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太平天国的统治者,洪秀全并非不清楚自家存在的一堆烂摊子。
可光知道问题在哪儿没用,关键得有实实在在的法子去解决。
可洪秀全这辈子,也就乡村民办教师的水平,处理个学生打架、课堂纪律或许还行,真要让他制定国家政策、解决全局难题,那难度估计比他考秀才还大——毕竟考秀才好歹有章法可循,治国这事,他连门都没摸过。
正当洪秀全对着一堆麻烦束手无策时,他眼里的“上帝”仿佛送来了福音:给派了个“能员干将”来帮他治理国家,更巧的是,这人还是他的族弟(在洪秀全看来,这层亲戚关系才是最靠谱的)。
所以,当洪仁玕把《资政新篇》呈上来时,洪秀全估计连内容都没细看,大手一挥就拍了板:
“老弟,这东西要是能成,你就放开手脚干,哥信你!”
其实那会儿投奔太平天国的,不光有洪家亲戚,还有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
他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曾把国家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军身上。
1860年11月,容闳抵达动荡不安的天京,还特意给洪仁玕提了补充建议,包括建立精锐军队、打造廉洁政府、创立银行制度、统一度量衡、开办实业学校等七点主张,洪仁玕见他想法合拍,引为知己。
可惜,容闳始终没得到洪秀全的真正重用,最后只好转投了李鸿章。
话说回来,还是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经洪秀全亲自审阅批准后,这本书大量刊行,一时间成了天京城内除《天父诗》外最畅销的读物。
然后……然后就没了下文。
别觉得吃惊,在当时的中国,遇到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怪事,你要是真吃惊了,那才是怪事。
《资政新篇》最后没了动静,不过是国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一个小例子。
反正上面有政策,下面总有对策,随便找个“时机未到”“民情不允”的理由,就能把这事儿搪塞过去。
所以能得出这么个结论:《资政新篇》卖得再好,读者也没跟里面的内容产生半分共鸣。
要想弄明白为啥,还是先看看这本书到底讲了些啥。
《资政新篇》分“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西个部分,名字看着有点绕,作者“轩辕风雪”推荐阅读《中国近代历史》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翻译话就是: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外交好几个方面。
具体来说,政治上主张统一政令、依法治国(这词是不是听着挺耳熟?);各省设新闻官,收集社会舆论;甚至提议设投票箱,让公众选举官吏。
经济上则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还提了兴办保险事业之类的新鲜事。
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外交上更有意思,主张跟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明确说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这股硬气,连清政府都不敢轻易说出口。
平心而论,《资政新篇》里的政策,单看内容都挺“先进”。
连曾国藩的重要幕僚赵烈文,偶然看到这本书后,都在日记里承认: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忍不住为这些想法叫好。
史书上也说,《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瞧见没?
评价的关键词是“资本主义”。
可当时太平天国的主体是谁?
是农民!农民最想要的是什么?
是土地!
是能填饱肚子的粮食!
可《资政新篇》里提土地了吗?
半字没提!
既然连农民最关心的东西都没有,他们凭啥跟你折腾这些?
你跟一群每天连稀粥都喝不饱的人讲“如何优雅地吃烤鸭”,他们能上心吗?
估计就算听完了,也只会觉得你在画饼充饥,犯不着为这动心思,哪怕真动了气,也犯不上跟你较真。
所以说,《资政新篇》说到底就是一份空想文件,没人真关心里面的主张,自然也没人会去落实。
事后,洪秀全顶多对着沮丧的洪仁玕说几句安慰话:
“哥在精神上一首支持你。
你这东西反响虽说不如我的《天父诗》,但也别太失望。
西方那套玩意儿,咱们中国人消化不了,你呀,还是跟我一起信上帝,求天父保佑吧。”
就这样,太平天国唯一一次可能“向西方学习”的尝试,就这么轻飘飘地落了空,像一阵风吹过,没留下多少痕迹。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