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37年6月29日,清晨至上午
地点:玉环县城,陋巷韩禧家破屋、巷口老槐树下、韩婆婆家小院
引子:昨晚躺在硬板床上,韩禧睁眼到半夜——茶馆里那股悲愤又绝望的气氛总在眼前晃,小王举着传单的手、李大叔蹲在地上的背影,还有穿长衫男人神秘的模样,像乱线缠在他心里。天刚蒙蒙亮,巷子里就传来扫帚扫街的沙沙声,他刚起身叠好被子,就听见院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推开院门一看,翠姑站在老槐树下,手里提着个布包,衣角沾着露水,见他出来,脸颊瞬间红了,捏着布包的手指微微发白:“韩家哥哥,奶奶让我给你送早饭,还……还让我问问你,昨天说的抗日团体,找到消息了吗?”韩禧看着她眼底的担忧,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他知道,有些话,该跟翠姑说清楚了。
清晨的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翠姑的发梢上。韩禧接过布包,里面是两个温热的玉米饼,还有一小碟腌萝卜,都是韩婆婆亲手做的。他捏着玉米饼,指尖能感受到饼皮的粗糙,却暖得发慌:“翠姑,你跟我来,我有话跟你说。”
两人走到破屋门口的石凳旁坐下,韩禧看着巷口来往的行人——有挑着水桶去水井的妇人,有扛着锄头去地里的汉子,大家的脸上都带着生活的疲惫,却还维持着平静的模样。他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翠姑:“昨天在茶馆,我确实想找抗日团体的消息。我……我想参军,去前线抗日。”
翠姑手里的布包“啪”地掉在地上,她赶紧捡起来,手指有些发抖,眼眶瞬间红了:“韩家哥哥,你……你要去参军?去北方吗?那里很危险,日军有枪有炮,你要是……要是出事了怎么办?”
韩禧看着她泛红的眼睛,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疼。他知道翠姑的心意,这段时间,她帮他递工具、裹稻草,送早饭、传消息,那些小心的关心,他都看在眼里。可他更知道,现在不是谈儿女情长的时候,日军己经逼近,家国都快没了,他没法只想着自己的安稳。
“翠姑,我知道危险。”他声音有些发哑,捡起地上的一片槐树叶,“你看,这树叶长在树上,要是树被砍了,树叶也活不成。咱们就像这树叶,国家就像这树,要是国家被日军占了,咱们就算躲到哪里,也过不上安稳日子。我会改农具,能改武器;我会画图纸,能设计防御工事,这些手艺,在前线能帮上更多人。”
翠姑咬着嘴唇,眼泪还是掉了下来,滴在布包上:“可我和奶奶怎么办?巷里的街坊怎么办?你走了,谁帮我们改逃难用的东西?谁帮我们看地图?”
“我会在走之前,把该做的都做好。”韩禧赶紧说,“我会帮大家改好铲子和背篓,把地图上的逃难路线标清楚,告诉大家哪里有山路、哪里有村镇。刘铁匠会帮我,王大叔也会帮大家,你们不会没人管的。”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昨天阿贵给的纸包——里面是两斤白面,“这是张老板给的,我没用,你拿回去给阿婆,让她补补身子。”
翠姑没接纸包,只是摇着头:“我不要白面,我只要你别去……韩家哥哥,你就不能留下来吗?咱们一起躲到山里,等日军走了再回来,不好吗?”
韩禧心里一酸,他也想留下来,想和翠姑、韩婆婆一起过安稳日子,想每天能吃到玉米饼、喝到红薯粥。可他知道,日军不会轻易走,他们会烧杀抢掠,会把老百姓的家都毁了。他伸手擦了擦翠姑的眼泪:“翠姑,对不起。等打跑了日军,我一定会回来,到时候,我帮你编竹篮,帮阿婆修纺车,咱们还一起在院里吃红薯粥,好不好?”
翠姑哽咽着点了点头,接过纸包,紧紧抱在怀里:“你一定要回来,不能骗我。我会帮你一起做铲子和背篓,帮街坊们准备逃难的东西,我会等着你的。”
就在这时,巷口传来了脚步声,是韩婆婆,手里拿着个粗瓷碗,里面盛着热豆浆。她走到两人身边,看着翠姑通红的眼睛,叹了口气:“禧哥儿,你要去参军的事,我都知道了。翠姑昨晚哭了半宿,我劝了她好久,她才肯来给你送早饭。”
韩禧赶紧站起来:“阿婆,对不起,我……”
“不用说对不起。”韩婆婆打断他,把豆浆递给翠姑,“你做得对,国家有难,年轻人就该站出来。我年轻的时候,见过清军打仗,也见过土匪闹事,知道没国家的苦。你去前线,要好好照顾自己,别让自己受伤,我们都等着你来。”她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递给韩禧,“这里面是我攒的五十个铜板,你拿着,路上买些吃的。还有这个——”她从手腕上褪下一个银镯子,镯子有些旧,却很亮,“这是我嫁人的时候,我娘给我的,你拿着,要是遇到难处,能换些钱用。”
韩禧赶紧推辞:“阿婆,这钱我不能要,镯子我更不能要!您留着,给翠姑做嫁妆。”
“你拿着!”韩婆婆把镯子塞进他手里,语气很坚定,“这镯子在我手里,也就是个念想,在你手里,能救急。翠姑的嫁妆,我以后再攒,可你现在去前线,更需要这个。”
韩禧捏着银镯子,镯子很凉,却让他心里暖得发烫。他看着韩婆婆和翠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打跑日军,一定要回来,一定要让她们过上安稳日子。
就在这时,巷口传来了王老五的声音:“禧哥儿,你在家吗?刘铁匠找你,说有重要的事!”韩禧赶紧站起来:“我这就来!”他对韩婆婆和翠姑说:“我去看看刘铁匠有什么事,你们先回去,等我回来,咱们就开始做铲子和背篓。”
韩婆婆点了点头:“去吧,路上小心。”翠姑也说:“韩家哥哥,你早点回来,我等你一起做活。”
韩禧往巷口走,手里捏着银镯子,心里既坚定又不舍。他知道,参军的路不好走,前线的危险也难以预料,可他更知道,这是他必须走的路。走到巷口,就看见刘铁匠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一张纸条,脸色有些凝重。
“禧哥儿,你来了。”刘铁匠把纸条递给韩禧,“这是刚才一个穿军装的人送来的,说是给你的。他说,他们是浙江保安队的,听说你会改农具、会画图纸,想请你去队里帮忙,要是愿意,今天下午就能去县城的保安队报到。”
韩禧心里一惊,接过纸条一看——上面用毛笔写着:“韩禧先生,闻君善工技,现浙江保安队急需技匠,助修防御工事、改良武器,盼君前来报到,共御外侮。报到地点:玉环县城西保安队驻地,报到时间:今日午后三时。”落款是“浙江保安队玉环分队”。
他心里又惊又喜——浙江保安队是本土的队伍,不用去北方,就能在浙江抗日,而且离玉环县城近,说不定还能时常关注到韩婆婆和翠姑的情况。这比他自己找抗日团体,要稳妥多了!
刘铁匠看着他的表情,笑着说:“我看这是好事,你要是去了保安队,既能抗日,又能用上你的手艺,还不用走太远。我己经跟王大叔说了,要是你愿意去,我们帮你一起给街坊们改好逃难用的东西。”
韩禧紧紧攥着纸条,心里的坚定又多了几分。他抬头看向巷口的老槐树,阳光正好落在槐树叶上,闪着光。他知道,他的选择是对的,他不仅要去参军,还要用他的手艺,在浙江的土地上,为抗日做更多的事。
下章预告:1937年6月29日中午,韩禧跟着刘铁匠回到铁铺,把保安队的纸条给王大叔和几个街坊看,大家都很支持他,说要一起帮他赶做逃难用的东西。韩禧赶紧拿出图纸,和刘铁匠一起清点材料:熟铁还够做十个铲子,杉木够做十五个背篓的木柄,竹篾和帆布却不够。王大叔说:“我去山里砍些竹子,编竹篾;张婶去西街的布铺看看,能不能再买些帆布。”大家都忙碌起来,韩禧也拿起砂轮,开始磨铲子的铲头。可他心里却有些矛盾——去保安队能抗日,可他不知道保安队的实力怎么样,能不能挡住日军;而且,他走了以后,韩婆婆和翠姑要是遇到麻烦,他也没法及时回来。中午吃饭的时候,他看着手里的玉米饼,心里的天平在个人安危和家国大义之间,来回摇摆。
作者“金陵痞帅”推荐阅读《烽火归途,1937》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