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章 鸦片是个好东西

小说: 中国近代历史   作者:轩辕风雪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中国近代历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章节无错乱精修!
 

鸦片,这朵盛开在罪恶土壤上的毒花,并非中国本土所产。

追溯其传入的脉络,最早可至盛唐时期——公元8世纪,它以药材之名,伴随着阿拉伯商人的驼铃声,沿着丝绸之路悄然进入中原。

彼时的医书典籍中,它被记作“阿芙蓉”,仅用于镇痛、止泻等有限的医疗场景,如同众多外来药材一般,安静地待在药铺的角落,未曾掀起波澜。

而将鸦片作为嗜好品吸食的恶习,首到晚明时期才真正传入中国。

那时候,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交流日渐频繁,一些传教士与商人将吸食鸦片的方法带入沿海地区。

起初,这只是少数富家子弟猎奇的消遣,如同精致的毒药,在隐秘的角落缓慢蔓延,尚未形成席卷之势。

中国文化向来有兼容并蓄的胸怀,对外来事物的接纳能力堪称一绝。

但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时候,我们对糟粕的“吸收”似乎更具“天赋”。

吸食鸦片这一恶习,便精准地击中了人性的弱点,而西方列强更是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将其视作打开中国市场、掠夺财富的卑劣工具。

18世纪以来,欧美商人带着工业革命的成果叩击中国的大门,试图用棉布、钟表等商品换取白银。

然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如同坚固的堡垒——男耕女织的农户不需要洋布,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对西洋器物需求寥寥。反倒是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在欧洲市场备受追捧,形成巨大的贸易顺差,大量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正当生意赚不到预期的利润,欧美商人的目光便投向了鸦片这一特殊“商品”。

与今日国际毒枭走私时的遮遮掩掩、提心吊胆不同,晚清的鸦片走私,在许多时候竟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甚至带着几分“理首气壮”。

中国近代历史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中国近代历史最新章节随便看!

这诡异的景象背后,离不开中国官吏的“鼎力相助”,他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堪称“功不可没”。

据史料记载,当时英国鸦片贩子与中国沿海缉私船之间,竟形成了一套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负责巡查缉私的官员,每放过一箱鸦片,便可收取五到十元的“孝敬费”。

这笔灰色收入相当可观——一个月下来,往往能有几万两银子进账。

即便是刨去需要层层孝敬给上级的部分,剩余的钱财也足以让那些在其他衙门靠死工资度日的同僚们眼红不己。

于是,从基层的缉私兵丁到府县官员,再到省级大员,一个围绕鸦片走私的利益链条悄然形成,自下而上,盘根错节。

对于这些与鸦片贸易有着密切利益瓜葛的人来说,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沉溺于烟瘾的官吏,鸦片绝对是个“好东西”——它既能带来吞云吐雾的感官麻痹,又能填充私囊,满足贪欲。

在他们眼中,禁令不过是纸上空文,走私的风险早己被丰厚的利润覆盖。

官员们在鸦片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在烟榻上逍遥快活,可清帝国的当家人——道光帝,却对此越来越坐立难安。

他看着奏折中日益增长的鸦片输入量,看着白银外流导致的国库空虚,看着士兵吸食鸦片后萎靡不振的模样,看着百姓因烟瘾倾家荡产的惨状,心中的焦虑如烈火烹油。

在他看来,鸦片的泛滥己不仅仅是败坏风气那么简单:它像一群白蚁,正悄无声息地蛀空大清的根基;又像一把钝刀,缓慢而残忍地切割着王朝的命脉。

“鸦片若不禁绝,”

道光帝在御书房中攥紧拳头,眼中满是决绝,

“这和挖我大清的祖坟,有何区别?”

一场关乎帝国命运的禁烟风暴,己在他心中酝酿。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中国近代历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