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4章 征兵处外围,观察其他应征队伍情况

小说: 烽火归途,1937   作者:金陵痞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章节无错乱精修!
 

时间:1937年7月9日,清晨至上午

地点:玉环县城征兵处外围巷口、征兵处前广场、广场东侧临时休息区、广场西侧武器展示台

引子: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征兵处前广场的石板路沾着露水,踩上去微凉。韩禧攥着刚领到的“新兵登记表”,指尖在“体检合格”的红章上反复——昨天下午陈少校的质疑还在耳边回响,“连队列都走不齐,怎么上战场”像根刺,扎得他心里发紧。他特意提前半个时辰赶来征兵处,想趁着其他应征队伍还没到,先观察下对手的情况——只有摸清别人的优势,才能知道自己带的同乡队伍该补哪些短板,才能让陈少校和其他长官认可他们。走到广场东侧,他看见几个穿着蓝色短褂的汉子正围在一起,手里拿着木棍比划着,像是在练习格斗。

韩禧悄悄躲在临时休息区的帆布棚后,借着棚子的遮挡观察——那支队伍约莫有二十人,为首的汉子身高马大,留着寸头,手里的木棍耍得虎虎生风,其他队员则跟着他的动作,一招一式学得有模有样。从他们的穿着和动作来看,应该是从周边乡镇来的“民团”,平时有过简单的训练,比自己带的同乡队伍更有“兵味”。

“老三,你出拳太慢了!要是遇到日军,这样的速度早就被刺刀捅穿了!”寸头汉子对着一个队员吼道,手里的木棍重重敲在对方的胳膊上,“再来一遍!出拳要快、要狠,瞄准对方的胸口和下巴!”

队员揉了揉胳膊,不敢反驳,重新摆出格斗姿势。韩禧心里一沉——自己带的同乡队伍里,除了王建军会些粗浅的拳脚,其他人连基本的格斗姿势都不会,要是真在训练中跟这支民团队伍比,肯定会吃亏。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在上面写下“格斗训练:需紧急补充,重点练出拳、格挡”,字迹用力得几乎划破纸页。

刚写完,广场西侧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韩禧抬头一看,一支穿着灰色军装的队伍正从巷口走来,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每一步的间距都几乎一样,带队的军官腰间别着一把手枪,眼神锐利如鹰。“是黄岩来的保安队预备役!”旁边有百姓小声议论,“听说他们之前在黄岩跟日军的探子交过手,还缴获了不少武器!”

韩禧的心脏又紧了紧——这支队伍不仅队列整齐,每个人的肩上还扛着步枪,枪身擦得锃亮,显然是经过正规训练的。他注意到队伍里的队员大多面无表情,眼神坚定,不像自己带的同乡队伍,眼里还带着几分青涩和紧张。他赶紧在本子上又添了一笔“队列纪律:需加强步伐统一,训练眼神专注度,减少紧张感”。

“韩禧哥!你怎么在这儿?”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韩禧回头一看,周明远正带着同乡们往这边走,王建军、李大海等人跟在后面,有的还在揉眼睛,显然是刚睡醒。

“小声点,别被其他队伍发现。”韩禧赶紧拉着周明远躲进帆布棚,指了指广场上的两支队伍,“你看那两支队伍,一支是乡镇民团,会格斗;一支是黄岩预备役,队列整齐,还经过实战。咱们的队伍跟他们比,差得太多了,要是不想被刷下来,今天必须抓紧时间补短板。”

周明远顺着韩禧的手指看去,脸色也沉了下来:“确实差不少……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把名额抢走。”

“别慌,咱们也有优势。”韩禧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咱们的人大多是玉环本地人,熟悉坎门的海况、地形,这是他们比不了的;而且咱们的人虽然没经过训练,却都有热血,愿意为家乡拼命——只要咱们把纪律和基础技能补上来,未必比他们差。”

他顿了顿,把本子递给周明远:“你先带大家去临时休息区等着,让王建军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格挡动作,比如用胳膊挡木棍、侧身躲拳头,不用太复杂,先练熟基础;李大海去看看其他队伍的武器情况,看看他们用的是什么枪,有多少弹药,回来跟我汇报;我去武器展示台看看,能不能提前跟负责武器的干事打个招呼,让咱们多领些训练用的木棍。”

“好!”周明远接过本子,立刻组织同乡们行动起来。王建军找了个没人的角落,拿起一根木棍,开始教大家格挡动作;李大海则悄悄绕到黄岩预备役队伍附近,假装看风景,实则观察他们的武器;韩禧则整理了下军装,朝着武器展示台走去。

武器展示台旁围了不少人,金陵痞帅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负责武器的干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兵,姓刘,脸上有一道刀疤,看起来很严肃。韩禧走上前,敬了个不算标准的军礼:“刘干事您好,我是玉环本地的应征者韩禧,带了十五个同乡来参军,想跟您申请一些训练用的木棍,我们想抓紧时间练格斗,争取不拖队伍后腿。”

刘干事瞥了韩禧一眼,没说话,继续擦着手里的步枪。韩禧心里有些发慌,却还是坚持道:“刘干事,我们的人虽然没经过训练,却都愿意学。您看广场上的其他队伍,有的会格斗,有的会队列,我们要是再不练,肯定会被刷下来。可我们真的想参军,想守着玉环的家,不想让日军进来欺负乡亲们。”

刘干事擦枪的手停了下来,抬头看向韩禧,眼神里多了几分审视:“你说你们是玉环本地人?熟悉坎门的地形?”

“是!我之前在坎门据点跟日军的登陆艇交过手,知道哪里有暗礁、哪里的滩涂适合伏击;我们的人也大多在坎门捕过鱼、种过田,对每一条小路、每一片稻田都熟悉。”韩禧赶紧回答,生怕刘干事不信。

刘干事点了点头,转身从展示台下面拿出一捆木棍,递给韩禧:“这是十五根训练用的木棍,都是新削的,没有毛刺,你们拿去练。记住,格斗不是为了逞强,是为了在战场上保住自己的命,再杀日军——要是让我看到你们用木棍打架,我立刻收回!”

“谢谢刘干事!我们绝不会乱用!”韩禧激动地接过木棍,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抱着一份沉甸甸的希望。

回到临时休息区,王建军己经教大家练会了基本的格挡动作,虽然还有人动作生疏,却比刚才整齐了不少。韩禧把木棍分给大家,每人一根,然后走到队伍前:“现在开始练队列!周明远当排头兵,喊口号,大家跟着他的步伐走,一步要迈三十厘米,左右要对齐,谁要是走错了,就单独加练十分钟!”

“是!”同乡们齐声回答,拿起木棍,跟着周明远的口号走了起来。刚开始的时候,队伍还是有些杂乱,有人迈错脚,有人跟不上口号,韩禧耐心地一个个纠正:“李大海,你的左脚迈大了,跟右边对齐!赵小山,胳膊别晃,保持自然下垂!”

太阳渐渐升高,薄雾散去,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其他队伍也开始了训练。有的练格斗,有的练队列,有的甚至开始练习瞄准。韩禧带的同乡队伍虽然进步慢,却没有一个人偷懒,王建军的额头渗着汗,却还是坚持喊着口号;李大海的脸涨得通红,却还是努力把步伐迈整齐;赵小山的胳膊酸得发抖,却还是保持着格挡姿势。

韩禧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忽然充满了力量——这些同乡或许不是最优秀的,却一定是最努力的。他想起翠姑做的布鞋,想起韩婆婆晒的草药,想起坎门滩涂上牺牲的士兵,心里默念:“我一定要带着大家顺利参军,一起守住玉环,绝不辜负他们的期待。”

“都停一下!”广场中央传来一阵洪亮的声音,韩禧抬头一看,陈少校正站在高台上,手里拿着一个铁皮喇叭,“所有应征队伍注意!现在开始分组考核,第一组:黄岩预备役,第二组:乡镇民团,第三组:玉环同乡队……考核内容:队列、格斗、地形辨识,不合格的队伍,首接取消参军资格!”

韩禧心里“咯噔”一下——他没想到考核来得这么快,同乡们的训练才刚有起色,能不能通过考核,还是个未知数。他握紧手里的木棍,转身对同乡们说:“大家别慌!队列就按咱们刚才练的走,格斗就用王建军教的动作,地形辨识咱们最熟,肯定能过!记住,咱们是为了守家乡才来参军的,就算再难,也要咬牙挺过去!”

“是!”同乡们齐声回答,声音虽然有些颤抖,却透着坚定。韩禧看着他们,深吸一口气,带着队伍走向考核区——他知道,接下来的考核,不仅是对同乡们的考验,更是对自己的考验,他必须带着大家通过,绝不能让他们的热血白费。

下章预告:1937年7月9日上午,韩禧带着同乡们刚走到考核区,陈少校就带着几个军官走了过来,目光落在同乡们身上:“玉环同乡队,先考地形辨识。我问你们,坎门滩涂有几处暗礁?分别在哪个位置?要是日军的登陆艇从大麦屿方向过来,该怎么利用暗礁伏击?”韩禧心里一喜——这些问题他早就跟同乡们讲过无数次,肯定能答上来。可就在王建军准备回答时,旁边的黄岩预备役队伍里突然有人喊:“他们是瞎编的!我之前去过坎门,根本没那么多暗礁!”陈少校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看向韩禧:“你敢撒谎?要是答不上来,你们的队伍首接取消资格!”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