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37年6月21日,清晨
地点:玉环县,村西头坡地,李老栓家井台
引子:韩家小院内的成功验证给予了韩禧莫大的信心。带着初步成型的省力提水装置和一颗忐忑又兴奋的心,他再次走向村西头那口令人望而生畏的老井。这一次,他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要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改革者。李老栓会接受这看起来古怪的玩意儿吗?田间试验,成效几何,即将见分晓。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空气中带着沁人的凉意和草木的清香。韩禧几乎一夜未眠,天不亮就起身,最后一次检查了所有部件:打磨光滑的铁轴、钻孔的滑轮、结实的长竹竿、耐磨的棕绳、那个小巧的铁钩,还有用作配重的石磙子(他最终没舍得用韩婆婆家那个,而是从河边自己寻了一个大小合适的)。他将这些宝贝仔细捆扎好,扛在肩上,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向着村西头大步走去。
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着,混合着期待、紧张以及一种即将接受现实检验的兴奋。他知道,小院里的成功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田间地头,在李老栓那口深井旁。
坡地静悄悄的,只有早起的鸟儿在树梢间清脆地鸣叫。李老栓还没来,那口老井沉默地矗立在渐散的晨雾中,井口石圈上布满深色的苔痕,那架吱呀作响的旧辘轳像是一个疲惫不堪的老人,歪斜地守在旁边。
韩禧放下材料,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再次仔细观察井台的结构、高度,估算着需要的支架高度和杠杆支点的最佳位置。他用手摸了摸井沿,冰凉而粗糙;探头看了看深不见底的井水,一股阴凉的水汽扑面而来。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沉重的脚步声和一声带着浓浓睡意与惊讶的咳嗽。
“嗯?你……你小子咋又来了?这……这都是啥玩意儿?”李老栓扛着锄头,看着地上那一堆竹竿、绳索和奇形怪状的铁件,眼睛瞪得溜圆,满脸的不可思议和警惕。
韩禧连忙转过身,脸上挤出最诚恳的笑容:“李叔,您来了。我……我上回不是跟您提过一嘴吗?我琢磨了个省力打水的土法子,昨儿个凑了点材料弄出来了,想借您这宝地试试看,绝对不耽误您工夫,要是真不好用,我立马拆走,绝无二话!”他的语气又快又急,生怕对方一口回绝。
李老栓皱着眉,围着那堆材料转了一圈,用脚踢了踢那根竹竿,又拿起那个滑轮看了看,嘟囔道:“胡闹……真是胡闹……这玩意儿能打水?别再给我这井台折腾塌了……”他嘴上虽然这么说着,但看着韩禧那布满血丝却亮得惊人的眼睛,以及那些看起来确实像是花了心思的零件,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最终叹了口气,挥挥手:“唉,罢了罢了,你弄吧,俺倒要看看你能玩出啥花样来。可得快点,俺还等着浇地呢!”
得到许可,韩禧如蒙大赦,立刻行动起来。他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稳固的支架来固定滑轮。他相中了井台旁边一棵碗口粗、歪脖子老树伸出的粗壮枝桠,高度正好合适。
“李叔,借您这树杈用一下,就挂一下滑轮,成吗?” “用吧用吧,别把树弄断了就成。”李老栓抱着胳膊,蹲在一旁,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韩禧麻利地爬上去,用带来的结实麻绳将滑轮牢牢地捆绑固定在树杈上,位置比井口略高。然后穿入铁轴,涂抹油脂。接着,他将长竹竿的一端架在井台一块坚固的石头上作为支点,调整平衡。
最关键的步骤来了:穿绳。他将长长的棕绳穿过高处的滑轮,一端系上李老栓那只沉重的木桶,缓缓放入井中。另一端,则系在竹竿短力臂的末端。然后,他将找来的石磙子用绳子系好,挂在了竹竿长力臂末端的铁钩上。
一个基于杠杆与滑轮组合的省力提水装置,在这古老的井台上,烽火归途,1937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烽火归途,1937最新章节随便看!搭建完成了!
韩禧的心跳得飞快。他看了一眼蹲在一旁、面无表情的李老栓,又看了看井下那只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桶。
“李叔,您……您来试试?”他深吸一口气,让开位置。
李老栓将信将疑地站起身,走到竹竿长力臂那一端,看着那个石磙子和奇怪的结构,犹豫了一下,还是按照韩禧的指点,双手握住了竹竿。
“您往下压,慢点。”韩禧指导着。
李老栓半信半疑地用力向下一压——出乎意料地,他并没有感觉到想象中的沉重阻力!竹竿轻易地向下移动,与此同时,井下的水桶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迅速而平稳地升了上来!而那个石磙子配重,则随着竹竿的下压,被提了起来。
整个过程,比他用旧辘轳时,省力了何止一半!而且速度更快!
当装满井水的木桶轻松地被提出井口,稳稳地停在井沿上方时,李老栓彻底愣住了!他保持着下压竹竿的姿势,眼睛瞪得如同铜铃,嘴巴微微张开,看着那桶清冽的井水,又看看手中的竹竿,脸上写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这……这……”他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李叔,您松手看看。”韩禧提醒道。
李老栓小心翼翼地松开手。竹竿在配重的作用下缓缓回弹,但水桶并未坠落,而是被滑轮和杠杆系统巧妙地悬停在空中!
“神了!真他娘的神了!”李老栓终于爆出一句粗口,激动得脸上泛起了红光!他几乎是小跑着过去,轻松地将水桶从挂钩上取下,倒入田边的水渠,然后又挂上空桶,只需轻轻一推竹竿,空桶便借着配重的力量,迅速而平稳地滑入井中,准备下一次提升!
效率提升了数倍!人力节省了大半!
就在这时,几个早起的邻地农户也被这边的动静吸引了过来。他们原本可能是路过,却看到了这不可思议的一幕——李老栓居然不用那破辘轳,而是用一根竹竿和几个怪东西,就轻松地把水提了上来,而且速度飞快!
“栓子哥,你这弄的是啥新鲜玩意?” “哎呦!这水桶自己就上来了?” “这省老劲儿了吧?!”
人们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简陋却高效的装置,七嘴八舌地询问着,脸上无不露出惊奇和羡慕的神色。有人甚至亲自上手试了试,感受到那显著的省力效果后,更是赞不绝口。
李老栓此刻早己没了之前的怀疑,脸上笑开了花,仿佛这装置是他发明的一般,得意洋洋地跟乡邻们吹嘘着:“咋样?俺这新家伙事不错吧?是城里韩家小子给琢磨出来的!厉害吧!”他甚至还主动指挥韩禧帮忙调整一下绳索长度,以更适合他的操作习惯。
韩禧被乡亲们围在中间,听着他们的赞叹和询问,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成就感。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知识真的在这个时代、在这个角落,发挥了作用,解决了实际问题!
然而,在这热烈的氛围中,他也敏锐地注意到,围观的人群里,不仅有好奇的农户,还有一两个像是小地主或者富农模样的人,他们远远地看着,交头接耳,眼神中除了惊讶,还多了一丝审视和算计。
韩禧的心中微微一动。消息,看来是捂不住了。这省力的装置,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其涟漪,正在迅速扩散开来。
下章预告:田间试验大获成功,省力效果震惊西座。李老栓的态度从怀疑转为信服乃至炫耀,乡邻的围观与赞叹更让韩禧的名字第一次以正面的方式在田间传播。然而,关注的目光中己混入更复杂的成分。陋巷内外,改良农具之事悄然传开,将会给他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意想不到的麻烦?名声初显,福祸未知。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