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37年7月18日,傍晚至夜晚
地点:大麦屿码头第1营指挥阵地、战壕医疗点、赶潮路礁石区、隐蔽通道入口
引子:傍晚的硝烟弥漫在码头上空,把夕阳染成了暗红色。韩禧站在第1营指挥阵地的战壕里,手里攥着李达营长递来的“弹药需求清单”,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颤——清单上“轻机枪子弹500发、步枪子弹800发”的字样,像沉重的石头压在他心口。不远处,医疗点传来伤员的低吟声,林小顺正跪在地上,飞快地给一个腿部中弹的士兵包扎,绷带很快就被鲜血浸透。同村的陈标脸色苍白地站在一旁,手里紧紧攥着骡子的缰绳,刚才那句“三匹骡子跑丢”的话,还在韩禧耳边回响。他心里清楚,丢的不只是三匹骡子,更是前线急需的一半弹药和粮食——没有弹药,第1营守不住码头;没有粮食,自己的队伍也撑不过三天。海风裹挟着硝烟味吹来,带着几分凉意,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焦虑。
“韩禧,你愣着干什么?”李达营长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这位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的军官,脸上沾着泥土和硝烟,眼神却依旧锐利,“日军的炮击暂时停了,但不出一个时辰,他们肯定会发起冲锋,没有弹药,咱们的战壕就是日军的活靶子!你带来的弹药到底够不够?”
韩禧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走到李达营长身边,压低声音说:“李营长,实不相瞒,我们带来的十匹骡子里,有三匹在赶潮路受了惊吓,刚才进隐蔽通道时跑丢了,里面装着三百发轻机枪子弹、五百发步枪子弹,还有一半的干粮。剩下的弹药,恐怕只能撑一时,撑不了长久。”
李达营长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走到战壕边,望着远处日军汽艇的影子,沉默了片刻:“跑丢的骡子往哪个方向去了?能不能找回来?”
“应该是往赶潮路礁石区跑了。”陈标赶紧上前一步,声音带着愧疚,“当时通道里太黑,骡子受了惊吓,挣脱缰绳就往回跑,我和郑劼追了一段,没追上,怕耽误支援,就先回来了。”
郑劼也走了过来,黝黑的脸上满是坚定:“韩禧哥,李营长,我熟悉骡子的性子,它们不会跑太远,肯定还在礁石区附近。我带几个人去找,一定能把弹药和粮食找回来!”
韩禧心里一动——郑劼从小在西堡村养过牲口,确实懂骡子的习性。但此时天色己经渐暗,礁石区又危险,要是遇到日军的巡逻队,后果不堪设想。他转头看向李达营长:“李营长,能不能派两个熟悉地形的弟兄跟我们一起去?另外,需要借两盏马灯,天黑了,礁石区看不清路。”
李达营长立刻点头:“没问题!让通信兵小王和小李跟你们去,他们是大麦屿本地人,比赵老伯还熟悉礁石区。马灯我让后勤组给你们拿,另外,再给你们配两把步枪,以防遇到日军。”他拍了拍韩禧的肩膀,语气带着信任,“我相信你们,一定要把弹药找回来,第1营能不能守住码头,就看你们的了!”
韩禧郑重地敬了个军礼:“请李营长放心,我们一定把弹药和粮食带回来!”
很快,通信兵小王和小李带着马灯和步枪赶来。小王个子不高,却很机灵,手里还拿着一张礁石区的简易地图:“韩队长,我们知道礁石区有几个骡子可能躲的地方,都是避风的岩洞,咱们现在出发,一个时辰内肯定能找到。”
韩禧让林小顺留在医疗点,继续帮着救治伤员;马老三带着剩下的战斗组,守在隐蔽通道入口,防止日军从背后偷袭;自己则带着郑劼、陈标,还有小王、小李,提着马灯,往赶潮路礁石区赶去。
傍晚的礁石区己经有些昏暗,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哗哗”的声响,比白天更显凶险。小王提着马灯走在最前面,马灯光线虽然不强,却能勉强照清脚下的礁石:“大家跟紧我,别踩错石头,晚上的礁石比白天更滑。”
郑劼走在队伍中间,时不时停下来,弯腰查看地上的痕迹:“你们看,这是骡子的蹄印!还很新鲜,应该刚过去没多久。”他顺着蹄印的方向指了指,“往那边去了,大概在前面的岩洞附近。”
陈标则走在最后,手里拿着步枪,警惕地看着西周:“韩禧哥,咱们得快点,天马上就要黑透了,要是日军的巡逻队再过来,就麻烦了。”
韩禧点点头,加快了脚步。他心里既焦急又担心——焦急的是弹药能不能及时找回来,担心的是弟兄们的安全。穿越到民国这几个月,他早己把郑劼、陈标,还有所有同乡都当成了家人,绝不能让他们出事。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烽火归途,1937走了大概半个时辰,小王突然停下脚步,压低声音说:“前面就是那个岩洞!我好像听见骡子的叫声了!”
大家立刻停下脚步,关掉马灯,借着微弱的天光,慢慢往岩洞方向挪。果然,岩洞深处传来“哼哧哼哧”的骡叫声。韩禧心里一喜,让小王和小李守在岩洞门口,防止骡子再跑出去;自己则带着郑劼、陈标,轻手轻脚地走进岩洞。
岩洞里一片漆黑,只能看见三匹骡子的轮廓,它们正蜷缩在角落里,身上还背着装满弹药和粮食的驮具。“别害怕,我们是来带你们回去的。”韩禧轻声说着,慢慢靠近骡子,从背包里拿出一把干草——这是出发前特意准备的,用来安抚牲口。
骡子似乎认出了他的声音,不再躁动,乖乖地任由郑劼系上缰绳。陈标则检查了一下驮具:“太好了!弹药和粮食都没丢,就是驮具的绳子松了些,我重新系紧就行。”
就在陈标系绳子的时候,岩洞外突然传来小王的低喝声:“嘘!有脚步声!好像是日军的巡逻队!”
韩禧心里一紧,赶紧让郑劼和陈标把骡子往岩洞深处挪,自己则和小李走到洞口,借着天光往外看——只见远处有几个黑影,正提着灯笼,沿着礁石区慢慢走来,大概有五个人,手里都拿着步枪,正是日军的巡逻队。
“怎么办?日军往这边来了!”陈标声音有些发颤,手里的绳子差点掉在地上。
郑劼握紧了手里的步枪,眼神坚定:“实在不行,咱们就跟他们拼了!绝不能让他们把弹药抢走!”
韩禧摇了摇头——他们只有五个人、两把步枪,硬拼肯定不是对手,而且一旦开枪,会引来更多日军,不仅弹药保不住,他们也会被困在这里。他看向小王:“小王,附近有没有其他出口?能绕开巡逻队的?”
小王想了想,眼睛一亮:“有!岩洞后面有个小通道,能通到山后面的小路,就是有点窄,骡子可能要费劲才能过去。”
“不管多费劲,都得走!”韩禧立刻做决定,“郑劼,你和陈标先把第一匹骡子牵进通道;小王,你跟我一起,在洞口放些干草,再用石头把洞口挡住,让日军以为这里没人;小李,你负责断后,等我们都进了通道,你再跟进来。”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郑劼和陈标费力地把第一匹骡子牵进通道,通道果然很窄,骡子的身体时不时会撞到岩壁,发出“咚咚”的声响,两人只能一边安抚,一边慢慢往前挪。韩禧和小王则在洞口堆起干草,又搬来几块大石头,把洞口遮掩得严严实实。
就在这时,日军巡逻队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灯笼的光己经照到了岩洞门口。“快!剩下的两匹骡子赶紧牵进去!”韩禧压低声音催促。
郑劼和陈标赶紧回来,牵起第二匹骡子往通道里走。小李则端着步枪,警惕地盯着洞口,手心己经渗出了汗水。
终于,三匹骡子都进了通道。韩禧让小王和小李先往前走,自己则最后检查了一遍洞口,确认没有留下痕迹,才钻进通道。
通道里漆黑一片,只能听见骡子的呼吸声和大家的脚步声。韩禧走在最后,心里松了一口气——虽然惊险,但总算把弹药和粮食保住了。他摸了摸口袋里的入伍证,想起队员们坚定的眼神,想起李达营长信任的目光,心里更加坚定:一定要把这些弹药和粮食安全地带回码头,一定要守住大麦屿,守住坎门!
走了大概半个时辰,通道终于到了尽头,外面就是山后面的小路,离隐蔽通道入口己经不远了。韩禧让大家停下来,休息了片刻,然后牵着骡子,往码头方向走去。
夜晚的山路格外安静,只有脚步声和骡子的蹄声。韩禧抬头看向天空,星星很亮,仿佛在为他们指引方向。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会更艰难,但只要弟兄们在一起,只要弹药和粮食还在,他们就有信心守住这片土地。
下章预告:1937年7月19日清晨,韩禧带着找回的弹药和粮食,终于回到了第1营指挥阵地。李达营长看到弹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立刻让人把弹药分发到前线。可就在这时,通信兵小陈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李营长,韩队长!补充团发来急电,让咱们在今天午后撤离大麦屿码头,前往补充团总部汇合——日军的大部队己经往坎门方向赶来,兵力是咱们的三倍,硬守下去会全军覆没!”韩禧心里一沉——撤离意味着要放弃辛苦守住的码头,而且撤退路线需要穿过日军的封锁区,他们带着伤员和物资,能不能顺利到达补充团总部?同村的郑劼和陈标也皱起了眉头,显然在担心撤退路上的风险。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