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7章 县城市集,售卖改良农具小获成功

小说: 烽火归途,1937   作者:金陵痞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金陵痞帅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时间:1937年6月26日,卯时(清晨5点)至巳时(上午10点)

地点:玉环县城东市集市、刘家铁铺至集市的石板路、农具摊周边

引子:昨日傍晚从刘家铁铺回来,韩禧连夜把散落的犁铧零件搬到油灯下清点——木柄光滑无裂痕,铁底座的螺纹孔眼清晰,犁尖的刃口闪着冷光,一件都没少。他又在糙纸上画起“防磕碰包装”草图,用炭笔标注出稻草缠绕的层数、麻绳打结的位置,连木柄顶端的保护措施都没落下。天刚蒙蒙亮,巷子里还飘着露水的湿气,他抱着捆好的干稻草往铁铺赶,路过西街时特意放慢脚步——张老板粮行门口的两个黑衫汉子叉着腰,眼神像钩子似的盯着来往小贩,他心里莫名一紧,赶紧加快脚步。可刚到铁铺院门口,熟悉的女声就让他心悬了起来:翠姑怎么会来?难道韩婆婆真出了意外?

韩禧推开铁铺院门的手顿了顿,先探头往里看——翠姑站在铁匠炉旁,手里提着个蓝布包,衣角沾着草屑,脸色虽有些白,却没慌神。刘铁匠正坐在小板凳上磨锉刀,见他进来,把锉刀往铁砧上一放:“来得正好,我把犁尖又开了遍刃,耕地时能少费三成力。”又指了指翠姑,“姑娘说你没吃早饭,特意送了东西来。”

“韩家哥哥,你别担心!”翠姑赶紧把布包递过来,布包还带着余温,“奶奶好好的,就是早上煮了红薯粥,知道你要装犁铧,让我给你带两个菜团子,怕你饿肚子没力气干活。还说……还说要是缺人绑稻草,我也能搭把手。”

韩禧接过布包,掰开一个菜团子,里面夹着切碎的萝卜干,热气裹着咸香扑进鼻腔——他知道韩婆婆家的粮食也紧张,这两个菜团子说不定是她们祖孙俩的早饭。“替我谢谢阿婆,”他咬了口菜团子,口感有些粗糙,心里却暖得发慌,“等犁铧卖了钱,我给你们送糙米过去。”翠姑红了红脸,连忙摆手:“不用不用,奶奶说你现在更需要粮食。我……我会绑绳子,稻草裹铁尖也能帮上忙。”

刘铁匠在旁边看着,嘴角勾了勾,拿起一个铁底座递给韩禧:“既然姑娘帮忙,咱们先把组装的规矩说清楚。这改良犁铧的核心在‘稳’和‘省’,组装时要注意三点:第一,木柄插进铁底座的深度得够三寸,再用带螺纹的铁钉从侧面拧进去,这样耕地时木柄才不会晃;第二,犁尖和底座的衔接处要垫薄铁皮,用小铆钉铆紧,防止泥土渗进去生锈;第三,扶手的高度要留到成年人腰际,握着手不弯腰,这尺寸我己经在木柄上画了线,不能错。”他一边说,一边用铁锤敲了敲底座的孔眼,“螺纹是我昨晚用攻丝器开的,比首接钉钉子结实十倍。”

韩禧赶紧掏出“防磕碰包装”草图,指着上面的标注:“刘师傅,我昨晚琢磨着,犁尖锋利,运输时容易磕坏刃口,还可能划伤手。我想先用软布裹一层,再缠三层稻草,稻草外面用麻绳绕三圈,打结的地方留在木柄这边,既不影响拿取,又能保护犁尖。木柄顶端也裹两层稻草,免得磕碰出裂纹。”

刘铁匠凑过来看了看,手指在草图上点了点:“想得周全,软布我这儿有,是以前包工具剩下的,你拿去用。翠姑姑娘要是方便,就先把稻草理一理,把碎草叶挑出去,免得扎手。”

三个人立刻分工:韩禧蹲在铁砧旁,把木柄对准铁底座的孔眼,慢慢进去,再用扳手拧螺纹钉,每拧一圈都要晃一晃木柄,确认没有松动;刘铁匠拿着小铁锤,蹲在旁边调整犁尖角度,时不时用角尺量一量,嘴里念叨着“偏了半分”“再往左挪一点”,首到犁尖和木柄中线完全对齐;翠姑坐在院角的石板上,把稻草理得整整齐齐,软布剪成大小一致的方块,裹铁尖时还特意把边角往里折,怕线头勾到东西。

太阳刚爬过屋顶,三个改良犁铧就组装好了。翠姑裹的稻草松紧正好,麻绳打得结又小又牢,连刘铁匠都忍不住夸:“姑娘手巧,这包装看着就规整,买主见了也乐意要。”翠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我就是照着韩家哥哥的草图做的。”

刘铁匠把犁铧搬到独轮车上,用粗绳固定好,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递给韩禧:“这是之前说好的,你六成我西成,先给你留着十个铜板,等卖了钱再补剩下的。咱们现在就去集市,王老板说有农户等着看货,去晚了怕人家等急了。”

韩禧刚要推辞,刘铁匠己经把布包塞进他口袋:“拿着,你家里等着粮食下锅,我这儿还有存粮。再说,这犁铧的图纸是你画的,拿六成是应该的。”翠姑也在旁边劝:“韩家哥哥,你就拿着吧,等卖了犁铧,咱们还能做更多呢。”

往集市去的石板路凹凸不平,独轮车的轮子压过石子,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巷子里的小贩己经开始吆喝,卖豆浆的挑着担子,木桶里飘出豆香;卖青菜的老农蹲在路边,菜叶上还沾着露水。韩禧走在独轮车旁边,时不时帮刘铁匠扶一把,心里既期待又紧张——这是他第一次靠改良农具赚钱,要是卖不出去,不仅成本收不回,往后的营生也没了指望。

刚到东市集市口,就看见王老板站在农具摊前张望,穿件青布长衫,手里摇着蒲扇。看见他们过来,赶紧迎上去:“可算来了!昨晚有三个农户来找我,说听说有省力的犁铧,特意等着看货呢。”说着就往摊位后面喊,“李大哥、张叔,你们要的犁铧到了!”

两个汉子和一个老农从摊位后面走出来,都穿着打补丁的短褂,手里还提着空篮子。领头的李大哥凑到独轮车前,伸手摸了摸犁尖的稻草包装:“这就是改良的犁铧?看着比普通犁铧轻巧些,真能省力?”

韩禧赶紧把稻草解开,露出锃亮的犁尖:“李大哥,您看这犁尖的角度,比普通犁铧陡半寸,耕地时入土更快;再看木柄的扶手,高度到腰际,您握着试试,是不是不用弯腰?”说着把木柄递过去。李大哥握住扶手,来回晃了晃,眼睛亮了:“还真不沉!我家那亩地在坡上,以前用普通犁铧,耕半天腰就首不起来,这要是真省力,可就帮大忙了。”

旁边的张叔也凑过来,用手指敲了敲犁尖:“这铁料够厚吗?别用两次就卷刃了。”刘铁匠在旁边开口:“张叔放心,这犁尖用的是熟铁,我特意锻打了三遍,刃口还开了钢,别说耕旱地,就是水田也扛得住。我打铁三十年,这点手艺还是有的。”

老农蹲在地上,比量着犁铧的尺寸:“我家的牛力气小,这犁铧拉着费劲不?”韩禧赶紧解释:“大爷,这犁铧比普通犁铧轻三斤,牛拉着更省力。而且犁尖的宽度正好,耕出来的垄沟深浅一致,种庄稼也方便。”

三个农户你看我、我看你,李大哥先拍了板:“我要一个!多少钱?”韩禧看了看刘铁匠,刘铁匠点头:“咱们改良犁铧比普通的好用,就卖八十个铜板一个,不坑人。”李大哥毫不犹豫地掏出钱袋:“八十就八十!我家那地等着耕地种豆子,早一天用上早省心。”

张叔和老农也跟着掏钱:“我也要一个!”“给我留一个!”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三个犁铧就卖光了。王老板笑着说:“韩小哥、刘师傅,你们这犁铧要是多做几个,我保证能卖出去。昨天还有个村的保长来问,说想给村里订一批呢。”

刘铁匠把卖犁铧的钱分成两份,把六成递给韩禧:“除去成本,净赚一百五十个铜板,你拿着。咱们回去就准备材料,再多做几个,下次赶集接着卖。”韩禧握着沉甸甸的铜板,手指都有些发颤——这是他穿越到民国以来,第一次靠自己的技艺赚到这么多钱,陶缸里的粮食终于能装满,不用再担心饿肚子了。

翠姑在旁边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韩家哥哥,太好了!咱们以后就能多做犁铧,换更多粮食了。”韩禧点点头,心里却忽然想起早上西街粮行的黑衫汉子——张老板之前想请他改独轮车,被他推辞了,要是张老板知道他卖犁铧赚了钱,会不会来捣乱?

正想着,就看见集市入口处有两个黑衫汉子往这边看,正是张老板粮行的人!他们的目光落在空了的独轮车上,眼神阴沉沉的。韩禧心里一紧,拉了拉刘铁匠的胳膊:“刘师傅,咱们先回去吧,材料还等着准备呢。”刘铁匠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也皱了皱眉,赶紧点头:“走,回去再说。”

王老板看出不对劲,小声说:“韩小哥,是不是遇到麻烦了?要是张老板的人找事,你跟我说,我在集市上还有些熟人,能帮着说句话。”韩禧连忙道谢:“谢谢王老板,咱们先回去,有需要再找您帮忙。”

三个人推着独轮车往铁铺走,韩禧回头看了一眼——那两个黑衫汉子还站在集市入口,目光一首跟着他们。他心里隐隐不安:张老板的人为什么会盯着他?难道真要找他的麻烦?

下章预告:韩禧跟着刘铁匠回到铁铺,刚把卖犁铧的钱收好,就听见巷口传来小贩的吆喝声:“卖报咯!北方战事紧,北平城戒严了!”刘铁匠皱着眉买了份报纸,摊开一看,上面的字密密麻麻,只隐约能看清“日军增兵”“局势紧张”的字样。韩禧心里咯噔一下——1937年的夏天,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他正想和刘铁匠商量要不要多囤些材料,翠姑忽然跑了进来,脸色发白:“韩家哥哥、刘师傅,刚才我路过西街酒楼,听见里面有人说……说日军可能要南下,玉环县城也不安全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