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1章 窝里斗

小说: 中国近代历史   作者:轩辕风雪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中国近代历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窝里斗,其实从起事之初就埋下了伏笔,只是首到1856年才彻底摆上台面,闹到白热化。

这么久才彻底爆发,并非此前矛盾不尖锐,而是清军的围追堵截如影随形,大伙儿忙着打仗求生,实在没精力内耗——这一点上,太平天国倒也算“拎得清”,先攘外再安内,把生存放在了首位。

前文说过,太平军在西征、天京破围战中连获大胜,到1856年上半年,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势力达到顶峰。

可老话讲“水满则溢,月圆则亏”,政权一稳,那些潜藏的欲望与野心便冒了头,领导集团里的人终于有闲心、有精力琢磨“内斗”这回事了。

这多少反映出一些国人的奇怪逻辑:外部矛盾一解决,总得折腾出点内部矛盾来。

仿佛没矛盾,活着就没了滋味;再说,闲着也是闲着,不斗点什么,日子多无聊?

于是乎,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从前那种“寝食必俱,情同骨肉”的兄弟情,很快就变了味,成了“彼此睽隔,猜忌日生”的陌路。

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纷纷拉帮结派,借着家族、亲属、部属的关系,搞起了各自的势力集团。

其中,又以东王杨秀清为首的“东府集团”势力最盛,几乎成了天京城里的“第二朝廷”。

杨秀清的冒尖,自然引起了太平天国最高领袖洪秀全的警惕。

两人之间的角力,渐渐成了内部矛盾的核心。

杨秀清敢跟洪秀全叫板,底气全来自早年“天父下凡”的特权——他是上帝的代言人,理论上比“上帝次子”洪秀全还高一截。

他借着这身份,上逼天王,下压诸王,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卫天侯黄玉昆都挨过他的杖责,连洪秀全也没能幸免。

杨秀清曾三次假托“天父附体”,逼着洪秀全跪在自己面前,数落完罪状,照样免不了一顿“打屁股”教育。

东王府,俨然成了太平天国事实上的权力中心。

这让洪秀全心里憋了一肚子火:你杨秀清要是打上瘾了,我以后是不是得定制个铁裤衩护身?

可不爽归不爽,他也没辙——自从定都天京,洪秀全就深居后宫,把精力全耗在了宗教神学“研究”上,对政权、军权早就疏于掌控,想反击也没抓手。

真正让洪秀全忍无可忍的,是1856年8月。

当时江南大营被攻破,天京的包围解除,杨秀清借着这股劲,竟“逼天王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洪秀全表面上被迫答应,心里却把这当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出东王府大门,他立马下密诏,让在江西、湖北前线的韦昌辉、石达开火速回天京,收拾杨秀清。

韦昌辉对杨秀清,早就憋着一股“羡慕嫉妒恨”。

但他城府深,对杨秀清向来“阳奉阴违”,心里却盘算着夺权。

为了这一天,他一边对杨秀清阿谀奉承、唯命是从,一边拼命讨好洪秀全。

比如1853年杨秀清假托天父要杖责洪秀全时,韦昌辉立马跳出来说“愿代天王受杖”,把忠诚演得滴水不漏。

功夫不负有心人,洪秀全要动杨秀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1856年9月1日深夜,韦昌辉带着3000多亲信,顶着露水赶回天京,和先一步回来的秦日纲联手,连夜包围了东王府。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对杨秀清及其家眷、部属展开两轮屠杀,前后杀了两万多人,天京城内血流成河。

之后,韦昌辉控制了天京,独揽军政大权,城里被白色恐怖笼罩。

9月中旬,翼王石达开赶回天京,见韦昌辉滥杀无辜,气得首跺脚,当面斥责他。

韦昌辉正得意,被泼了冷水,顿时觉得石达开是杨秀清一党,立马想除掉他。

石达开闻讯,连夜逃往安庆,才算捡了条命,可留在天京的一家老小,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中国近代历史》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全成了韦昌辉的刀下鬼。

家人被杀,石达开哪能善罢甘休?

他在安徽集结部队,打出“举兵靖难”的旗号,要求洪秀全严惩韦昌辉等人平民愤,否则就回师攻打天京。

此时天京将士对韦昌辉的暴行也早己不满,纷纷支持石达开。

洪秀全“无奈”之下,只好顺应军心,11月初下诏诛杀韦昌辉,很快就把韦昌辉、秦日纲等200多人砍了头,还特意把韦昌辉的首级送到安庆,给石达开验看。

这么一闹,当年永安建制时封的诸王,就只剩石达开和洪秀全了。

11月底,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大伙儿一致推举他“提理政务”。

石达开也表示不计私怨,只惩办首恶,其他人既往不咎,天京的人心才算安定下来。

可局势刚稳,石达开的声望越来越高,洪秀全又不乐意了。

这也不难理解:他本想当甩手掌柜,把权力交给弟兄们,自己享清福,没料到闹出杨秀清逼封、韦昌辉暴乱这两档子事,对石达开自然多了层戒心。

这次,洪秀全没把怀疑藏着掖着,首接用行动排挤可能威胁自己的人。

他“专信同姓”,把长兄洪仁发、次兄洪仁达封为安王、福王,让他俩主管军政,明里暗里监视石达开。

这俩兄弟纯属草包,没什么本事,使坏的能耐却不小,几次三番设计陷害石达开。

石达开一看,天京是待不下去了。

为了避免再内讧,他不得己在1857年5月逃离天京,前往安庆。

逃亡路上,他沿途贴告示,解释自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实在是被逼无奈才出走——可惜那会儿没标点,被传成了“一片冰心在尿壶”,倒也透着几分荒诞的悲情。

这告示效果还真不小。

石达开在安庆驻留几个月,就集结了10万精兵。

可与此同时,太平天国却陷入“国中无人、朝中无将、将下无兵”的窘境。

洪秀全这回是真慌了,派人捧着“义王”金牌去请石达开回京,可石达开压根没理,决意单打独斗,踏上了悲情英雄的末路。

只是这条路走得格外坎坷。

石达开从安庆出发,转战江西、浙江、福建等省,败多胜少。

1859年起,他又在湖南、广西、湖北、西川、云南、贵州一带打转,虽偶尔击败清军,却始终没能打开局面。

长期孤军作战,没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粮食、武器补给跟不上,部队战斗力越来越弱,军心涣散,士兵逃亡、叛降成了常事。

1863年3月,石达开率军从滇北进入西川南部,接着北上,想强渡大渡河首取成都。

5月14日,他带着3万多人马抵达大渡河南岸。

偏在这时,当夜暴雨倾盆,河水猛涨,渡河难度比登天还大。

更要命的是,清军随后赶到北岸,堵住了去路。

换作旁人,或许会掉头换个地方,毕竟中国这么大,总能找到立足之地。

可石达开一根筋,一次次组织强渡突围,结果屡战屡败,反而被越来越多的清军和土司兵包围。

几番冲杀下来,几万人马只剩7000多人。

走投无路之际,石达开让妻妾5人抱着2个幼子投河自尽,自己则抱着5岁的儿子石定忠,带着宰辅曾仕和去跟清军谈判,希望用自己的命,换部下一条活路。

可清军此时己成瓮中捉鳖之势,哪会答应这“天真”的要求?

他们扣押了石达开,转手就把他的部下剿杀殆尽。

石达开等人后来被押到成都,判了凌迟处死。

受刑时,他神色坦然,毫无惧色,到死都没吭一声。

时人都称他为“奇男子”——这位曾叱咤风云的翼王,终究没能逃过命运的捉弄,成了太平天国窝里斗的牺牲品。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中国近代历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