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细雨刚过,青山坳的泥土就透着股醒透了的松软。农耕文化馆后的试验田里,小陈正带着几个研学留下的孩子种富硒稻,新改良的稻种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撒进的秧床时,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
林晚星抱着刚学会走路的小儿子念安,站在田埂上看顾晏辰调试新的播种机。机器的铁犁划过土地,留下整齐的浅沟,播撒器均匀地将稻种撒入沟中,再由后面的滚轮轻轻压实,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看得旁边的孩子们首拍手。
“爸爸,这个铁牛好厉害!”小念星举着自己做的木犁模型,对比着播种机,眼里满是崇拜,“比我这个跑得还快!”
顾晏辰笑着关掉机器,弯腰抱起小儿子:“等你再长大点,爸爸教你开这个‘铁牛’,但前提是你得先学会认稻种、辨土壤,知道每粒种子需要多少阳光和水。”
不远处的农技学堂里,老教授正在给村民们上新课,投影仪上是富硒稻与普通稻的生长对比图。“大家看,”老教授指着屏幕,“咱们的富硒稻根系更发达,能吸收更多土壤里的矿物质,这就是为啥它更有营养……”
王婶的孙女英子坐在第一排,笔记本上画满了根系示意图,旁边还标注着“多浇水”“施草木灰”。她现在是合作社的“小技术员”,每天放学后都要去稻田里记录数据,梦想是将来考农业大学,把青山坳的稻种改良得更好。
“英子画得比我当年强多了。”林晚星看着那本笔记,眼里满是欣慰,“想当年我刚回村时,连草莓苗和杂草都分不清,还是王婶手把手教我的。”
“那是你肯学。”王婶端着刚摘的草莓走过来,红通通的果子上还沾着水珠,“现在的孩子赶上好时候了,有学堂学知识,有机器省力气,将来肯定比咱们有出息。”
正说着,赵大哥开着货车从外面回来,车斗里装着新到的有机肥料。“晚星妹子,晏辰兄弟,这是从邻县有机肥厂拉的货,检测报告都合格,保准不影响富硒米的品质。”他跳下车,指着远处的山路,“刚才回来时看见好多燕子,今年春来早,准是个丰收年!”
大家抬头望去,果然见几只燕子在合作社的屋顶盘旋,黑色的剪影在蓝天白云下格外灵动。小念禾追着燕子跑,奶声奶气地喊“燕燕,家”,引得众人笑声不断。
中午的饭摆在新搭的凉棚下,富硒米煮的粥清香扑鼻,刚蒸的荠菜团子冒着热气,还有李师傅新酿的樱花酒,抿一口带着春天的甜。小陈给孩子们讲他在农业大学的经历,说城里的孩子有多羡慕青山坳的田园生活,听得小念星眼睛发亮。
“等暑假,我要带城里的同学来体验插秧!”小念星举着团子说,“让他们看看我爸爸种的富硒米有多棒!”
“好啊。”顾晏辰给儿子夹了块腌菜,“到时候让你当小向导,给他们讲讲青山坳的故事。”
下午,林晚星带着妇女们在育苗棚里移栽蓝莓苗,新引进的品种枝条上己经冒出了花苞。王婶一边培土一边说:“今年的蓝莓要是收成好,咱们就学着做蓝莓酱,跟草莓酱搭着卖,肯定受欢迎。”
“我己经让刘建军联系包装设计了。”林晚星说,“打算用孩子们画的蓝莓图案做标签,更有童趣。”
夕阳西下时,试验田里的稻种己经播完,的土地上覆盖着层薄薄的稻草,像给种子盖了层绿色的被子。孩子们在田埂上插了些小木牌,上面写着“请爱护禾苗”“它们在睡觉”,字歪歪扭扭的,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林晚星抱着睡着的念安,和顾晏辰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带着泥土的清香和樱花的甜,拂过脸颊时带着暖意。远处的农耕文化馆亮着灯,小陈还在整理今天的种植记录;酒厂的烟囱冒着淡淡的白汽,李师傅大概在酿造新的果酒。
“你说,等念安长大了,这青山坳会是什么样?”林晚星轻声问,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小儿子,他的小拳头攥着片刚摘的樱花瓣。
“会更好。”顾晏辰握紧她的手,“会有更多年轻人回来,会有更先进的技术,会有更多孩子知道这里的故事。但不变的,永远是这片土地的踏实,和咱们对它的热爱。”
小念星跑在前面,手里举着根刚抽芽的柳条,像举着根小小的魔法棒。林晚星知道,春天种下的不只是稻种,还有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就像那些归来的燕子,认准了这片土地的温暖,便年复一年地回来,在这里筑巢、繁衍,把家的故事续写下去。
回到家时,顾奶奶正在给念安做虎头鞋,鞋面上绣着小小的稻穗和燕子,针脚细密又温暖。“春天播下的种,秋天就能收,”老人笑着说,“日子就像这庄稼,一茬接一茬,总有新盼头。”
林晚星给奶奶端了杯热茶,看着窗外的月光落在院墙上,映出“星辰合作社”的木牌,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安宁。她知道,只要脚下的土地还在,心里的希望还在,这青山坳的春天,就会永远这样生机勃勃,带着新种破土的力量,向着更丰饶的未来,稳稳生长。
青山坳里有晴天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青山坳里有晴天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7NE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