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裹着墨香漫过钱塘钱庄的青石板,柜台后的算盘珠沾着夜露,被伙计小陈擦得发亮——账本上“春耕贷还款率99%”的朱批,比朝阳先一步暖了人心。
“李掌柜,整饬署的周大人来了!”小陈捧着刚沏好的龙井跑进来,茶盖碰撞的声响里带着雀跃,“还带着好几个钱庄的掌柜,说是有要事宣布!”
李正清刚把新拟的《江南民生贷细则》折好,闻言快步走出内堂。周砚生站在钱庄门口,身后跟着阜通的沈敬言、聚源的林茂,还有三个陌生的掌柜,每人脸上都带着笑意。
“李正清接旨!”周砚生展开明黄色的圣旨,声音在晨雾里格外清亮,“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钱塘钱庄掌柜李正清,推行民生贷成效卓著,着升任钱塘钱庄总办,监管江南六省钱庄民生服务,钦此!”
李正清愣了愣,指尖下意识攥紧了手里的细则。去年此时,他还是个怕被吴世安穿小鞋的账房,如今竟要管江南六省的钱庄?首到周砚生把圣旨递到他手里,他才回过神,躬身道:“臣,谢主隆恩!”
“恭喜李总办!”沈敬言第一个上前道贺,拍了拍他的肩膀,“早就该升了!你这钱塘钱庄,现在是江南的标杆,咱们都等着跟着你学呢!”
林茂也笑着点头,手里捧着一本账册:“这是聚源钱庄的民生贷记录,你帮着看看,哪里需要改?以前孙鹤年把钱庄搞得一团糟,现在有你监管,咱们心里踏实!”
李正清接过账册,指尖划过“盐商贷按规审批”的字样,突然想起去年春耕时,张老根握着他的手说“钱庄干净,咱用着踏实”——原来这总办的差事,不是权力,是百姓的信任。
正说着,钱庄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张老根领着十几个粮农,扛着一块新做的木匾走过来,匾上“民生总办”西个大字,漆得红亮。
“李总办!恭喜您升官!”张老根把木匾递过来,上面还缠着红绸,“这是咱江南粮农凑钱做的,您可不能推辞!去年您给咱放无息贷,今年又要管六省的钱庄,以后咱们的日子肯定更有盼头!”
王婶也挤过来,手里提着一篮刚蒸好的米糕:“李总办,您尝尝!这米糕用的是新稻种,就是用您批的贷款买的——要不是您,咱哪吃得上这么香的米糕!”
李正清接过米糕,热气透过油纸烫着手,心里却比米糕还暖。他看着眼前的粮农,有的脸上还沾着田泥,有的手上带着磨出的茧子,突然明白肃顺说的“民生血脉”是什么意思——这血脉,就是百姓的笑容,是账本上的真实记录,是钱庄里不掺假的银子。
“多谢各位乡亲!”李正清把木匾交给小陈,“这匾就挂在钱庄门口,时时刻刻提醒我,不管当多大的官,都不能忘了民生二字!”
他转身对周砚生说:“周大人,我这就把《江南民生贷细则》整理好,下发到六省钱庄。另外,我想下周到江苏、安徽巡查,看看各地的民生贷落实得怎么样。”
“好!肃大人早说了,你办事,他放心!李昀轲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周砚生从怀里掏出一份名单,“这是江南六省钱庄的新掌柜名单,都是像你一样正首的人,你尽管放手去管!”
李正清接过名单,看到“裕农钱庄张福”“浙昌钱庄吴小计”的名字,突然笑了——张福在宁夏推广民生贷时,曾写信向他请教;吴小计以前是浙昌钱庄的学徒,郑裕丰倒台后,因举报贪腐被提拔成掌柜。这些人,都是钱法改革的种子,如今要在江南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送走周砚生和其他掌柜,李正清把小陈叫到身边:“把江南六省的钱庄账册都调过来,重点看民生贷的发放情况。另外,通知江苏的钱庄,下周我去巡查,让他们把百姓的意见都收集好——咱们当总办,不是管着钱庄,是帮着百姓管好钱庄。”
小陈点头应下,刚要走,又被李正清叫住:“对了,把去年的旧账册也找出来,和新账册放在一起。让所有掌柜都看看,以前的钱庄是怎么贪腐的,现在的钱庄该怎么服务民生——不能忘了过去,才能走好将来的路。”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李正清的案头。新拟的细则上,“百姓满意度纳入考核”“民生贷优先审批”的字样被他用朱笔圈出,旁边放着张老根送的木匾,红绸在风里轻轻晃动。
他想起刚当账房时,吴世安对他说“钱庄是权贵的钱袋子,百姓的死活不用管”,如今他却要让江南六省的钱庄,都变成百姓的“粮仓”。指尖划过圣旨上“监管江南六省”的字样,李正清突然明白,这升官不是终点,是更重的责任——要让钱法改革的春风,吹遍江南的每一寸土地,让每个百姓都能借着这春风,把日子过成米糕的滋味,香甜又踏实。
傍晚时分,小陈抱着一摞账册进来:“总办,江南六省的账册都齐了!您看,江苏的民生贷发放了八万两,安徽的漕银汇兑零抽成,浙江的百姓满意度高达九成五!”
李正清翻开账册,夕阳的金光落在“99%还款率”的数字上,亮得晃眼。他抬头望向窗外,钱塘钱庄的门口,几个百姓正拿着庄票兑银,账房先生笑着递过银子,再没有往日的“看脸色”。远处的田埂上,传来隐约的牛铃声,清脆得像百姓的笑声。
“好,”李正清合上账册,拿起笔在细则上写下“明日启程巡查”,“咱们明天就去江苏,看看那里的粮农,是不是也像张大爷一样,用上了新稻种,种出了香甜的米糕。”
小陈用力点头,转身要去准备行囊,却被李正清叫住:“等等,把王婶送的米糕带上两块——巡查的时候,分给其他钱庄的掌柜尝尝,让他们也知道,咱们办钱庄,就是为了让百姓吃上这样的米糕。”
夕阳下,钱塘钱庄的朱红大门敞开着,“民生总办”的木匾在余晖里闪着光。李正清握着笔,在账册的扉页上写下:“钱庄者,非权贵之囊,乃民生之脉。今日担此任,当以百姓之心为心,不负皇恩,不负苍生。”
字迹刚落,窗外的牛铃声又响了起来,和钱庄里的算盘声、百姓的笑声混在一起,织成了江南最动听的声音——那是钱法改革的声音,是民生归正的声音,是李正清这个新总办,要守护一生的声音。
(http://www.220book.com/book/7JG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