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4章 《南京条约》及其他:国人兴中的疤

小说: 中国近代历史   作者:轩辕风雪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中国近代历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中国近代历史

上面所讲的是鸦片战争清朝失败的内部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对次要的因素也对战争结果产生了影响。

首先,皇帝在用人方面存在明显失误。

他未能选拔出真正有才能和经验的将领来指挥军队,导致清军在战场上缺乏有效的领导和战略规划。

其次,清军统帅们普遍存在骄傲自大的心态。

他们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对敌人的情况却了解甚少。

这种盲目自信使得他们在战争中轻视对手,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此外,清军对敌人的了解程度严重不足。

他们对英国的军事技术、战术以及战争策略几乎一无所知,这使得清军在面对英军时处于明显的劣势。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这些内部原因对清朝的失败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英国实力的强大。

英国在当时己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强大的海军和高度组织化的军事体系。

相比之下,清帝国虽然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广袤的领土,但在军事技术和工业发展方面远远落后于英国。

可以说,清帝国就像一头健壮有力的牛,而英帝国则如同一辆工业化的拖拉机。

无论这头牛多么强壮,它都难以与先进的拖拉机相抗衡。

这种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最终导致了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

在这里,附上这次鸦片战争的“成果”—《南京条约》及其相关条约,以示 读者。

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一、割香港岛给英国;

二、赔款2100万银元;

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西、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需要说明的是,条约中虽然说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但是清政府出于面子的 原因,对内的说法是“暂行赏借”——我们仗可以打败,份儿绝不能丢。

1843年,英国又与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 条款》(又称《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通过附件,英国又取得了一 些重要特权:

一、领事裁判权。(简单点说就是,以后如果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犯罪,犯罪嫌 疑人哪怕是杀人犯也需要交给英国政府处理,至于怎么处理,清政府无权干涉。 这个规定的后果很严重,因为它不但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还开创了外国人在中 国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的先例。)

二、片面最惠国待遇。(此项条款的意思是,以后如果别的国家在侵略中国 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权利,英国也自动享受这些权利。)

三、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这条意思很明白,不多 解释。)

鸦片战争中,美国没有实际参与作战,但曾以“保侨”的借口派遣军舰驶进珠 江,为英军鼓劲助威。

与此同时,美国又利用“中立”身份,以及清政府对“外夷” 区别对待的政策,包揽了广州几乎所有的进出口贸易。

当然,鸦片走私这种一本 万利的生意也没放下,美国商人“即使不是以公司身份,至少也是以个人身份积 极从事这种贸易”,甚至连美国驻广州副领事也参与其中。

此外,美国商人还大力帮助英商运输货物,使“每一种能够浮得起的船只,都 硬被投人服务”,不但赚钱了,还帮了英军的大忙。

这使得英国在签订《南京条 约》的时候,有“资格”让清政府也赔偿美国烟贩25万银元。

1843年,美国为了进一步获取在华利益,又派专使凯菜布·顾盛来到中国。

顾盛是马萨诸塞州新堡港一个船主的儿子,从小就对中国非常熟悉,再加上他曾 当过律师,又通晓外交,所以成为使华的合适人选。

顾盛是从澳门上岸的,他先是利用清政府的恐惧心理,佐以恫吓威胁,然后又照会两广总督说“不日进京”,“约一月之间,兵船满载粮食,即驶往天津白河口 而去”。

两广总督奏报清廷说美国要效仿英国,不给点肉,估计不太好摆平。

道 光帝一看,想还没睡几天安稳觉怎么又来一个瘟神,但也没办法,只好于1844年 7月3日又派耆英与顾盛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了《望厦条约。

条约规定,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所取得的除割地、赔款以 外的所有特权,同时还增加了诸如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 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侵略权益。

中美《望厦条约》签订后,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二牛逼国家的法国,自然也不放 过这次揩油的机会,派专使拉萼尼来中国进行诈。

1844年10月24日,清政府 再一次(大家请注意我用的这个词,很讲究的)派耆英在广州黄埔的一艘法国兵 船“阿吉默特”号上与拉萼尼签订了《黄埔条约》。

条约规定,法国除了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其传教士还 可以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

清朝地方政府则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至此,从康熙末年开始实施的天主教禁令被废除。

西方国家在向中国输入商品 的同时也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意识形态。

随后,比利时、瑞典、挪威等欧洲小国也排队来到中国,要求“援例”订约。

清 政府只要看是高鼻子、蓝眼睛的人,都有求必应。

葡萄牙更是趁火打劫,掠夺了 中国对澳门的管辖权。

中国,就这么踉踉跄跄地被人推上了世界舞台,不管她是否愿意。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中国近代历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