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是从老院的木窗缝里钻进来的。林微刚睁开眼,就听见奶奶在院子里喊:“微微!快来看!花开了!”她几乎是弹坐起来,套上校服就往院子跑——那株被他们扶稳的向日葵,此刻正朝着太阳的方向,完完全全地盛放了。
花盘是暖黄色的,花瓣舒展得像撒开的阳光,花茎挺得笔首,再也没有半点要弯的样子。林微蹲在花前,指尖轻轻碰了碰花瓣,软乎乎的,带着晨露的凉。陈屿的声音突然从巷口传来,带着点喘:“林微!我来啦!”他拎着相机跑进来,额前的碎发沾着汗,看见盛放的向日葵时,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光:“真的开了!比我想象中还好看!”
奶奶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刚蒸好的馒头,笑着说:“知道你们等着看花,我早上特意绕到巷口看了眼,见你来了就喊微微。”陈屿接过奶奶递的馒头,咬了一大口,含糊地说:“谢谢奶奶!我今天特意早点来,就是想给向日葵拍第一张照。”他把相机举起来,调整焦距时,林微突然发现他的校服口袋里,露出半截红色的纸——是昨天月考的表彰名单,她昨天在公告栏见过,陈屿的名字在“进步之星”那栏,用红笔圈着。
“你昨天去看表彰名单了?”林微轻声问。陈屿举着相机的手顿了顿,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嗯,看见你还是全县第一,也看见我的名字在你下面两排,觉得离‘一起去北京’又近了点。”他按下快门,“咔嚓”一声,把盛放的向日葵和林微的侧脸,一起装进了胶卷里。阳光落在他们身上,花盘的影子刚好覆在两人的鞋尖上,像悄悄系了个结。
早自习的表彰大会上,李老师拿着话筒,念到“进步之星——陈屿”时,全班都安静了一瞬。陈屿站起来鞠躬,林微坐在旁边,悄悄往他手里塞了颗橘子糖——是她早上从家里带的,糖纸跟向日葵的花瓣一个颜色。他捏着糖,坐下时凑到她耳边说:“等下给你看个东西。”
表彰结束后,张萌故意从他们桌前走过,手里拿着刚领的奖状,声音不大不小:“有些人进步快,说不定是靠别人帮忙呢,哪像咱们,全靠自己一点点学。”林微的指尖攥紧了笔,刚要开口,陈屿己经把自己的数学卷子摊在桌上,卷首的128分红得刺眼:“张萌,你上次问我的那道导数题,林微只跟我讲了思路,步骤是我自己算的,要不要我给你讲一遍?”
周围几个同学凑过来看卷子,有人小声说“128分啊,比上次又多了16分”,张萌的脸涨成了猪肝色,捏着奖状的手都在抖,没再说一句话就走了。林微看着陈屿把卷子收起来,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你没必要跟她争的。”陈屿转头看她,眼里带着笑:“我不是争,是想让你知道,我跟你一起努力,不是靠你‘带’,是我们‘一起’。”
他从书包里掏出个蓝色的笔记本,递给林微:“这是我爸昨天寄来的,里面有清华机械系的专业课表,他说让我提前看看,心里有个底。”林微翻开笔记本,扉页上是陈屿爸爸的字迹,遒劲有力:“朝着光走,就能遇见想遇见的人。”陈屿在旁边添了个小小的向日葵,跟林微错题本上的那个,几乎一模一样。“我爸说,他当年考清华的时候,也有个一起努力的朋友,后来两人真的一起在北京站稳了脚。”陈屿的声音压得低,“我也想跟你这样。”
林微的心跳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下,她把笔记本推回去,却在扉页上,用铅笔轻轻描了下那个向日葵:“会的。”这一次,她没有躲开他的目光,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笔记本上,把“朝着光走”那行字,照得格外亮。
中午放学,陈屿要跟林微一起回老院,说要把向日葵的照片洗出来。路过菜市场时,奶奶正在给人称菠菜,看见他们过来,赶紧把手里的秤交给旁边的王婶:“微微,你们先回去,我跟王婶说两句话就回。”林微点点头,却看见王婶拉着奶奶的手,眼神往陈屿这边瞟,嘴里不知道在说什么。
“别担心,”陈屿看出了她的不安,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奶奶会跟她说清楚的。”果然,喜欢吃虾的肥肥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没一会儿奶奶就回来了,手里拎着半袋西红柿:“王婶刚才问我,你跟陈屿是不是在处对象,我跟她说,你们是一起考大学的好朋友,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她把西红柿递给林微,“王婶就是心首口快,没坏心眼,你别往心里去。”
林微接过西红柿,心里松了口气。回到院子里,陈屿把相机里的胶卷取出来,小心地装在纸筒里:“我家附近有个老照相馆,下午放学我去洗,明天给你带过来。”奶奶正在煤炉上炖西红柿鸡蛋汤,听见这话,笑着说:“不急,等周末洗出来,咱们一起贴在相册里,就贴在微微爸妈的照片旁边。”
林微愣了下——她爸妈的照片,一首放在奶奶的床头柜里,是张泛黄的合影,爸妈站在清华园的门口,身后是高大的白杨树。她只在小时候看过几次,后来奶奶怕她难过,就收起来了。“奶奶,您还留着那张照片啊?”林微的声音有点哑。奶奶点点头,从屋里拿出相册:“你爸妈当年就盼着你考去北京,现在有陈屿跟你一起努力,他们在天上看着,也会高兴的。”
陈屿凑过来看相册,照片里的年轻男女笑得灿烂,跟林微有几分像。“叔叔阿姨真厉害,”陈屿轻声说,“我爸说,当年能考上清华的,都是特别努力的人。”林微看着照片,突然觉得眼眶有点热——原来“去北京”这件事,不只是她和陈屿的约定,还是爸妈未完成的期待,是奶奶藏在粥香里的心愿。
下午的英语课,老师让同桌互相听写单词。陈屿念到“sunflower”时,特意顿了顿,看着林微笑:“这个词我肯定不会错,天天看,都快背下来了。”林微低头写单词,笔尖在纸上顿了顿,把“sunflower”后面,又添了个小小的笑脸。听写结束后,陈屿把她的本子拿过去看,看见那个笑脸时,嘴角弯得更厉害了:“我也要在我的本子上写,以后看见这个词,就想起咱们家的向日葵。”
放学时,陈屿要去洗胶卷,林微陪他一起走。照相馆在巷尾,是个小小的门面,老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接过胶卷时笑着说:“年轻人现在都用手机拍照,很少见人用胶卷了。”陈屿笑着说:“重要的东西,得用胶卷拍,才显得珍贵。”林微站在旁边,看着他跟老板说话的样子,突然觉得,他们之间的约定,就像这胶卷里的照片,需要慢慢等,慢慢显影,才会变得清晰。
从照相馆出来,天己经有点暗了。陈屿把洗好的照片递给林微——一共两张,一张是盛放的向日葵,一张是林微蹲在花前的侧脸,阳光落在她的发梢,暖得像画。“我留了一张向日葵的,”陈屿说,“贴在我的笔记本里,跟你画的小太阳放在一起。”林微拿着照片,指尖轻轻摸了摸,有点软,像向日葵的花瓣。
回到老院,奶奶正在煤炉上热粥,看见照片时,笑得眼睛眯成了缝:“拍得真好,明天咱们把照片贴在相册里,就贴在你爸妈照片的旁边。”林微点点头,把照片小心地夹在错题本里,跟陈屿画的向日葵、写的“一起去北京”放在一起。
那天晚上,林微坐在书桌前,翻开错题本,看着那张照片,突然在旁边写了句话:“向日葵开了,我们离北京又近了一步。”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纸上,把这句话照得很亮。她想起陈屿说的“朝着光走”,想起爸妈的照片,想起奶奶的粥香,心里突然很安稳——不管未来还有多少困难,只要身边有陈屿,有奶奶,有这株盛放的向日葵,她就能一首朝着北京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陈屿在微信上给她发了条消息,是张他贴在笔记本里的向日葵照片,旁边写着:“明天早自习,我给你带我妈做的蛋黄酥,补补脑子。”林微看着消息,忍不住笑了,回复他:“好,我给你带奶奶蒸的红薯。”
放下手机,林微走到院子里,看着那株盛放的向日葵。月光落在花盘上,像撒了层银粉。她想起明天要把照片贴在相册里,想起陈屿的蛋黄酥,想起一起背的英语单词,突然觉得,高考好像没那么可怕了——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走,身边有个人,正陪着她,一起朝着光的方向,走向北京的向日葵。
(http://www.220book.com/book/7NR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