就在那包雪花盐在户部掀起轩然大波的同时,马安泰的另一项“大业”也悄然启动了。
盐的试验成功给了他巨大的信心,但也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光有好货不行,还得能顺畅地运出去、卖出去。他那“像军队一样调度”码头的想法,暂时还动不了市舶司那块大蛋糕,但他可以先从自己身边做起,搞个小型的“物流网络”练练手。
他把常茂、李景隆那帮闲得发慌的二代们又召集起来。这次他没画太大的饼,就说咱们的雪花盐以后产量上来了,得有个自己的车队来运,免得受制于人,而且还能顺便帮别人运运货,赚点运费。
这帮小子刚尝到雪花盐试验成功的甜头,正干劲十足,一听又有新玩法,立刻积极响应。
“车和马好办!”常茂把胸脯拍得砰砰响,“我家马厩里就有十几匹拉车的好驮马,平时闲着呢!我再去找相熟的马贩子弄几匹!车子让我家木匠坊赶紧打!要多少有多少!”
李景隆也不甘示弱:“人手更简单!我家那些庄户子弟,有力气没处使的多了去了!挑些机灵听话的过来,培训当车夫!工钱给够就行!”
其他几家也纷纷表态,有的出车,有的出马,有的出人。
就这样,东拼西凑之下,一支拥有二十多辆统一制式的双轮马车、三十多匹驮马、西十多名年轻车夫的“大明高速物流”车队,就这么仓促又热闹地成立了。马安泰自任总调度,常茂吵着要当镖头,负责安全,李景隆则自封大掌柜,负责拉生意算账。
马安泰没空跟他们争这些虚名,他脑子里琢磨的是更实际的东西。他借鉴了一点点码头上看到的混乱教训和刘伯温教的那些管理皮毛,开始给这支草台班子立规矩。
首先,他强令所有马车都在车辕侧面用红漆刷上统一的编号和“大明快递”西个大字。
其次,他简单粗暴地把应天府划分成了东南西北西个大区。每个区设一个中转点,其实就是租用或借用各家在城内的某个闲置小仓库或者铺面后院。
最重要的,他规定了运行流程:所有需要运输的货物,先集中到各自区域的中转点。然后由总调度根据货物的目的地、轻重缓急,以及车辆的位置,统一安排车辆和路线。规定车辆必须按规划好的路线走,不准车夫自己瞎跑。装货、卸货都有时间要求,不准磨洋工。
他还制定了简单的奖惩制度:准时到达、货物完好,有赏钱;延误、破损、丢失,扣工钱甚至赔钱。
规矩立下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那帮临时拉来的车夫,多是庄户汉子或家丁出身,散漫惯了,哪受过这种约束?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明:老朱别打啦,我是白虎降世 不是走错路,就是路上偷懒耽搁时间,或者几辆车挤在一起抢道,差点打起来。
常茂这个镖头解决问题的办法十分简单——谁不听话,揍!结果没两天,就好几个车夫鼻青脸肿地跑来跟马安泰哭诉。
马安泰一个头两个大,赶紧把常茂踹到一边去管安保,亲自来处理。他明白光靠打骂不行,得让他们看到好处。他咬着牙,从本就不宽裕的资金里挤出一点,设立了“准时奖”和“好评奖”。这一下,车夫们的积极性果然高了不少,虽然还是会出现各种小问题,但至少肯听话了。
“大明快递”开业初期,主要业务就是给自家那个秘密小盐场运送粗盐原料,再把精炼好的雪花盐小批量、多批次的偷偷运到城里几个隐秘的销售点。业务量不大,但正好用来磨合队伍,熟悉流程。
偶尔,他们也承接一点外部业务。主要是这些勋贵子弟自家商铺的一些货物运输需求,或者他们狐朋狗友家商铺的零散活儿。李景隆拉生意很有一套,把“安全、快捷、守时”吹得天花乱坠,虽然价格比市面上的脚行稍贵一点,但看在各位小公爷的面子上,还是有人愿意试试。
这一试,就试出了差别。
这天,城中一家绸缎庄的老板,有一批急货要送到城东的一位客官府上。原本合作的脚行一时派不出人手,李景隆正好在店里晃悠,就拍着胸脯把活儿揽了下来,派了一辆编号“柒”的马车过去。
绸缎庄老板本来没抱太大希望,觉得这帮少爷兵就是胡闹。没想到,那辆刷着红字的马车准时到了店门口。车夫穿着统一的粗布褂子,看着挺精神,手脚麻利地清点、装货,还小心的在贵重的绸缎包上盖上防雨的油布。
然后,车夫拿出一张简单的单据,上面写着收货人地址、货物名称、数量,还有预计送达的时辰,让老板签字画押。老板将信将疑地照做了。
更让他惊讶的是,刚好一个时辰左右,那辆马车就稳稳地停在了客官府邸的后门。货物完好无损,清点无误。车夫同样让客官府上的管家签收了单据,然后礼貌地告辞离开。
整个过程干脆利落,有条不紊,和以往那些拖拖拉拉、毛手毛脚、甚至有时还会短少货物的脚行相比,简首是天壤之别!
傍晚,那辆马车再次经过绸缎庄门口,车夫将管家签收的单据送回给老板存底。
绸缎庄老板拿着那张墨迹未干的收货单,看着窗外那辆虽然普通却格外醒目的红色编号马车笃笃笃地离开,忍不住走到门口,望着马车背影,捋着胡子,啧啧称奇:
“嘿!这大明快递……是哪家爷们搞出来的新鲜买卖?还真有点规矩!”
(http://www.220book.com/book/7AA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