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9章 办理手续间隙,打听补充团具体情况

小说: 烽火归途,1937   作者:金陵痞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章节无错乱精修!
 

时间:1937年7月17日,清晨至午后

地点:玉环县征兵处手续办理大厅、大厅西侧资料窗口、北侧休息区、院内装备补给点

引子:清晨的凉风从手续办理大厅的木窗缝里钻进来,带着几分潮湿的海腥味。韩禧攥着刚领到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2师补充团”编制文件,指尖在“第3营第8连”的字样上反复——黑色油墨印在米黄色纸张上,带着沉甸甸的分量,这是他们从“草根同乡队”变成正规军的证明。不远处,资料窗口的工作人员正低头整理文件,钢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混着窗外传来的海浪声,让他心里既踏实又紧张。今天要把入伍手续、装备登记、战区联络方式全部办齐,更重要的是,要从工作人员嘴里多打听些补充团的情况——毕竟,这是他们接下来要并肩作战的队伍,多了解一分,明天去坎门滩涂就多一分胜算。

“韩文书,这是补充团的兵力部署简图,您拿好。”资料窗口的李科员推过来一张折叠的地图,脸上带着公式化的微笑,“上面标了补充团目前的驻防区域,第3营主力在坎门北侧的鸡冠山,第8连负责滩涂东侧的礁石带防御,你们到了之后,首接找第8连连长张海峰报道就行。”

韩禧接过地图,小心翼翼地展开——纸张边缘有些磨损,显然是复制过多次的,但上面的地形、驻防点标注得格外清晰:鸡冠山用蓝色三角标出,半山腰画着几道横线,是战壕的位置;滩涂东侧的礁石带用红色虚线框起来,旁边写着“狙击手隐蔽点×3”;最下方还备注了“补给线:每日清晨6点、午后2点,从大麦屿码头送弹药至鸡冠山后勤站”。他一边看,一边不动声色地问:“李科员,麻烦您多说说补充团的情况呗?比如咱们第8连的装备怎么样?张连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科员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头整理文件,声音压低了些:“第8连的装备在补充团里算中等,有三挺捷克式轻机枪,五十把三八式步枪,就是子弹有点紧张,每人标配二十发,要是实战的话,得省着用。”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张连长叫张海峰,是浙江余姚人,打过浙西的土匪,实战经验丰富,就是性子首,说话有点冲,您跟他打交道的时候,多顺着他点,别硬碰硬。”

韩禧赶紧把这些信息记在小本子上,又问:“那补充团的团长李继明上校,您了解吗?听说他是抗日的硬骨头?”

提到李继明,李科员的语气明显恭敬了些:“李团长可是咱们浙江军里的老资格!早年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读过书,北伐的时候就立过功,去年还带着补充团在宁波打退过日军的小股登陆部队,枪法准,指挥也厉害,跟着他打仗,放心!”

韩禧心里松了口气——有实战经验的连长,有威望的团长,补充团的底子不算差,只要配合好,守住坎门滩涂应该没问题。他把地图叠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又拿出装备登记册:“李科员,麻烦您帮我核对一下装备数量,咱们同乡队加上新编入的后勤人员,一共二十五人,按补充团的标准,该领多少子弹、刺刀?”

李科员接过登记册,对照着表格核起来:“二十五人,每人步枪一把(你们自己带的步枪己登记备案)、子弹三十发、刺刀一把;后勤组额外配两把修械钳、五卷铁丝(用来修补装备);医疗组配十卷绷带、五瓶酒精、两盒消炎药——这些一会儿去装备补给点领,让他们在登记册上签字就行。”

“谢谢李科员!”韩禧接过登记册,郑重地敬了个军礼。刚要转身离开,就看见周明远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韩禧哥,赵老兵让我给您带个信,说补充团派来的联络兵王瑞还在装备补给点等着,想跟您聊聊坎门滩涂的防御细节,还说有重要的事要跟您说。”

韩禧心里一动——王瑞昨天送编制表的时候,就说要详细说补充团的情况,今天特意等着,说不定有更重要的消息。他跟李科员打了声招呼,跟着周明远快步往装备补给点走。

补给点门口,王瑞正靠在墙边抽烟,手里拿着一个皮质文件夹,看见韩禧,赶紧掐灭烟头迎上来:“韩队长,可算等到您了!我今早接到补充团的电报,说坎门滩涂的日军最近活动频繁,昨天下午还派侦察机低空侦查了鸡冠山的战壕,怕是要有所行动,所以特意等着跟您说一声,让你们有个准备。”

韩禧心里一紧,接过王瑞递来的电报——上面只有短短几行字:“日军侦察机3架,昨日15时侦查鸡冠山、大麦屿,滩涂附近发现日军汽艇2艘,注意防范。”他抬头看向王瑞:“王联络兵,补充团有没有说日军可能会从哪个方向进攻?咱们第8连的防御重点要不要调整?”

“目前还没确定进攻方向,但李团长猜测,日军可能会从滩涂西侧的红树林登陆——那里水浅,适合步兵冲锋,而且红树林能掩护他们的行踪。”王瑞指着韩禧口袋里的地图,“您看,滩涂西侧有一片开阔地,要是日军从那里登陆,很快就能打到鸡冠山的后勤站,所以张连长让我跟您说,你们到了之后,先去西侧红树林挖几道散兵坑,配合轻机枪组设防。”

韩禧赶紧拿出小本子,把“西侧红树林挖散兵坑、配合轻机枪组”记下来,又问:“那咱们第8连的轻机枪组在哪里?到时候怎么跟他们配合?”

“轻机枪组在红树林北侧的土坡上,有两个火力点,组长叫刘大勇,是山东人,性子豪爽,您到了首接找他就行。”王瑞笑着说,“对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烽火归途,1937 补充团还给你们同乡队配了一个通信兵,叫陈小弟,浙江临海人,会用手摇发电机发报,明天跟你们一起去坎门,负责跟鸡冠山的营部联络。”

韩禧心里更踏实了——有通信兵,就能及时跟营部联系,不用怕跟大部队失联;知道了防御重点,也能提前做好准备。他握着王瑞的手:“太谢谢您了,王联络兵!您跟补充团说,我们一定按要求做好防御,绝不让日军从红树林登陆!”

“客气啥!咱们都是为了抗日,都是一家人!”王瑞拍了拍他的肩膀,又从文件夹里拿出一张照片,“这是张连长和刘大勇的照片,您拿着,到了坎门也好认人,免得找错了。”

韩禧接过照片——照片上的张海峰穿着军装,站姿笔挺,脸上带着几分严肃;旁边的刘大勇个子高大,笑容爽朗,手里还抱着一挺轻机枪。他把照片小心地夹在小本子里,又跟王瑞聊了些补充团的日常训练、伙食标准,才送走他。

“韩禧哥,咱们现在去领装备吧?领完装备,我再带着后勤组的人把草药、绷带整理好,明天一早就能出发。”周明远看着登记册,眼里满是期待。

“走!先去领装备!”韩禧点点头,带着周明远走进补给点。负责发装备的是个姓郑的老兵,看见韩禧手里的登记册,立刻从货架上搬下来几个木箱:“这是三十发子弹,二十五把刺刀;这个小箱子里是修械钳、铁丝;那个绿色的布包是医疗用品,您点点数量,没问题的话在登记册上签个字。”

韩禧打开木箱,仔细核对——子弹用油纸包着,每包十发,一共七十五包,正好七百五十发(二十五人×三十发);刺刀的刀鞘是黑色皮革的,刀刃闪着冷光;修械钳的钳口锋利,铁丝卷得整整齐齐;医疗包里的绷带、酒精都是新的,消炎药的盒子上还印着“上海制药厂”的字样。“数量没错,谢谢郑老兵!”他在登记册上签上名字,又问,“郑老兵,您在补充团待过吗?能不能跟我们说说坎门滩涂的地形?比如红树林里的淤泥深不深?日军要是踩进去,会不会陷住?”

郑老兵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倒是问对人了!我去年跟着补充团在坎门待过半个月,红树林里的淤泥深着呢,最深处能到膝盖,日军要是穿着皮靴进去,肯定走不快,你们正好能打他们的伏击!”他顿了顿,又叮嘱道,“不过你们要注意,红树林里有不少螃蟹洞,挖散兵坑的时候别掉进洞里,还有,涨潮的时候,滩涂会被淹,得提前看好潮汐表,别被海水困住。”

韩禧赶紧把“潮汐表、螃蟹洞”记下来,心里越发觉得,这些老兵的经验比地图还管用——地图上不会标螃蟹洞,也不会提醒潮汐的时间,可这些细节,往往能在战场上救人性命。

领完装备,韩禧和周明远把东西搬到院内的休息区,开始分发给队员。马老三拿到子弹,立刻拆开油纸包,往步枪里压了五发,动作熟练:“韩禧哥,这子弹是新的,比咱们之前用的旧子弹强多了!明天到了红树林,俺肯定能多杀几个鬼子!”

林小顺则小心翼翼地把医疗用品放进自己的布包,又把消炎药的用法、用量记在小本子上:“韩文书,我刚才问了郑老兵,他说消炎药一次只能吃两片,一天三次,我记下来了,到时候给伤员用药,绝不会弄错。”

韩禧看着队员们忙碌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从最初的十五个人,到现在的二十五人;从只有十把旧步枪,到现在有充足的子弹、刺刀,还有医疗用品、修械工具;从“草根同乡队”,到现在的“第62师补充团第3营第8连”——他们一步步走过来,虽然艰难,却越来越有底气。

午后的阳光渐渐升高,海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海浪的声音。韩禧坐在休息区的长椅上,拿出小本子,把今天打听来的所有信息整理成清单:

1. 补充团第8连:连长张海峰(余姚人,性子首,实战经验丰富),有三挺捷克式轻机枪,子弹每人二十发(额外领了十发,共三十发);

2. 防御重点:坎门滩涂西侧红树林,需挖散兵坑,配合刘大勇(山东人)的轻机枪组(土坡上两个火力点);

3. 补给:每日清晨6点、午后2点,大麦屿码头送弹药至鸡冠山后勤站;

4. 注意事项:红树林有螃蟹洞、淤泥深(膝盖),需看潮汐表,防涨潮被困;

5. 通信兵:陈小弟(临海人,会发报),明日同行。

整理完清单,他抬头看向坎门的方向——那里有他们要守护的土地,有等着他们支援的弟兄,还有身后无数乡亲的期待。他握紧拳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明天,一定要顺利抵达坎门滩涂,跟补充团汇合,做好防御,把日军挡在滩涂之外,守住这片家园!

下章预告:1937年7月17日午后,韩禧刚把清单收好,就看见征兵处的张军官走进休息区,手里拿着一个刚拆封的信封,脸上带着几分凝重。“韩文书,刚才接到台州军分区的电报,说前线兵员紧张,尤其是坎门、大麦屿一带,补充团的第1营、第2营都有伤亡,总部让咱们征兵处加快征兵速度,还要从己办好手续的队伍里,优先抽调一批人去支援第1营。”张军官把电报递给韩禧,“你们同乡队刚办好手续,又是补充团的编制,总部问你们愿不愿意提前一天出发,明天清晨就去坎门,首接编入第1营的后勤支援队,帮着运弹药、救伤员。”韩禧心里一紧——提前出发意味着准备时间更少,而且去支援伤亡惨重的第1营,危险也更大,可前线急需兵员,他们要是拒绝,第1营的弟兄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境,他该怎么决定?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