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章 韩家小院,动手改造旧式犁具初试

小说: 烽火归途,1937   作者:金陵痞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金陵痞帅”推荐阅读《烽火归途,1937》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时间:1937年6月20日,下午

地点:玉环县,韩婆婆家小院

引子:怀揣着加工好的关键部件和剩余材料,韩禧迫不及待地想将构想变为现实。陋室狭小无法施展,他将目光投向了隔壁那方整洁而充满生机的院落。韩家小院,能否成为他实践梦想的第一个工场?那位慈祥的老人和羞涩的少女,会如何看待他这“不务正业”的捣鼓?

抱着那一堆来之不易的材料——光滑的铁轴、钻了孔的滑轮、小巧的铁钩、粗韧的棕绳、一小罐油脂,还有那根如约送来的、长长的青竹竿——韩禧几乎是踌躇满志地再次敲响了韩婆婆家的木门。心脏在胸腔里兴奋地跳动着,混合着一丝不确定的忐忑。

院门吱呀一声开了,露出翠姑略显惊讶的脸庞。她看到韩禧抱着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尤其是那根长长的竹竿,一下子愣住了,脸颊微微泛红,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

“韩…韩家哥哥?你这是……”

“翠姑妹子,阿婆在吗?”韩禧尽量让自己的笑容显得自然,“我…我弄了点东西,想借院里一点地方摆弄一下,就一会儿,绝不弄脏院子。”他连忙保证道。

这时,韩婆婆闻声也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这场面,也是吃了一惊。她的目光扫过那些材料,最终落在韩禧那虽然疲惫却闪烁着罕见光彩的眼睛上。

“禧娃子,你这是要做啥?这竹竿……要搭棚子?”韩婆婆疑惑地问,一边示意翠姑让开门。

韩禧抱着东西走进小院,小心地将它们放在墙角不碍事的地方,然后转过身,深吸了一口气,决定坦诚相告:“阿婆,翠姑妹子,我不是搭棚子。我是……是想试试看,能不能做个省力的家伙事,就是……就是上回跟您提过的,帮着从井里打水省点力气的。”

他拿起那个滑轮和铁轴,努力用最首白的话解释:“您看,这个是滑轮,中间穿根光滑的铁棍,抹上油,转起来就轻快很多。把它架高,绳子从上面过,一头挂水桶,另一头……我想用这根竹竿当杠杆,再想法子挂个重物,这样往下压竹竿,就能较着劲把水桶拉上来,能省不少力气。”

他的描述虽然粗糙,但核心原理——滑轮减摩、杠杆省力、配重平衡——却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韩婆婆听得似懂非懂,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困惑,但看着韩禧那认真甚至带着点恳求的眼神,她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挥了挥手:“唉,你们年轻人的想法,俺老婆子是跟不上了。你想弄就弄吧,只是小心些,莫伤着自己,也别把院子弄得乱七八糟。”她终究是心软了。

翠姑则站在奶奶身后,一双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那些零件,尤其是那个被打磨得光滑锃亮的铁轴和小滑轮,眼神里少了些惧怕,多了几分探究。

得到许可,韩禧精神大振。他立刻行动起来,首先需要一個坚固的支点来架设杠杆。他看中了院墙一角一块半埋在地里的、平整的条石。他将竹竿的一端架在上面,调整着位置。

然后,他需要将滑轮固定在一个足够高的位置。他原本设想做一个木架,但现在时间材料都不够。他目光扫过小院,最后落在了屋檐下一根突出的、较为结实的椽子上。

“阿婆,借您那根椽子用一下,挂一下滑轮,就一会儿,成吗?”他指着那边。

韩婆婆点点头:“使得,使得,那木头结实着呢。”

韩禧搬来那个破旧但还算稳当的小木凳,踩上去,小心翼翼地将滑轮用一截短绳穿过钻孔,临时捆绑固定在那根椽子上,位置大约一人高。然后,他将那根光滑的铁轴穿过滑轮的轴孔,两端暂时用削尖的小木楔卡住,防止其滑动。最后,用手指蘸了点油脂,仔细地涂抹在铁轴与滑轮孔接触的地方。

完成这一步,他跳下凳子,将长长的棕绳穿过滑轮。绳子一端系上院子里一个闲置的空木桶(权当水桶),另一端,则准备连接到他接下来的重点——杠杆系统。

他将竹竿架在条石支点上,寻找着大致的平衡点。然后在靠近水桶一端(力臂短的一端)的竹竿上,牢牢系上棕绳的另一端。

接下来是配重。他原本想用石头,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目光一转,看到墙角那个平时用来压咸菜缸的、表面光滑的圆形石磙子,大小重量似乎都合适。

“阿婆,那个石磙子,借我用用?” “用吧用吧,小心脚。”韩婆婆己经被勾起了兴趣,搬了个小马扎坐在门口看着。

韩禧和翠姑合力(翠姑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帮了手)将石磙子滚到竹竿另一端(力臂长的一端)下方。他找了根结实的麻绳,在石磙子上绕了几圈系紧,另一头则系在竹竿末端。

现在,一个极其简陋的杠杆配重提水装置模型初步成型了!

韩禧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理论上可行,但实际呢?摩擦力会不会太大?配重是否合适?竹竿强度够吗?

他深吸一口气,双手稍微用力,将系着水桶的那端竹竿向下压。由于配重石磙的存在,他感觉并不十分费力,水桶便被提离了地面。而当他松开手,配重一端的竹竿缓缓下沉,同时将水桶稳稳地吊在半空!

成功了!最基本的省力效果达到了!

但问题也随之出现:竹竿在条石支点上滑动不稳;滑轮位置偏高,绳索有些摩擦边缘;最重要的是,如何模拟井深?如何实现连续提水?

他并不气馁,反而更加兴奋。这就是实践的意义——发现问题!

他立刻开始调整:在条石支点上垫了块破布,增加摩擦,防止竹竿滑动;微调滑轮的位置和角度;更重要的是,他思考着如何实现“连续作业”。他想起了那个小铁钩!

他尝试着将系着配重的绳子解开, 将铁钩有孔的一端固定在竹竿长力臂的末端,然后将系着石磙的绳子挂在铁钩上。这样,当水桶被提上来后,他可以手动将铁钩摘下,取下水桶,倒水,再挂上空桶,然后利用石磙的重量,轻松地将空桶放下井去(当然,现在只是模拟),同时为下一次提升蓄力!

虽然还需要手动干预,但比起李老栓那纯粹的死拉硬拽,己经省力了太多太多!而且,这个结构提供了巨大的优化空间!

整个调试过程,韩婆婆和翠姑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尤其是当她们看到韩禧只是轻轻下压,就能把装了小半桶水(韩禧为了测试倒进去的)的木桶提起来,并且松开手后桶还能稳稳停住时,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哎呦!这……这还真有点门道!”韩婆婆忍不住站起身,走近了些,围着那简陋的装置转了一圈,啧啧称奇,“就这么几个棍棍绳绳,就能省这么大劲儿?”

翠姑更是睁大了眼睛,看着那个缓缓转动的滑轮和光滑的铁轴,又看看额头上冒汗、却满脸专注和兴奋的韩禧,眼神中充满了惊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钦佩。

韩禧用袖子擦了擦汗,看着这个虽然粗糙却成功验证了原理的装置,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和信心。它还不够完美,但证明了他的思路是正确的!

“阿婆,翠姑,这只是个大概样子,还有很多地方要改。”韩禧解释道,“真要用到李老栓家井上,还得做更结实的架子,配重也得调整……但看样子,应该真能省不少力气!”

韩婆婆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禧娃子,没想到你还有这心思和手艺!要是真能成,那可是积德的好事!李老栓家……唉,太不容易了。”

翠姑也小声说:“韩家哥哥,你真厉害。”

得到她们的认可,韩禧心中更是火热。他现在极度渴望将这个装置搬到真正的井台上去,接受实践的检验!

“阿婆,翠姑,谢谢你们借我地方!我这就收拾一下,明天……明天我就去找李老栓说说看!”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

下章预告:小院内的原理验证大获成功,不仅证明了装置的可行性,更赢得了韩婆婆祖孙的惊叹与支持。韩禧的信心空前高涨。下一步,便是将其应用于真正的生产场景。村西头的坡地上,李老栓会接受这个看起来古怪的“新奇”装置吗?田间试验,新式犁具显效引乡邻围观,一场关乎技术、信任与实效的考验,即将在众目睽睽之下展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