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7章 西征是个神话

小说: 中国近代历史   作者:轩辕风雪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中国近代历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章节无错乱精修!
 

1853年5月中旬,长江水面上帆影连天,千余艘战船载着五万太平军将士,顺着江流浩荡西去——这便是太平天国的西征大军,由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统领。

与北伐军的孤勇不同,西征军带着更务实的目标:拿下长江中游,把天京的粮道铺得稳稳当当,让清王朝断了南下的念想。

这一路,西征军走得顺风顺水。

不到一个月,安庆城就被攻破,守城清军没撑过三天,巡抚衙门的大旗刚倒,太平军的红绸旗就升了起来。

安庆是长江要塞,拿下这里,等于在天京上游钉了颗钉子,第一阶段的任务轻松完成。

6月24日,西征军兵临南昌城下。谁料这座城成了块硬骨头,守将江忠源是条硬汉,抱着“城破人亡”的念头死拼,太平军攻了三个月没拿下,只好撤围北上。

9月29日,九江被攻克,胡以晃当即拍板:留林启荣驻守,这地方水路西通八达,得当成铁闸守住。

剩下的人马一分为二,兵分两路继续西进。

北路军由胡以晃、曾天养率领,以安庆为基地,剑指皖北。

曾天养是员老将,早年在紫荆山就跟着洪秀全,打起仗来像头猛虎,所过之处,清军望风披靡。

1854年1月,他们兵围庐州(今合肥),安徽巡抚江忠源亲自登城督战,可手下兵丁早被太平军打怕了,夜里偷偷开了城门。

江忠源见大势己去,长叹一声跳进了护城河。

拿下庐州,安徽成了太平天国的“粮仓”,粮草、布匹源源不断运往天京,成了稳固的后方。

南路军由石祥祯、韦俊统领,从九江出发,首扑湖北。

这一路更是势如破竹,三克汉口、汉阳,两克武昌,湖广总督吴文镕被逼得走投无路,在衙署后园投了水。

可就在他们从湖北攻入湖南时,撞上了起义以来最棘手的对手——曾国藩的湘军。

1854年2月,湘军倾巢而出。

曾国藩虽是文官出身,却懂“文战”的厉害,一篇《讨粤檄》写得荡气回肠,把太平军说成“毁孔孟、灭人伦”的妖魔,喊着“凡读书识字者,不可袖手”,硬是把士绅们的怒火给点燃了。

这檄文文采是好,可老百姓听不懂那些“礼义人伦”的大道理,看的还是谁能给饭吃——太平军在湖南照样招兵买马,没被这篇文章挡住去路。

4月,太平军在岳州大败湘军,接着拿下湘潭,像两把钳子夹住了长沙。

5月,靖港一战,太平军几乎把湘军水师打残,战船沉的沉、烧的烧,曾国藩又气又羞,抱着石头就往江里跳,被随从死死拉住——想死都没那么容易。

可湘潭的太平军却遭了殃。

湘军悍将塔齐布带着陆师死磕,太平军伤亡惨重,湘潭失守后,残部北撤靖港,与那里的队伍会合。

没多久,岳州又被湘军夺回,10月,整顿好的湘军反扑武昌,太平军丢了千余艘战船;12月,田家镇一战,又损失西千多艘,水师几乎耗光。

到1855年1月,曾国藩亲率湘军逼到九江、湖口,喊着“肃清江面,首捣金陵”的口号,气焰嚣张得很。

这时候的太平军,作者“轩辕风雪”推荐阅读《中国近代历史》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好比啃骨头太急,差点把牙硌掉。

好在杨秀清反应快,急调石达开增援——这位翼王,就是太平军的“钢牙”。

石达开到了湖口,没急着开打。

他看湘军连胜几仗,骄气正盛,就玩起了“文火慢炖”:白天坚守不出,夜里派小队摸过去放几枪、扔几块石头,把湘军折腾得睡不好觉,人困马乏。

1月29日,石达开见火候到了,故意撤了湖口守军。

湘军水师果然上当,几百艘轻便舢板争先恐后冲进鄱阳湖,想一口吞了太平军水师。

可他们刚进去,湖口的闸门“哗啦”一声落下,把湘军水师截成两段——鄱阳湖里的舢板没了大船掩护,长江上的大船没了小船护卫,成了挨打的靶子。

石达开一声令下,太平军的火船像火龙似的冲过去,长江上的湘军大船顿时成了火海,西十多艘战船化为灰烬。

2月11日夜,月黑风高,太平军再来一次火攻,又烧了百余艘,连曾国藩的座船都被抢走,文书印信全落了敌手。

曾国藩气得眼前发黑,又要投水,被手下死死按住——这位“曾剃头”,一年里两次寻死,也算奇事。

太平军乘胜反攻,夺回汉阳、武昌,到次年春天,江西十三府中的八府五十多县都插上了太平军的旗帜。

曾国藩困在南昌,像瓮里的鳖,连出城都难。

可就在石达开准备瓮中捉鳖时,天京来了急信:赶紧回来!原来天京那边出事了,这一撤,反倒给了湘军喘息的机会——谁能想到,这一念之差,竟让曾国藩后来成了太平天国的催命符?

西征大胜,太平天国没等喘口气,又盯上了眼皮子底下的两块心病——江南、江北大营。

这两个大营像钉子似的扎在天京周围三年,不拔掉总觉得硌得慌。

1856年2月,破围战打响。

燕王秦日纲带着陈玉成、李秀成先打江北大营。

陈玉成是员小将,才二十出头,却敢率小队驾着小船冲过清军防线,与镇江守军里应外合。

4月,江北大营被击溃,清军跑的跑、降的降。

接着,秦日纲回师镇江,与守军夹击清军,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兵败自杀。

6月20日,最关键的一战来了。

秦日纲的军队加上回援的石达开两万大军,像两把锤子砸向江南大营。

向荣的清军本就没了斗志,被这么一冲,顿时溃散。

这位江南大营的建立者,带着残兵逃到丹阳,想想自己损兵折将,没法向朝廷交代,干脆上吊自尽了。

困扰天京三年的两大营,就这么烟消云散。

此时的太平天国,东起镇江,西到武昌,南抵江西,北至皖北,政治军事都到了全盛时期。

可盛极之时,往往藏着危机。

既然外患暂解,有些人就开始琢磨“窝里斗”的事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不过别急,在讲这场内讧之前,得先插段别的,权当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不想看的可以跳过,但看完内讧再回头补,或许更能明白:有些辉煌,注定要被自己人亲手打碎。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中国近代历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