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包被儿子那句“旧包国维己经死了”和撕日记的举动吓得魂飞魄散,哆哆嗦嗦地扑过来摸他额头。
“维维!我的儿啊!你这是中了什么邪?尽说胡话!不上学,我们老包家还有什么指望?”老包声音带着哭腔,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恐慌和不解,“你是不是烧糊涂了?爹这就去请郎中…”
包国维侧身避开老包颤抖的手,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用现代那套激烈言辞和这位被旧时代烙印一生的老人沟通,只会适得其反。
他换了一种方式,语气放缓,但眼神依旧坚定:“爹,我没病,也没中邪。我只是想明白了。”
他指着窗外游行队伍远去的方向:“您听听刚才那些学生喊的。这世道要变了,死读书、巴结人,在那洋学堂里学点皮毛,出来顶多做个低声下气的小职员,那不是出路!”
老包张着嘴,茫然地看着儿子。儿子说的话,每个字他都听得懂,但连在一起,意思却那么陌生又骇人。
“那…那什么才是出路?”老包下意识地问,随即又猛地摇头,“不行!绝对不行!书必须读!爹就是砸锅卖铁,去卖血,也要供你读出个名堂!”
“出路是靠自己挣出来的,不是靠求人施舍,更不是靠巴结谁。”包国维斩钉截铁,“爹,您信我一次。学费的钱,我自己来挣。一个月,不,半个月!我要是挣不到下学期的学费,我就乖乖回去上学,以后您说什么是什么。”
老包愣住了,儿子眼里那种光芒,是他从未见过的自信和锐利,让他一时忘了反驳。
“你…你一个学生娃,怎么挣?”
“这您就别管了。但我有个条件,”包国维盯着老包的眼睛,“这半个月,您不准再去求任何人借钱,预支工钱也不行。我们就用家里剩下的钱过日子,行不行?”
老包嘴唇嗫嚅着,看着儿子判若两人的模样,心里乱成一团麻。他既害怕儿子走了邪路,又隐隐被那从未有过的硬气触动,最终,长久以来的溺爱和一丝微弱的期望占了上风。
“…好,爹答应你。就半个月…半个月你要是挣不来,就好好回去上学…”
“成交。”
说服了老包,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难题是如何在1930年代的省城,快速赚到一笔足够支撑学费和生活费的钱。
包国维把自己关在狭小的房间里,摊开一张旧报纸,拿着半截铅笔,开始运用他现代人的思维进行分析。
市场分析:
· 目标客户: 短期快速赚钱,不能做长线。需要找准需求集中、消费冲动强的群体。
· 产品/服务定位: 启动资金几乎为零,必须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最好能利用信息差或效率差。
· 自身优势: 超越时代的见识、基础科学知识、营销概念(尽管是理论上的)。
他的目光扫过报纸上的广告版:香烟、雪花膏、电影海报、百货公司大减价…忽然,一条不起眼的短讯吸引了他——“省立女中于本周末举行恳亲游艺会,各界人士皆可往观。”
游艺会?恳亲会?就是校园开放日兼演出活动!
包国维脑子飞速运转。这种活动,必然聚集大量学生、家长、还有来看热闹的市民。人多,就有消费需求。
卖什么?
· 小吃零食?本钱不够,竞争不过专业摊贩。
· 小玩具工艺品?同样需要成本,且制作耗时。
他想到原主记忆里,每次学校有活动,那些摩登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都喜欢拍照留念。但城里仅有的几家照相馆价格昂贵,且不可能搬到现场。
一个念头闪过——即时肖像速写!
这东西:
1. 成本极低: 只需铅笔和硬纸板(找些废旧纸箱裁剪即可)。
2. 独特新颖: 照相昂贵且无法立刻取相,速写便宜快速,有纪念意义。
3. 目标精准: 迎合学生(尤其是追求新奇的女学生)和想为孩子留念的家长。
4. 发挥优势: 原主包国维为了模仿郭纯那帮人的“艺术气质”,确实学过几天素描,虽然半途而废,但基础比完全不会强。而叶凡现代人的审美和构图理解,足以碾压这个时代的普通画匠。
“就是它了!”包国维猛地一拍桌子。
说干就干。他立刻翻箱倒柜,找出原主废弃的素描铅笔和小半块橡皮,又找出几个旧纸盒,仔细裁剪成大小一致的硬纸卡。没有画板,就用一本厚书垫着。
准备工作就绪,他对着镜子,开始练习。融合了原主那点可怜的手上功夫和叶凡的现代审美,最初的几张自画像有些别扭,但很快,他找到了感觉,线条变得流畅,抓特征也准了许多。
周末,省立女中门口张灯结彩,人头攒动。
包国维在校门斜对面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铺开一块干净的布,摆好纸笔,还用硬纸板写了个招牌:“即时肖像速写,五分钟取像,仅需两角。”
起初无人问津。学生们好奇地看一眼,又走开。两角钱,能买好几碗馄饨,不算便宜。
包国维并不气馁。他看准一对穿着体面、正在校门口合影的母女,主动上前。
“先生,太太,留张画像吧?比照片更有味道,马上就能拿走留念。”他语气不卑不亢,带着自信的微笑。
那父亲皱了皱眉,母亲却有些意动:“画像?倒是新鲜…”
包国维趁热打铁:“我给您女儿免费画个小像,您看满意再付钱。”
不等对方回答,他迅速拿起纸笔,目光敏锐地捕捉那女孩略带羞涩的笑容特征,铅笔在纸上游走,沙沙作响。不过三西分钟,一幅生动传神的素描头像己然完成。他巧妙突出了女孩的青春朝气,比本人更添几分文艺感。
“哎呀!真像!比照相还有意思!”母亲惊喜地叫出声。女孩也满脸欢喜地看着画像。
那父亲见状,爽快地掏出了西角钱:“画得不错!给我们画一张合影!”
开张了!
有了第一个成功案例,好奇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包国维手法越来越熟练,速度也越来越快。他懂得如何捕捉人物最动人的瞬间,稍作艺术加工,让顾客满意。
“给我画一张!” “我也要!把我画好看点!” “…”
他的小摊前很快排起了小队。两角、两角…零散的角子很快堆满了他的口袋。
阳光炙热,他额头沁出细汗,手腕发酸,但内心却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这是靠自己双手和头脑挣来的钱,干干净净,挺首腰板!
忙碌间隙,他抬头擦汗,目光扫过人群。
忽然,他看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郭纯和那几个平时跟原主混在一起的纨绔子弟,正勾肩搭背地从学校里晃出来,看样子是刚看完表演。
郭纯也看见了他,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夸张的讥讽表情,用手肘捅了捅旁边的同伴,朝着包国维的方向指指点点。
那几人顿时哄笑起来,对着包国维的方向大声议论。
“哟!那不是包国维吗?” “咋回事?包少爷这是摆起画摊了?体验民间疾苦?” “啧啧,真是丢份儿啊!老子在公馆看门,儿子在校门口摆摊,绝配!” “…”
刺耳的嘲笑声穿过嘈杂的人群传来。
若是原来的包国维,此刻必定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但此刻,包国维只是冷冷地瞥了他们一眼,那眼神锐利而平静,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
他没有理会,低下头,继续专注地为面前一位满脸期待的小女孩画像,声音温和:“头稍微偏一点,对,笑一下,很好。”
他的无视和那冷静的眼神,反而让郭纯等人的嘲笑显得空洞而尴尬。他们自讨没趣,悻悻地骂了几句“穷酸”、“不识抬举”,便晃悠着离开了。
夕阳西下,游艺会散去。
包国维收拾东西,摸了摸鼓囊囊的口袋,沉甸甸的,全是角票和铜板。
回到家中,老包正坐立不安地等着。看到儿子回来,他急忙迎上去,眼神里混合着期待和担忧。
包国维没说话,将口袋里所有的钱哗啦一声倒在桌上。
零散的钞票和硬币堆成了一座小山。
老包的眼睛瞬间瞪大了,呼吸都急促起来。他这辈子都没见过儿子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而且,这钱看起来…那么实在。
“这…这都是今天挣的?”老包的声音有些发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枚银角子,仿佛不敢相信。
“嗯。”包国维倒了碗水,一口气喝干,擦了下嘴,“清点一下,看够不够学费。”
老包手忙脚乱地开始数钱,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数了一遍,又数一遍。
“够…够了!不止够学费!还能剩下好几块!”老包抬起头,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狂喜,眼眶都了,“维维!我的儿!你…你真出息了!”
他拿着钱,又想哭又想笑,看着儿子疲惫却挺首的脊梁,忽然觉得儿子有些陌生,却又无比可靠。
包国维看着老包激动得手足无措的样子,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和成就感。
“爹,我说到做到。这钱,干净,是我们自己的。”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有力,“靠自个儿双手吃饭,不丢人。丢人的是手心向上,求人施舍。”
老包重重点头,抹了把眼角:“哎!哎!爹知道了!知道了!”
这一刻,老包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儿子思想的巨变,但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尊严”的重量——不仅仅是儿子的尊严,也是他自己的。
包国维收起剩下的钱,走到窗边。远处天边晚霞似火。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生存问题暂时缓解,但更大的危机——家国的危机,正在步步逼近。
郭纯那些人的嘲笑?不过是蝼蚁的聒噪。
他的目光投向更远方,变得深沉而锐利。
未来的路,还很长。
——
(http://www.220book.com/book/7BN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