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章:修复决心,手作工坊要开张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鉴灵瞳,我在古玩界捡漏成神 http://www.220book.com/book/7OQM/ 章节无错乱精修!
 

晨光刚爬上院墙,曹嘉宁站在祖宅门口,手还搭在门框上。他没动,也没再往前走一步。刚才那一瞬,他分明看见张伯的手从窗缝里伸出来,指节绷得发紧,像是要抓住什么,又像是在确认自己有没有拿稳那把刀。

他没回头,但能感觉到背后那股沉住的劲儿,像压了三十年的火种,终于透了口气。

他转身,沿着村道往回走,脚步不快,却每一步都踩得实。走到张伯家院门前,他停下,抬手敲了三下。声音不大,木门嗡地轻震了一下。

屋里没动静。

他知道人就在里面。那扇窗开了又关,手电还在工具箱顶上放着,刀也出了鞘——这些都不是梦,也不是幻觉。可他知道,现在不是硬闯的时候。

他从外套口袋掏出记事本,翻开一页。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地老屋修复的案例,有浙江的徽派民居,有山西的窑洞院落,还有贵州侗寨的鼓楼修缮记录。每一条后面都标着“人工占比”“材料来源”“工期耗时”,最后一页潦草地写着一行字:“手艺不死,只是没人喊它起床。”

他合上本子,轻轻靠在门边的石墩上,低声说:“一张床没做成,不代表千张床都不能起。”

话音落,他又抬手,这次敲得重了些。

“张伯,我想跟您聊聊那张图,也聊聊……咱们云水村的老手艺。”

屋内,灯灭了有一会儿了。张伯坐在桌边,手里攥着那把最细的刻刀,刀尖朝上,映着窗外透进来的光。他没看门,也没应声,手指却慢慢松了下来,刀身微微晃了晃。

过了半晌,门闩响了一声。

门开了一条缝。

张伯没全露脸,只从缝隙里看着曹嘉宁,眼神浑浊又锐利,像一把久未出鞘的刃。

“你还来干什么?”他嗓音沙哑,像是很久没说过整句话。

曹嘉宁没急着进,也没退。他把记事本举起来,翻到那页写满案例的地方,递过去:“我昨晚上想了一夜。您那张‘千工床’没问世,不是手艺不行,是时候不对。可现在,有人想让它活,您说,还来不来得及?”

张伯盯着那页纸,没伸手接。他的目光落在“浙江东阳木雕修复项目”那一行,喉咙动了动。

“你懂什么?”他低声道,“三十年前,我给镇上一户人家打婚床,就差最后一道浮雕收口,手一抖,凿偏了三分。整块樟木裂了缝,没法补,人家退了礼,连工钱都没给结。从那以后,我不碰刀,也不画图。不是怕手抖,是怕心塌。”

他说完,想关门。

曹嘉宁没拦,只是把手电从工具箱顶拿下来,打开开关,光柱首首照进屋里,正好落在桌上的图纸上。“您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他问,“一双眼睛。能看穿古董真假,能瞧出年份来历。可我看不透人心。我只知道,一件东西坏了,要么烧了,要么修了——没人会因为它裂过一刀,就说整个木头没用。”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您那张床,要是真毁了,图纸也不会藏三十年。您压着它,是因为它还活着。您也还活着。”

张伯的手在门框上抓了一下,指节泛白。

“你小子……倒会说话。”他冷笑一声,“可现在谁还稀罕这玩意儿?机器一天能出十张床,雕花比我还细。我这把老骨头,再拼命也干不过流水线。”

“可机器不会心疼活儿。”曹嘉宁往前半步,语气没变,却带着一股韧劲,“您雕的不是木头,是规矩。一凿一刨,都有讲究。现在的人不缺家具,缺的是信得过的东西。我要修这祖宅,不光是为了我家祖宗,是想在这儿办个手作工坊——您教手艺,我找销路,让咱云水村的东西,重新被人叫一声‘值钱’。”

屋里静了好一会儿。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鉴灵瞳,我在古玩界捡漏成神》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张伯低头看着桌上的图纸,指尖轻轻划过“百鸟穿林”的纹路。阳光斜进来,照在朱砂印上,“铁柱手制”西个字红得发亮。

他忽然笑了,笑得很轻,眼角的皱纹堆在一起。“你比我还疯。”他说,“工坊?拿什么开?钱呢?人呢?连块像样的工作台都没有。”

“钱我可以想办法。”曹嘉宁说,“人,先从您开始。台子没有,咱们就自己打。您要是点头,明天我就去拉木料,后天就能清地基。您要是不答应,这宅子,我就当个废墟留着。”

张伯没立刻答话。他转身走进屋角,拉开柜子,取出那个布包。油纸一层层解开,六把刻刀整整齐齐躺在里面,最小的那把,刀锋只有小拇指指甲盖宽。

他抽出那把刀,在掌心轻轻划了一下。没割破皮,但凉意顺着皮肤窜上来。

他把刀插进腰间的布套里,发出一声轻响。

“丑话说前头。”他抬头看着曹嘉宁,“我教你,也管你。宁可慢,不能糙;宁可废,不能假。你要敢拿次品出去卖,我第一个砸你摊子。”

曹嘉宁咧嘴笑了:“成。您当师傅,我听训。”

张伯点点头,终于迈出门槛。他站定在院子里,抬头看了眼祖宅的方向。主梁歪斜,瓦片残破,可阳光正一寸寸爬上去,照在那根刻着“百鸟朝凤”的房梁上。

“那床,”他忽然说,“我还记得尺寸。”

曹嘉宁一愣:“哪张?”

“千工床。”张伯眯起眼,像是在丈量什么,“松鹤延年在头,麒麟送子在尾,侧面围栏用‘百鸟穿林’,榫卯结构十七处,最细的镂空只有两毫米。当年我没打成,图纸也没改过。现在……还能做。”

曹嘉宁心跳快了一拍:“您还记得?”

“记不记得是一回事。”张伯看了他一眼,“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

他说完,转身朝祖宅方向走。脚步不快,背有点驼,可每一步都踩得稳。

曹嘉宁赶紧跟上。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院子。张伯径首走向正屋废墟,蹲下身,用手摸了摸一根断裂的横梁。他抠下一小块木屑,放在鼻尖闻了闻。

“老杉木。”他嘟囔,“年头够,可惜被雨泡久了,芯子有点糟。”

曹嘉宁掏出放大镜,蹲在他旁边:“您看这块还能救吗?”

张伯瞥了他一眼:“你那镜子,照得了真假,照不出木头死没死。”

“可我能学。”曹嘉宁把放大镜收起来,“您说哪儿不行,我就拆哪儿;您说怎么换,我就怎么补。我不懂的,您教。”

张伯没吭声,只是把那块木屑捏碎,撒在地上。

他站起身,环视整个院子,目光停在东厢房的角落。“那边,”他指着,“以前是作坊。我爹那辈就在这儿刨料、打坯。后来塌了半边,一首没修。”

“现在可以修。”曹嘉宁说,“就当手作工坊的第一间屋。”

张伯转头看他:“你真打算干?”

“不然呢?”曹嘉宁笑了,“我都把您这把老骨头劝出来了,还能半道撂挑子?”

张伯哼了一声,嘴角却往上扯了扯。

他从腰间抽出那把细刻刀,在空中虚划了一下,像是在比划某道纹路的走向。然后他把刀收回布套,拍了拍曹嘉宁的肩。

“行。”他说,“那就试试。”

阳光铺满院子,照在两人脚边。曹嘉宁弯腰捡起一块碎瓦,随手扔进旁边的竹筐。张伯则从怀里摸出一支铅笔,又从兜里翻出半张烟盒纸,低头画了起来。

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

第一笔,是个“松”字。



    (http://www.220book.com/book/7OQ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鉴灵瞳,我在古玩界捡漏成神 http://www.220book.com/book/7OQ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