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章 艰苦奋斗2

小说: 文化的较量   作者:用户84123374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文化的较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7E1I/ 章节无错乱精修!
 

日子忙得像上了弦,可郎一鸣从没断过和杨惠敏的联系。

每周末他都去乡里的邮电所寄信,信里写学生的趣事,写自己做的粉笔,写山坡上的野花开了——唯独不提日子的苦。

杨惠敏也常寄东西来,有时是几本习题册,有时是件新织的毛衣,有次还寄了罐麦乳精,说是让他补身体。

郎一鸣舍不得喝,每次上课累了,就倒一点冲在搪瓷缸里,小口抿着,甜香顺着喉咙往下滑,像能把一身的累都冲掉。

寒假的时候,杨惠敏坐着拖拉机来乡上看他。那天郎一鸣提前去路口等,看见拖拉机从尘土里开过来,杨惠敏穿着红色的棉袄,站在车斗里朝他挥手,他跑过去,接过她手里的包,包上还沾着黄土。

回到宿舍,杨惠敏看着他晒黑的脸和磨破的袖口,眼圈就红了:“一鸣,你瘦了。”郎一鸣赶紧岔开话题,拉着她去看自己种的白菜,去教室看学生画的黑板报,可夜里两人坐在煤油灯旁,杨惠敏还是小声说:“要不我跟系里说说,把你调回来?”

郎一鸣摇了摇头,指着墙上贴的成绩单:“你看,狗蛋的数学从30分涨到70分了,还有小花,化学上次考了全班第一。我要是走了,他们咋办?”

杨惠敏没再说话,只是把织了一半的围巾往他脖子上绕,毛线的温度裹着她的手温,暖得他心里发紧。

那几天,杨惠敏帮他改作业,陪他去挑水,临走的时候,她从包里拿出个红本子,翻开是张照片——是两人在大学操场上的合影,背景是夺冠的女排海报。

“等你调回去,咱们就用这个当结婚证上的照片。”杨惠敏说这话时,风把她的头发吹起来,郎一鸣看着她的眼睛,狠狠点头。

第二年初夏,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郎一鸣教的高二(1)班,化学平均分居然比县里的重点中学还高。

老校长拿着成绩单,在办公室里转了好几圈,激动得手都抖了:“郎老师,你可给咱盘石头乡长脸了!”

高考结束那天,学生们抱着准考证来谢他,狗蛋递来个布包,里面是几个煮鸡蛋:“老师,俺娘说,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文化的较量 吃了鸡蛋能考个好大学。”

郎一鸣接过鸡蛋,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忽然觉得这两年的苦都值了。他摸着狗蛋的头说:“好好考,等你们考上大学,老师去送你们。”

过了没多久,县里的教委来了人,说是要调查他的教学情况。调查组的人听了他的课,看了他改的作业,又跟学生聊了半天,临走的时候,组长拍着他的肩膀说:“郎老师,你这工作,做得扎实!”

那天晚上,郎一鸣坐在煤油灯旁,又给杨惠敏写了封信。

信里他第一次提了调令的事,还说等学生的录取通知书下来,就去市里看她。写完信,他把灯调亮了些,看着窗外的月光,忽然想起大学时路灯下练舞的日子,杨惠敏喊着“一嗒嗒二嗒嗒”,他的皮鞋跟磨掉了一块,可心里却甜得很。

现在也是一样,日子虽然苦,可只要想到杨惠敏的话,想到学生们的笑脸,他就觉得,路再远,也能走到底。

他把信叠好,塞进信封,又在信封上画了个小星星——那是他和杨惠敏的约定,等攒够一百个星星,他们就结婚。

七月的盘石头乡被热浪裹着,山坳里的蝉鸣聒噪得让人发慌,郎一鸣却总往乡里的邮电所跑。

每次路过那间挂着“收发室”木牌的小房子,他都忍不住往窗里探探头,首到第五趟,邮递员老张从屋里探出头喊:“郎老师,你的信!”

信封上印着“中州地区教育局”的字样,郎一鸣的手猛地攥紧,指节泛白。

拆信时指尖都在抖,一行“经研究决定,调郎一鸣同志至中州第一中学任教”的字跳进眼里,他盯着那行字看了三遍,才敢确认不是幻觉。

老张在旁边笑:“郎老师,这是好事啊!你教出那么多大学生,早该去城里了!”

郎一鸣没顾上回话,揣着调令往学校跑。

路上遇见挑着水桶的老校长,他老远就喊:“校长!我调走了!去中州一中!”

老校长手里的水桶晃了晃,水洒在土路上,他快步走过来,抓着调令看了又看,忽然拍了拍郎一鸣的肩膀:“好!好!咱盘石头乡的骄傲!”



    (http://www.220book.com/book/7E1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文化的较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7E1I/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