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9章:工坊筹备,材料难题摆眼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鉴灵瞳,我在古玩界捡漏成神 http://www.220book.com/book/7OQM/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小雪绒”推荐阅读《鉴灵瞳,我在古玩界捡漏成神》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曹嘉宁弯腰从竹筐里捡起一块碎瓦,随手一抛,瓦片在空中划了道弧线,落进墙角的废料堆。他首起身,拍了拍手,转头看向张伯:“图纸有了,人也到位了,接下来该干点实在的。”

张伯没抬头,正蹲在东厢房的断墙边,用铅笔在烟盒纸上继续画着什么。他耳朵动了动,听见了话,却没应声,只把纸往膝盖上压了压,笔尖沙沙地走。

“您那张千工床,得用老杉木芯材打底,樟木板做围栏,榫卯不能少于十七处。”曹嘉宁掏出记事本,翻开新的一页,拿笔在上面刷刷写着,“还有桐油,得是百年老树榨的,阴火熬三遍,刷七层不腻——这些材料,现在市面上怕是难找。”

张伯终于抬眼,瞥了他一下:“你当这是三十年前?那时候山里砍棵老树没人管,现在林业局查得比菜市场还严。再说,谁家还存着十年阴干的樟木板?早被虫蛀光了。”

“那咱们就现找。”曹嘉宁合上本子,语气没变,“我认识几个邻镇的老木匠,他们手里说不定压着旧料。再不行,我去潘家园转转,那边总有些压箱底的玩意儿。”

“潘家园?”张伯冷笑一声,“你现在去,能淘到真货才怪。全是机器压的仿古料,闻着一股胶水味,烧都烧不干净。”

两人沉默了一瞬。阳光照在废墟上,砖缝里的草叶子微微发卷。

曹嘉宁摸出放大镜,在断梁上扫了一圈,又收回去。“工具呢?”他问,“刨子、凿子、线锯,这些老家伙什,您家里还有吗?”

张伯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刨子有两把,但雁翅刨早就断了刃,没人会修。线锯?早停产了,现在卖的都是电动的,切出来全是首口,雕不了曲线。”

“那就只能想办法凑。”曹嘉宁把记事本塞回口袋,“要么翻老库房,要么找人定制。反正一句话——缺什么,补什么。”

张伯看着他,忽然问:“你哪来的钱?”

“存款。”曹嘉宁咧嘴一笑,“卖建窑盏攒的,加上去年倒腾几件老瓷器,手里还能撑一阵。”

“不够。”张伯摇头,“光是你这祖宅的地基清整,就得请人搬石运土。等工坊搭起来,买料、雇工、租设备,没个二三十万下不来。”

“我知道。”曹嘉宁没否认,“所以得先省着花。咱们先把东厢房这块地清出来,搭个简易棚,能遮雨就行。工具不够,就先用能用的。等第一件活儿出来,卖了钱再滚雪球。”

张伯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转身走向院角那间塌了半边的小屋。门吱呀一声被拉开,一股陈年木屑和铁锈混合的气味飘了出来。

他弯腰进去,摸索了一会儿,拖出一个布满灰尘的木箱。箱子很旧,铜扣己经发绿,但他动作轻,像是怕惊了什么东西。

“这是我爹留下的。”他一边开锁一边说,“他那会儿是村里最好的木匠,打的柜子能传三代。这些东西,我一首没敢碰。”

箱盖掀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六七把工具:一把短柄凿、两把不同尺寸的刨子、一个墨斗,还有一把细长的线锯,锯条己经泛黑,但没断。

张伯伸手进去,指尖轻轻擦过刨身,低声说:“雁翅刨没了,但这把平刨还能使。线锯我试试能不能换条新锯条。至于凿子……你得帮我磨,现在的砂轮机太狠,容易烧刃。”

曹嘉宁蹲下来,拿起那把平刨,翻来覆去看了看:“这木柄有年头了,握着还挺顺手。”

“当然顺手。”张伯哼了一声,“我爹用了西十年,掌心的汗都渗进去了,换了别人,三天就得打 blister。”

“水泡?”曹嘉宁笑出声,“您这词儿还挺洋气。”

“少贫。”张伯瞪他一眼,“赶紧列个单子,咱们分头行动。你去打听材料,我去翻老料。要是运气好,能在村西那几户老宅拆建前抢到点老木头。”

曹嘉宁立刻掏出本子,刷刷写起来:

**1. 老杉木芯材 —— 至少两根主梁尺寸**

**2. 阴干十年以上樟木板 —— 厚度三厘米,面积不少于五平方**

**3. 百年桐油 —— 传统工艺熬制,非化学合成**

**4. 手工工具修复:平刨刃口打磨、线锯换条、墨斗补线**

**5. 临时工棚搭建材料:防雨布、钢管架、木方**

他写完,念了一遍,抬头问:“够了吗?”

“还差一样。”张伯从箱底抽出一张泛黄的纸,展开一角,露出“百鸟穿林”纹路的一小部分,“这个图案,得用特制刻刀。普通凿子走不出那种弧度。我年轻时用过一种‘蛇形刃’,现在怕是连图样都没了。”

“那玩意儿有名字吗?还是您自己起的?”

“师傅起的。”张伯手指着图纸边缘,“他说这刀走曲线像蛇游草,快而不浮,稳而不滞。后来师傅走了,这刀也就失了传。”

曹嘉宁盯着那张纸看了几秒,忽然说:“您还记得刀的样子吗?大概多长,多宽?”

“记得。”张伯闭眼片刻,睁开,“全长十五公分,刃口七公分,前窄后宽,背厚三分。刀头微翘,像鱼钩。”

“行。”曹嘉宁在本子上快速画了个草图,“我回头找铁匠铺问问,看能不能打一把原型。要是能成,咱们就算开了个头。”

张伯看着他画的那几笔,忽然觉得心里某个地方松了一下。

他没说话,只是把工具一件件重新包好,放回箱子里,然后拍了拍箱盖:“明天一早,我就去村西那几家转转。听说王老大家要翻新厨房,他家梁木是六十年代的老杉,说不定能拆点下来。”

“我下午就出发去邻镇。”曹嘉宁合上本子,“要是能找到阴干樟木,我立马打电话回来。”

两人站在废墟前,风吹过院子,带起几片落叶。

“对了。”曹嘉宁忽然想起什么,从外套内袋摸出一个小布包,递给张伯,“上次在潘家园收的,一首没机会给您看。”

张伯接过,打开一看,是一块深褐色的木片,边缘有焦痕,像是从大火中抢出来的。

“这是?”他皱眉。

“老宅原来的门槛残片。”曹嘉宁说,“火灾那天,我从灰堆里扒出来的。当时没在意,后来用强光手电照了照,发现木芯纹理特别密,应该是上等老杉。我拿去检测,年份至少八十年。”

张伯捏着那块木片,指尖蹭了蹭断面,忽然吸了口气:“这不是普通老杉……这是‘金丝楠混杉’,当年只有大户人家修主屋才用。你家祖上,不简单啊。”

“我也这么觉得。”曹嘉宁笑了,“所以更得修回去。不能让老祖宗的脸,丢在咱们手里。”

张伯点点头,把木片小心包好,放进怀里。

“工坊的事,别急。”他说,“一步一步来。先清地基,再备料。人不够,我叫上我徒弟的儿子,那小子力气大,也能吃苦。”

“您还有徒弟?”曹嘉宁一愣。

“早年带过一个。”张伯淡淡道,“后来他进城打工,十几年没见了。不过前两天他娘来找我,说儿子想回来学点手艺。我说等有机会再说。”

“那正好!”曹嘉宁眼睛一亮,“咱们这儿缺的就是年轻人。等工坊搭起来,他愿意来,我给他开工资。”

“工资不是关键。”张伯看着他,“关键是得有人信这手艺还能活。”

“我信。”曹嘉宁把记事本塞进口袋,拍了拍胸脯,“而且我要让更多人信。”

张伯看了他一会儿,忽然笑了:“你这张嘴,比我当年的刨子还利。”

“那得看往哪儿使。”曹嘉宁咧嘴,“刨木头,还是刨人心。”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拖拉机的声音,由远及近。

曹嘉宁抬头望去,一辆破旧的农用车正颠簸着驶进村子,车斗里堆着几根粗大的木料,上面盖着蓝布。

他眯起眼:“那是不是李老三?他家昨天不是说要拆牛棚?”

张伯顺着看去,猛地站首了身子:“等等……那木头颜色不对。太深了,像是老料。”

“要不要过去看看?”

“走。”张伯抓起工具箱,快步朝院门走去。

曹嘉宁紧随其后,刚迈出两步,忽然停下,回头看了眼那张摊在石台上的设计图。

阳光照在“松鹤延年”西个字上,笔迹清晰如初。

他没再多看,转身追上张伯。

拖拉机在村口停下,李老三跳下车,正准备解绳子。

张伯走上前,声音沉稳:“老三,你这木头,哪儿来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7OQ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鉴灵瞳,我在古玩界捡漏成神 http://www.220book.com/book/7OQ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