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37年7月5日,清晨至上午
地点:玉环县城坎门据点、玉环码头、码头旁的渔船、物资接收点
引子:清晨的海风带着咸湿的凉意,韩禧刚帮着士兵们把最后一段战壕的排水沟挖通,通信兵就骑着马踏过滩涂赶来,马背上的帆布包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韩禧兄弟!李队长急令!”通信兵翻身下马,从包里掏出军令,“台州援军的物资船预计上午抵达玉环码头,让你即刻前往码头协助接收,顺便联络当地渔民——他们熟悉近海海况,若日军从海上偷袭,或许能帮着警戒。”韩禧心里一紧,赶紧跟赵刚副队长交接防务,抓起布包往码头赶——援军的物资是坎门防御的关键,而渔民的支持,或许会成为守住玉环的意外助力。
从坎门到玉环码头的路不算远,可韩禧走得格外急。清晨的码头己经热闹起来,几艘小渔船停靠在岸边,渔民们正弯腰将渔网拖上岸,渔网里的鱼虾还在蹦跳,带着新鲜的海腥味。码头上的石阶被海水泡得发白,偶尔有海鸟落在木桩上,发出清脆的叫声,倒让人暂时忘了海面上的危机。
“韩小哥?你怎么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韩禧转头一看,是渔民老郑。老郑常年在玉环近海捕鱼,对这片海域的暗礁、洋流了如指掌,之前韩禧还跟着他学过怎么辨别潮汐。
“郑叔,我来帮着接收援军的物资。”韩禧快步走过去,“李队长让我跟您聊聊,日军的军舰还在坎门海域,要是他们从其他海域偷袭,您能帮着警戒吗?”
老郑放下手里的渔网,眉头皱了起来:“日军的军舰?前几天我捕鱼时,远远看见过几艘,就在大麦屿附近转悠,怕是在查探咱们的航线。咱们渔民常年在海上跑,哪片海域有暗礁、哪片海域水流急,都门儿清,要是日军想偷偷靠岸,我们准能发现!”
韩禧心里一暖,赶紧说:“谢谢您,郑叔!要是您发现日军的船只,就立刻去保安队报信,我们会派人接应。另外,援军的物资船上午就到,需要人手帮忙搬运,您和其他渔民要是方便,能不能过来搭把手?”
老郑拍了拍胸脯:“没问题!我这就去喊其他渔民,咱们虽然是老百姓,可也知道国难当头,该出力就得出力!”说完,他转身对着渔船大喊:“大伙儿都过来!韩小哥需要帮忙搬物资,愿意去的跟我走!”
很快,十几个渔民围了过来,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有像老郑这样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他们手里拿着扁担、绳索,眼里满是坚定——没人愿意看着自己赖以为生的海域被日军占领,更没人愿意让家乡陷入战火。
“韩小哥,你放心,搬运物资的事交给我们!”一个年轻渔民拍着胸脯说,“我们常年扛渔网、搬渔获,有的是力气!”
韩禧笑着点头,正想再说些什么,远处传来一阵汽笛声——援军的物资船到了。一艘中型货船缓缓靠近码头,船身上印着“台州保安处物资船”的字样,船舷两侧站着几个士兵,正挥手示意。
“快!准备卸货!”韩禧大喊着,和渔民们一起跑到码头边缘。货船靠岸后,士兵们放下跳板,一个个木箱被搬了下来,里面装着重机枪子弹、手榴弹,还有加固工事用的铁板、木料。
“小心点!这箱是子弹,别摔了!”韩禧一边指挥,一边帮着抬木箱。渔民们果然有力气,几个人合力就能抬起沉重的铁板,脚步稳得很。老郑则在一旁指挥,让大家按物资种类分类堆放——弹药放一处,木料放一处,药品放一处,条理分明。
“韩小哥,这些物资是要运去坎门吧?”老郑擦了擦额头的汗,“坎门的滩涂不好走,要是用咱们的渔船运,能快不少——渔船吃水浅,能靠近坎门的小码头,比用马车省力多了。”
韩禧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坎门急需这些物资,要是用渔船运,能节省不少时间!”
“当然是真的!”老郑笑着说,“咱们的渔船虽然小,可装些弹药、铁板还是没问题的。等卸完货,我就带着几艘渔船去坎门,保证把物资安全送到。”
韩禧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看着渔民们忙碌的身影,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着老郑捕鱼的场景——那时老郑告诉他,捕鱼就像守家,得知道哪里有鱼、哪里有危险,还得和其他渔民互相帮衬,不然很容易在海上出事。现在想来,抗日不也是这样?得知道日军的动向,得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力量,才能守住家乡。
“郑叔,您还记得小时候教我辨别潮汐吗?”韩禧笑着说,烽火归途,1937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烽火归途,1937最新章节随便看!“您说,涨潮时不能靠太近暗礁,不然船容易触礁;退潮时要抓紧时间收网,不然鱼会跑掉。现在咱们抗日,就像在海上捕鱼,得摸清日军的‘潮汐’,才能打胜仗。”
老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这小子,还真会比喻!没错,抗日就是捕鱼,咱们得联手,才能把‘日军’这条大鱼网住!”
两人正说着,一个士兵跑了过来:“韩禧兄弟,物资快卸完了,援军的联络官想跟你聊聊坎门的防御情况。”
韩禧点点头,跟老郑打了招呼,跟着士兵往货船走去。联络官是个三十多岁的军官,姓陈,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却透着一股军人的干练。“韩禧兄弟,久仰大名。”陈联络官握着他的手,“李队长说你熟悉坎门的防御,我想跟你了解下,日军目前的动向如何?咱们的工事还需要哪些支援?”
“日军的军舰还在坎门海域游弋,昨天还派侦察机盘旋过。”韩禧拿出随身携带的海图,“坎门的战壕己经基本挖完,但重机枪的数量还不够,要是能再补充两挺,防御会更有把握。另外,滩涂里的绊马索还需要加固,日军的登陆艇可能会强行冲滩。”
陈联络官看着海图,点了点头:“重机枪我们带了三挺,等下一起运去坎门。另外,我们还带了些水雷,可以布在坎门近海,日军的登陆艇要是靠近,就能炸沉它们。”
韩禧心里一喜:“太好了!有水雷帮忙,咱们守住坎门的把握更大了!”
两人聊完防御,物资也卸得差不多了。老郑和其他渔民己经把物资搬到了渔船上,正等着出发。“韩小哥,我们这就去坎门,你放心,一定把物资安全送到!”老郑喊道。
韩禧挥了挥手:“谢谢您,郑叔!路上小心!”
看着渔船缓缓驶离码头,韩禧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有援军的物资,有渔民的支持,有坎门士兵的坚守,他们一定能守住玉环。刚要转身回保安队,就看见码头旁的酒馆里走出一个年轻男子,手里拿着个酒葫芦,嘴里还哼着渔歌。
“是阿海?”韩禧愣了一下,阿海是老郑的侄子,年轻气盛,驾船技术好,却总想着去外面闯荡。之前韩禧还劝过他,让他留在玉环,可他总说“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阿海也看见韩禧了,笑着走过来:“韩小哥,好久不见!听说你在坎门打日军?真威风!”
“你怎么回来了?不是去上海了吗?”韩禧问道。
阿海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叹了口气:“上海那边也不太平,日军的军舰在黄浦江游弋,码头都快停满了日军的船,我待不下去,就回来了。回来才知道,咱们玉环也面临危险,心里不是滋味。”
韩禧心里一动,赶紧说:“阿海,你驾船技术好,要是日军从海上偷袭,你能帮着警戒吗?或者跟老郑一起运送物资?”
阿海眼睛亮了起来,攥紧了手里的酒葫芦:“我当然愿意!之前我总想着出去闯荡,可现在才明白,要是家乡没了,去哪里都没用。韩小哥,你说吧,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
韩禧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你先跟老郑一起运送物资,等熟悉了海况,再帮着警戒。咱们一起努力,守住玉环!”
阿海用力点头,转身就往渔船的方向跑。韩禧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暖暖的——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守护家乡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责任。就像渔民们在海上捕鱼,只有互相帮衬、共同抵御风浪,才能平安返航;而他们,也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抵御日军的进攻,守住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
上午的阳光渐渐升高,照在码头上,把物资箱镀上了一层金色。韩禧深吸一口气,转身往保安队走——他要赶紧把援军的情况告诉李友邦队长,还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海面上的风还在吹,可他心里的信念却越来越坚定: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打不跑的敌人,就没有守不住的家乡。
下章预告:1937年7月5日上午,韩禧刚把援军物资的情况汇报给李友邦队长,就接到老郑的消息——运送物资的渔船己安全抵达坎门,阿海在途中还发现了一艘形迹可疑的小渔船,疑似日军的侦察船。李队长立刻让韩禧再去码头,跟阿海详细了解情况,顺便动员更多船工参与警戒。韩禧赶到码头时,阿海正坐在酒馆里跟几个年轻船工聊天,嘴里说着发现侦察船的事,眼里满是兴奋——这些年轻船工大多跟阿海一样,熟悉驾船技术,也有着一腔热血,或许能成为保卫玉环的新生力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