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的第二阶段是从1884年8月至战争结束。
战场主要有两个:中国东南沿海和越南北部、中越边境一带。
《中法简明条约》签订后,由于过于“简明”,里面并没有明确规定中国撤兵的日期和细节,越南驻防清军也一首没有接到撤军命令。
但法军不管那么多,于1884年6月挺进谅山附近,要求中国驻军交出阵地。
大家都知道,只要是当兵的,别管能耐多小,脾气一般都很大。
清军也不例外,见法军如此嚣张,又不听解释,自然不会轻易就走。
双方于是边僵持边挑逗结果是脾气大的一方按捺不住而脾气的大小又与实力有关,所以法军首先动起手来—开枪打死了清军代表并炮击清军阵地。
清军只好还击先后两次打退了法军的进攻。
事件发生后,中方表示遗憾,法国却不依不饶地要求中国军队立马从越南北部消失,赔偿兵费2.5亿法郎(真敢开口啊,估计连精神损失费都算上了)。
法国驻北京代办通牒总理衙门,限期照办,否则将会采取武力行动。
同时,法国为扩大侵华做了军事部署,任命孤拔为舰队司令,将法舰调往福建和台湾。
清政府自然不希望事态继续扩大,一方面决定限期撤军,另一方面派两江总督曾国荃为全权大臣,带着十二分的诚意去上海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进行谈判。
虽然谈判断断续续,结果未知,但慈禧、奕课等人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和谈上,对法国的挑衅置之不理,并严令沿海各省“静以待之”,不可挑事。
闽浙总督何璟、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会办大臣张佩纶为落实中央精神对游弋在闽江附近海面上的法舰不管不问,也不做战守准备—对不起,这个表述不太准确,总督何璟同志还是有些准备的,他的准备是每天“拜佛念经,以冀退 敌”。
7月中旬,一支由海军中将孤拔率领的舰队突然驶抵闽江口,提出要进入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停泊。
这是一个比要求野猪进入菜地还要荒唐的要求但更荒唐的是负责这事的何璟何如璋居然同意了。
孤拔舰队进入马尾海港后,清方好吃好喝伺候着得到的回报却是港内的福建水师严禁移动否则法军将开炮。
这令不少官兵十分不爽,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不了主,还时刻面临死亡之虞。
如此担惊受怕一个多月,到了1884年8月23日法国领事突然向闽浙总督何璟下发战书说要开战。
何璟接到战书叫来何如璋张佩纶共同商议对策商议的结果是看能不能让法国改天再开战,这冷不丁地说打就打,我们也没啥准备啊。
经过这么多天的休养积攒浑身力气的法军在宣战的当天下午1时3刻对福建海军发动袭击。
福建海军仓促应战过程太惨烈我略去不写这里只说结果:马尾船厂被轰毁水师11艘兵舰外加19艘商船全部被击沉或击毁官兵死伤700余人。
在马尾海战之前,战火其实己被点燃。
8月5日晨法国海军少将利士比率领一支由3艘军舰组成的分舰队,向台湾基隆发起了进攻想一举攻占台湾北部和基隆煤矿。
负责接招的是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刘铭传出自淮系,曾是淮军的业务骨干,小时打架,成年打仗,都是一块好料。
法军前来侵犯,刘铭传亲临前线部下一看领导都这么大无畏,全都奋起抵抗。
在基隆拉锯战中法军死伤一百多虽比中方少,但架不住中国人多,最后狼狈逃窜,计划也跟着流产。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尽管中国人在很多时候都表现得像一盘散沙,可只要有人能充当水泥的作用,再喷点水,很快就能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
经过上面两次战斗,清政府的求和梦在现实和舆论的挤压下破碎了。
马尾海战三天后,中国向法国宣战,令滇、桂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加强战备将坚持议和的张荫桓等六个总理衙门大臣革职,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