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讲之前,我准备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我的阶级成份是农民,但是我从 出生到现在几乎没有摸过农具。
我从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走来,每天打交道最 多的东西就是书。
现在工作了,摸书的次数大不如前,可我还是在做文化方面的 事情,总的来说,我算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人吧。
我这类人的具体表现为,不太喜欢表现内心情感,日常很注意自己的举止, 有时擤完鼻涕的手纸宁愿揣在兜里也不愿随地乱扔,不会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 哪怕膀胱憋爆也不会趁人不注意在墙根处嘘嘘……
所以我认为我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化人,别人也都这么说。
但突然有一天,我被几个流氓盯上了,只要他们遇见我,就一定会给我一顿 暴打。
我很无奈,和他们讲道理他们听不懂,即使叫来警察也不过是对其进行一 番规劝,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我想来想去,觉得他们欺负我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 打得过我。
我要避免被打,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逃跑,就是离开这个地方,让流 氓找不到我;二是花钱雇几个保镖,让流氓忌惮;三是把自己练得强壮一些,首到 流氓打不过我。
第一种方法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我不能确定到另一个地方就不会 遇到这种事情;第二种办法成本高,不过我只要努力工作还是可以做到的;第三 种办法叫“自强”,虽然很笨,但只要做好了,就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现在把话题拽回来,就是同样“讲文明懂礼貌”的清政府此时此刻和我遇到 了一样的问题——经常受一帮流氓列强的欺负,还没有人撑腰。
可清政府又无 法逃避,所以它要想摆脱困境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把身体给锻炼好,另一个就 是让自己倍儿有钱—钱多到能砸死对方最好。
洋务派就是一帮想让清政府摆脱困境的人。
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有人表示 不同意。
不同意的人代号叫顽固派,他们认为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要把身 体锻炼好,也应该使用中国功夫,外国拳击威力再大,不适合我们。
于是一场辩论就此拉开,一时半会儿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里我先介绍一下顽固派的主要人物:倭仁、徐桐、李鸿藻。
如果你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话,可能对这三个人有点陌生,但事实上他们都是 大有来头的。
首先是倭仁(1804年—1871年)。
他最主要的身份是帝师(同治帝的老师)。
要知道,在尊师重教的古代,别说你是皇帝的老师,就是皇帝的伴读,也能牛上好 几代。
除了是皇帝的老师,他还兼任工部尚书,再加上他是理学大师,粉丝遍布全国各地,所以只要他一挥 手,那些崇拜他的人就能够欢呼好几天。
其次是徐桐(1820年—1900年)。
他也是同治帝的老师,先后担任过礼部尚 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务,在清朝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最后是李鸿藻(1820年—1897年)。
乍一看名字还以为他是李鸿章的亲兄 弟,事实上两人除了名字相似外,几乎找不到什么交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中国近代历史李鸿藻是河北保定人,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李鸿藻是顽固派的主要成员,李鸿章是洋务派的领头人 物;李鸿藻是“清流”领袖,李鸿章是洋务领袖;甲午战争中,李鸿藻主战,李鸿章 主和……
再说一下洋务派的主要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开始属 于“清流派”,反对洋务,后来开窍反水加入洋务阵营)。
洋务派的这几个成员大家都比较熟悉,我前面也都作了介绍,这里就不复制 粘贴己说过的话了。
不过我要补充说明一下,虽然这是在开辩论会,但我并没有 使用正方与反方,因为双方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清政府的身心健康考虑, 只是二者在怎样医治清政府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一个主张用中医,一个主张用 西医。
顽固派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不需要任何的改变。
(潜台词是:真要改的话可以让列强改,只要他们改得比我们差,什么问题不都结 了?)你洋务派整天叫嚣着要学习西方,但你知不知道这是违背祖制的,搞不好就 会让中华变色?
就拿你们前段时间要在同文馆开设天文算学专业,并招收一些 科甲正途人员去学习这件事来说吧,简首荒谬绝伦,这是我们这些
“读孔孟之书, 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之人做的么?再说洋人有什么好怕的,相信只要我们以 “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
洋务派反驳说:你讲的这些简首是扯淡,忠信、礼义要是真有用,那洋人打来 的时候你们怎么都躲起来了?
空话、屁话、大话谁都会说,但就是不顶事!现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 奇,以为不能学”,要是这么下去,我大清早晚会完蛋!到那时,你们就是把祖宗 之法倒背如流恐怕也没脸见列祖列宗。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还有很多,它贯穿于洋务运动的始终,并不像我们在 电视上看到的以专场辩论会的形式来表现。
我这里只是概括列举了一下,有兴 趣的人可以按照这个荒唐的逻辑继续编下去,绝对和真实的历史差不太远。
大臣们彼此之间勾心斗角、拉帮结派,全然不顾朝廷大事,如此行径,恐怕任谁见了都会感到头痛不己吧!
然而,却有一人对此毫无感觉,此人便是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之所以对大臣们的这些行为毫不介意,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她本人对看戏情有独钟,可谓痴迷至极。
其二,这两派大臣之间相互争斗,就无暇顾及威胁她的地位了。
如此一来,慈禧太后不仅不会觉得头疼,反而会觉得颇为有趣,甚至有些开心呢。
不过,戏就是再好,也不能无休止地看下去,万一把演员都累死了,以后没戏 看不说,还没人干活。
因此,慈禧在双方争论最激烈的时候表态了:大家都停一 停吧,听我来说两句,我知道你们都是在为朝廷着想,你们也都是好同志,看到你 们卖力的表现我很欣慰,但是在要不要实行洋务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不妨先让奕 诉他们试一下,走得通当然更好,走不通咱们再回到原点去走另一条路,反正只 要我们有脚,就一定会有路!
领导的水平就是高!
于是在慈禧的支持下,洋务运动终于得以开展。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