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保卫战失败的消息传到洪秀全耳中时,他正围着炭火盆烤火,脸上没什么表情,仿佛败讯与己无关。
没多久,李秀成也来“烤火”了——只不过他烤的,是洪秀全积压的怒火。
洪秀全把失利的怨气全撒在李秀成身上,拍着桌子骂了半晌。
可发火归发火,他也不敢贸然杀了李秀成,毕竟眼下正是用人之际。
思来想去,洪秀全大笔一挥,把李秀成的王爵给革了,算是出了口恶气。
李秀成的命暂时保住了,但他心里清楚,这只是暂时的——中国向来有秋后算账的规矩,眼下留着他,不过是还用得着罢了。
可他没别的路可走,干的是造反的营生,要么一条道走到黑,要么就是死路一条。
李秀成还不想死,只能硬着头皮跟着洪天王继续撑下去。
洪秀全也不想死,苦思冥想之下,又捡起了“围魏救赵”的老法子,琢磨出一个“进北攻南”的策略:让李秀成率军渡江北征,进军安徽、湖北等地,逼围攻天京的湘军分兵救援,以此缓解天京压力。
这法子乍看不错,可惜不是第一次用了。
别说曾国藩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就算是个傻子,也能看穿这套路。
曾国藩铁了心要死咬天京,任你怎么折腾,就是不分兵,他认准了“坚持就是胜利”,非要把天京困到弹尽粮绝不可。
湘军没分兵,李秀成的日子却格外难熬。
1863年3月,他率军渡江进入安徽北部。
想当年,这里曾是太平天国的粮仓,富庶一方,可经受过一次次战火摧残后,早己变成赤地千里,饿殍遍野,连树皮都被扒光了。
李秀成就带着部队在这片荒芜之地游荡,本想来打敌人个措手不及,谁知清军早有防备,死死抱着“专守为稳,以逸待劳”的策略,任太平军如何挑战,就是不出战。
这下可把李秀成愁坏了:攻,攻不下坚固的堡垒;战,找不到敌人的主力。
部队里,冻死的、饿死的、病死的,每天都在增加,减员的速度比打仗还快。
没多久,洪秀全又下令让他回师救援,可这一趟徒劳往返,10万精锐最后只剩下不到两成,几乎折损殆尽。
经此一役,太平军再也没能力组织大规模进攻了,局势一天比一天严峻。
屋漏偏逢连夜雨,苏南、浙江战场在李鸿章和左宗棠的猛攻之下,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1863年12月,苏州失守;1864年3月,杭州沦陷。
这两座重镇一丢,天京彻底成了一座西面受敌的孤城,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如此绝境,李秀成硬着头皮向洪秀全进言:
“眼下敌人把京城围得水泄不通,濠沟挖得深,堡垒筑得牢,咱们城里没粮草,城外没援兵,京城怕是保不住了。不如现在就弃城北上,转战中原,再找块地方另起炉灶——想当年,咱们不就是这么一路打过来的吗?”
客观说,李秀成这提议虽然带着几分无奈的乐观,却是当时能找到的最好出路了。
可洪秀全根本听不进去,他瞪着眼呵斥道:
“朕是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做万国独一真主,有什么好怕的?不用你多嘴,朝政也不用你管!你想出去就出去,想留在京城就留下,随你的便!朕的江山是铁桶一般,你不扶,有的是人扶!你说没兵?朕的天兵天将,比江水还多,还怕曾国藩那妖贼不成?你怕死,才会觉得会死!”
就凭这几句话,搁在现在,早被送进精神病院了。
说起来,洪秀全虽说精神状态早就不正常(或许从来就没正常过),运气却好得离谱——就在天京最困难的时候,他自己先挂了。
时间是1864年6月3日,离天京最终沦陷,只剩下一个半月。
洪秀全一死,天王的位置由他16岁的长子洪天贵福继承,也就是幼天王。
可这时候的天京,早己是强弩之末:守卫的太平军里,老的老、弱的弱,还有不幼,加起来不足1万人,真正能拿起武器打仗的,不过三西千人。
1864年7月19日,湘军在城墙下掘好地道,填满火药。
随着一声巨响,坚固的城墙被轰出一道大口子,湘军士兵像潮水般涌进城内……
天京,终究还是陷落了。
作者“轩辕风雪”推荐阅读《中国近代历史》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