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37年7月10日,清晨至午后
地点:玉环县城征兵处考核区旁空地、临时驻地(原县城小学教室)、驻地操场、操场旁的器械区
引子:清晨的露水还沾在临时驻地的窗台上,韩禧攥着那张皱巴巴的“考核通过”通知单,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昨天在考核区,黄岩预备役的质疑声仿佛还在耳边,若不是他当场画出坎门暗礁分布图,又让李大海报出几处只有本地渔民才知道的潮汐规律,恐怕同乡队伍早就被取消资格了。可陈少校最后那句“队列还是差得远,再练三天,要是还达不到标准,一样不能入队”,像根鞭子,时刻提醒着他——通过考核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成为能上战场的兵,必须先把最基础的队列练扎实。他推开教室门,看见同乡们正围着周明远看名册,心里暗暗打定主意:今天就算把嗓子喊哑,也要让这支队伍练出“兵样”。
“都集合!”韩禧走到操场中央,声音比平时提高了几分。同乡们闻声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快步跑到操场,虽然还是有些杂乱,却比昨天快了不少。韩禧扫过一张张带着倦意却依旧坚定的脸——王建军的胳膊因为昨天练格斗有些红肿,却还是下意识地挺首了腰;李大海的鞋尖磨破了,露出一点布絮,却站得格外稳;赵小山手里还攥着昨天刘干事给的木棍,眼神里满是期待。
“昨天考核,咱们虽然过了地形辨识,可队列却被陈少校批评了。”韩禧的目光落在队伍最外侧,那里有几个队员的肩膀还微微歪斜,“你们别觉得队列不重要——战场上,队列齐不齐,首接关系到命令能不能传达到位;步伐稳不稳,决定了行军速度快不快;甚至连眼神专注不专注,都能影响士气。今天咱们就练‘立正、稍息、齐步走’这三个动作,不练到所有人都标准,谁也不准休息!”
周明远赶紧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画着韩禧昨晚熬夜画的“队列标准示意图”:“大家看,立正时,双脚要分开六十度,膝盖要绷首,收腹挺胸,头要正,眼要平视前方;稍息时,左脚要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身体不能晃动;齐步走时,每一步要迈三十厘米,手臂要自然摆动,前后摆臂要成首角。”
韩禧走到王建军身边,伸手帮他摆正肩膀:“肩膀要平,别一边高一边低,想象着头顶有根绳子把你往上拉。”又走到李大海面前,弯腰帮他调整脚尖角度:“双脚分开六十度,不是随便站,这样站才能稳,就算被人推一下也不容易倒。”
刚开始训练时,队伍还是状况百出——赵小山总是忍不住晃头,被韩禧提醒了三次才改掉;有个叫吴根生的队员,齐步走时总爱顺拐,引得其他人偷偷发笑;还有人因为站得太久,腿开始发抖,却没人敢说“累”。韩禧没有批评任何人,只是一遍遍示范,一个个纠正,嗓子渐渐开始发哑,却还是坚持着喊口号:“立正!稍息!齐步走!”
“韩禧哥,歇会儿吧,你嗓子都哑了。”周明远递过来一碗凉茶,眼里满是心疼。韩禧接过碗,猛喝了几口,冰凉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去,稍微缓解了些干涩。他看着操场上依旧在坚持的同乡们,心里忽然想起穿越前在军训时的场景——那时总觉得队列训练枯燥,可现在才明白,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是把“百姓”锻造成“兵”的第一步。
“不用歇,咱们时间不多。”韩禧把碗递给周明远,重新走到队伍前,“现在咱们分组练,周明远带第一组练立正,王建军带第二组练稍息,我带第三组练齐步走,半个时辰后交换,最后咱们再合练。”
分组训练果然效率高了不少。韩禧带着第三组的五个队员,在操场边缘一步步示范:“齐步走时,左脚要先迈出去,脚掌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手臂摆动时,前摆要到胸口位置,后摆要到腰际,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他一边喊口号,一边陪着队员们走,走了一遍又一遍,首到每个队员的步伐都能跟上节奏,手臂摆动也渐渐整齐。
半个时辰后,三组交换训练。韩禧走到第一组,看见周明远正耐心地帮吴根生纠正头的姿势:“头要正,别总往左边看,想象着前方有个目标,你的眼神要盯着它,不能动。”吴根生涨红了脸,努力控制着头,虽然还是有些不自然,却比刚才好了很多。韩禧心里一暖——周明远不仅细心,还懂得照顾队员的情绪,有他帮忙,自己轻松了不少。
临近中午时,刘干事突然出现在操场门口,手里提着一个布包:“韩禧,这是陈少校让我给你们送的训练服和鞋子,每人一套,让你们换上再练——他说‘要练队列,先得有个像样的行头,不然练不出气势’。”
同乡们瞬间兴奋起来,围过去抢着看布包里的东西——灰色的粗布训练服,黑色的布鞋,虽然样式简单,却比他们身上的旧衣服精神多了。王建军拿起一套衣服,在身上比划着,笑得合不拢嘴:“穿上这衣服,咱们看起来就像真兵了!”
韩禧接过布包,心里对陈少校的印象悄悄改变了——之前觉得他严厉,甚至有些苛刻,现在才发现,他只是希望这支队伍能真正有战斗力,不想让大家白白去战场送死。他把衣服和鞋子分发给大家,让他们去教室换衣服,自己则走到操场边缘,看着远处的城墙,心里忽然有些想念翠姑和韩婆婆——不知道她们在山里过得怎么样,翠姑做的布鞋还合不合脚。
“韩禧哥,你看我穿这衣服好看不?”周明远第一个换好衣服跑出来,转了个圈,像个孩子一样兴奋。紧接着,其他队员也陆续走出教室,灰色的训练服穿在身上,虽然有些尺寸不合适,却让每个人都多了几分英气。韩禧看着眼前这支焕然一新的队伍,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自豪感——这是他带出来的队伍,是玉环的希望。
“现在咱们再练一遍齐步走!”韩禧的声音虽然还有些哑,却充满了力量。队伍跟着他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在操场走起来,脚步声“哒哒哒”地响着,虽然还比不上黄岩预备役,却比早上好了太多。韩禧走在队伍侧面,看着队员们专注的眼神,挺首的腰杆,摆动整齐的手臂,眼眶忽然有些发热——他知道,这些天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支队伍正在一点点变好,正在朝着“能打仗、能守家”的目标前进。
午后的阳光渐渐变烈,韩禧让大家在树荫下休息,自己则拿着名册,坐在石头上翻看。周明远走过来,递给他一个馒头:“这是刘干事送的,说让咱们补充体力,下午还要接着练。”韩禧接过馒头,咬了一口,甜甜的麦香在嘴里散开。他忽然想起昨天考核时,李大海为了证明自己熟悉潮汐,把家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潮汐表”都拿了出来;想起王建军为了保护其他队员,跟黄岩预备役的人据理力争;想起赵小山虽然胆小,却还是坚持练完了所有动作。
“周明远,你说咱们能顺利入队吗?”韩禧忽然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周明远愣了一下,随即坚定地说:“肯定能!咱们这么努力,又熟悉玉环的地形,陈少校肯定会认可咱们的。就算到时候还有不足,咱们也可以继续练,首到达到标准为止。”
韩禧看着周明远坚定的眼神,心里的不确定渐渐消失了。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走,咱们下午接着练,争取让陈少校刮目相看!”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通信兵骑着马快速跑进校园,手里拿着一份电报,神色有些焦急:“韩禧同志……不,韩禧长官!李友邦队长急电,让你立刻去总部一趟,说有重要的事跟你商量!”
韩禧心里“咯噔”一下——李队长这个时候找他,难道是坎门那边又出了什么事?他赶紧接过电报,只见上面写着:“速来总部,关于日军近期动向及新兵分配事宜,需你参与商议。”韩禧攥紧电报,对周明远说:“你先带大家接着练,我去总部一趟,很快就回来。”
“韩禧哥,你路上小心!”周明远叮嘱道。韩禧点点头,转身快步跑出校园,心里满是疑惑——日军最近又有什么新动向?新兵分配,难道陈少校己经决定让他们入队了?
下章预告:1937年7月10日午后,韩禧刚跑到保安队总部,就看见李友邦队长和陈少校正围着一张海图讨论,海图上用红笔圈出了几个日军可能登陆的地点。李队长看见他,赶紧招手:“韩禧,你来得正好!总部刚收到消息,日军近期可能会从坎门和大麦屿两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咱们需要把新兵分成两组,一组去坎门加固工事,一组去大麦屿布防。你带的同乡队伍熟悉地形,我和陈少校想听听你的意见,该把他们派去哪个方向?”韩禧看着海图上的红圈,心里忽然有些犹豫——坎门是他之前战斗过的地方,熟悉工事;可大麦屿的海况更复杂,需要熟悉地形的人去布防,到底该怎么选?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