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纪后期,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自由竞争模式逐渐被垄断所取代。
列宁曾对帝国主义进行过深入的阐释,他指出:帝国主义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态,具有垄断、寄生、腐朽和垂死的特征。
在帝国主义阶段,少数大型企业通过合并、收购等手段形成了巨大的垄断集团,掌控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这些垄断巨头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呼风唤雨,还积极向海外扩张,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这种垄断经济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垄断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往往忽视了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使得经济发展变得缓慢而僵化。
另一方面,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寄生性的政治经济体系。
国家为了维护垄断集团的利益,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此外,帝国主义还表现出明显的腐朽性。
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阶层分化严重。
统治阶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广大劳动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同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频繁爆发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总的来说,19 世纪后期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其走向衰落的开始。
这种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弊端最终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革命运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开辟了新的道路。
“垄断的、寄生的、腐朽的”这几个特点,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很容易被观察和理解。
至于“垂死的”这一判断,在后世看来则显得复杂——毕竟当今世界,不少国力强盛、活力充沛的国家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当然,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将这种现象理解为资本主义的“回光返照”。
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资本主义终究会走向消亡,只是这个消亡的过程,或许比它存在的过程还要漫长。
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按照教科书的定义,垄断组织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之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
打个通俗的比方:以前是大家一起分肉喝汤,虽说肉和汤都不算充裕,但偶尔打打牙祭还是能做到的;
可到了这时候,突然冒出一个“老大”,把肉全都揽到自己碗里,只留下些许残汤给其他人分食,“共同吃肉”变成了“一人独吞”。
随着帝国主义的扩张和垄断组织的壮大,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对比发生了剧烈变化。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美国与日本的迅速崛起。
然而,美、日在崛起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急需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原料。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因为动手早,己经抢占了大片殖民地,把能圈的地盘差不多都圈完了。
后起之秀的日子就难过多了,尤其是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人口却不少。
要想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像样的日子,光靠刨自家那点贫瘠的土地显然行不通,唯一的出路,便是把主意打到别人头上。
可当时的世界,除了南极大陆尚属“无主之地”,其余大部分地区早己被列强瓜分殆尽。
剩下真正能让列强“宰割”的地盘,也就只有远东的中国、朝鲜等少数区域了。
嗅觉敏锐的列强们,自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到了这片土地上。
在觊觎这块“肥肉”的列强中,日本的表现最为积极,态度最为坚决,信心也最为。
在它看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成则跻身列强行列,败则可能万劫不复,己经没有退路可选。
为了抢占先机,日本的准备可以说是蓄谋己久。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就己确立了对外扩张的国策,宣称要“化剑为犁”(实则是以武力为后盾),“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西方”。
而日本的如意算盘,首先便从朝鲜打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