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把钱塘钱庄的青瓦染成金红,排队的人影拉得老长,像串起的铜钱——整整齐齐,再没有往日的推搡拥挤。竹篮里的米糕香、布包上的棉线味,混着银锭的冷香,在晚风里酿出踏实的暖。
“张大爷,您的庄票是五十两,实名制核对无误,这是您的银子,您点点。”账房小陈双手递过银锭,指节上还沾着刚点完银子的滑石粉,指缝里夹着的小账本记着每笔兑银明细,笑容比夕阳还暖。
张老根接过银子,塞进贴身的布包,布包上还绣着个“丰”字——去年春耕用钱庄无息贷买的黄牛,今年夏天就下了小牛犊,这五十两是卖麦种的定金,开春要再借点民生贷扩种两亩田。他摸着银锭的凉滑,突然笑出声:“以前兑银,吴世安的伙计把银子往柜台一扔,溅得人一手灰,催一句就骂‘急什么?银库空了’,现在倒好,小陈还帮我数三遍,连散碎银子都摆得整整齐齐!”
排在后面的王婶忍不住接话,手里挎着的竹篮晃了晃,米糕的热气从篮缝里冒出来:“可不是!上次我来兑银,忘带凭证了,小陈没赶我走,反而教我报名字查账,说‘实名制就是给百姓兜底’——以前庄票丢了,吴世安说‘谁让你不长眼?自认倒霉’,哪有这贴心劲!”
小陈听见了,笑着摆手,指尖在算盘上轻拨出脆响:“这是整饬署的规矩,庄票上的名字、日期、银数,每一笔都记在总账上,就算您把票烧了,报上住址和存银日子,我们照样能兑银!”
正说着,队伍里突然传来一阵慌乱的轻响。李二柱手里的庄票被风吹到地上,他慌得首跺脚,鞋尖沾着的田泥蹭在票面上——这张二十两的庄票是他卖新麦的钱,上个月刚存的,去年拿着吴世安滥发的空票被赶出门的滋味,他到现在都记得。
“别急,我帮您捡。”李正清正好从内堂出来,手里还拿着刚拟好的《冬季民生贷计划》,弯腰捡起庄票时,袍角扫过地面的草屑。他轻轻吹掉票面上的泥点,指尖在“李二柱”三个字上顿了顿:“您这票是七月初六存的,二十两,存期三个月,对吧?账册第15页第6行,记着呢。”
李二柱愣了愣,眼睛瞪得溜圆:“李总办,您连页数都记得?”
“不是我记得,是规矩记得。”李正清把庄票递给他,指了指钱庄墙上新贴的《庄票管理细则》,红底黑字在夕阳下格外醒目,“实名制庄票就是百姓的‘银折子’,每一张都有根有据,再也不怕空票,也不怕丢。”
李二柱攥着庄票,指腹反复着自己的名字,眼眶突然红了。去年他哭着求吴世安兑空票时,吴世安坐在太师椅上嗑瓜子,说“穷鬼也配来兑银?滚出去”,现在李总办不仅帮他捡票,还念得出存银日期,这暖烘烘的滋味,比怀里的银子还热。
“谢谢您,李总办!”李二柱兑完银,特意绕到李正清面前,深深鞠了一躬,竹篮里的新麦种晃出细碎的声响,“这银子我要存一半,另一半买过冬的煤,等冬天冷了,我再借点民生贷给牛搭个新棚!”
李正清连忙扶他起来,指尖触到他袖口磨破的毛边,心里软了软:“该谢的是你自己——你踏实种麦,守规矩存银,这好日子本就是你应得的。冬天的民生贷我们己经拟好计划了,专门帮大家添衣搭棚,利息全免。”
队伍末尾突然传来一阵童声。扎着羊角辫的小石头举着母亲的庄票,踮着脚喊:“掌柜的,我娘让我来兑五两银子,买过冬的棉袄!”
小陈连忙招手:“小朋友,来这边,我帮你兑。你娘叫什么名字呀?”
“我娘叫刘春兰!”小石头把庄票举得高高的,辫子上的红绳随着动作晃悠,“我娘说,这庄票上有她的名字,比压岁钱还金贵!”
围观的百姓都笑了,夕阳的光落在小石头仰起的脸上,像撒了把碎金。李正清看着这一幕,突然想起去年冬天,有个和小石头差不多大的孩子,因为家里兑不到银买棉衣,冻得在钱庄门口哭,那时吴世安的门帘都没掀一下。
“小陈,给孩子多包一层油纸,别让银子硌着他。”李正清轻声说,晚风掀起他的袍角,露出里面缝补的衬里——他当账房时的旧袍子,现在还在穿。
小陈应了声,找了张干净的油纸,把五两银子包成方方正正的小包,递到小石头手里:“拿好啦,别弄丢了,回家给你娘说,庄票放好,下次来兑银还找我。”
小石头抱着银包,蹦蹦跳跳地跑了,羊角辫上的红绳在夕阳里划出一道浅红的弧线。王婶看着孩子的背影,笑着对张老根说:“你看这孩子,以前哪敢让他来兑银?现在倒好,一个小娃娃都敢自己来,这才是百姓敢放心来的钱庄!”
张老根点点头,摸了摸怀里的银包,布包上的“丰”字被体温焐得发烫:“可不是嘛!以前钱庄是掌柜的钱庄,现在是咱们百姓的钱庄,你看这队伍排得多齐,笑声多响,比过年还热闹!”
夕阳慢慢沉到樟树顶,排队的百姓渐渐散去,银锭碰撞的轻响、米糕的甜香、孩子们的笑声,顺着晚风飘出老远。小陈收拾着柜台,算盘上的珠子还留着余温,李正清站在门口,看着最后一个百姓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手里的《冬季民生贷计划》被风吹得轻轻作响。
“以前总觉得,钱庄的规矩是管人的。”小陈擦了擦柜台,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恍然大悟的轻颤,“现在才明白,规矩是护人的——护着百姓的银子,护着咱们的良心,也护着这踏踏实实的好日子。”
李正清望着墙上“民生为本”西个大字,夕阳的光在字上镀了层金边。他想起肃顺说的“钱庄是国之血脉”,此刻才真正懂了——这血脉不是银库里的冷银子,是百姓手里暖烘烘的银锭,是账册上清晰的名字,是排队时的笑声,是小石头怀里包着油纸的银包,是每一个守着规矩、盼着好日子的普通人。
晚风又起,钱庄门口的铜铃叮铃作响,和远处田埂上黄牛的铜铃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慢悠悠的歌。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落在柜台的银锭上,反射出细碎的光,照亮了账本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也照亮了钱法改革扎在民心深处的根——这根,连着百姓的日子,连着钱庄的规矩,连着这暖烘烘、亮堂堂的好时光。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清噬银黑洞的金钱美女局(http://www.220book.com/book/7JG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