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嘉宁拐进小巷,脚步比刚才快了半分。手里的糖炒栗子己经凉了,纸袋边角被他捏得皱成一团。他没再吃,只是把袋子塞进外套口袋,腾出右手按了按背包——那层报纸裹着的破碗还在,稳稳地贴在背上。
左眼刚才那一刺,像根细针扎进去又抽出来,现在倒不疼了,可他心里清楚,这眼睛不能连着用。刚捡的漏还没出手,要是这时候出岔子,三百块打水漂都是小事,万一被人看出不对劲,麻烦才真正开始。
他顺着记忆里的路线走,穿过两排卖旧书和铜钱的摊子,绕过修表的老李头,往东区“静观堂”茶馆的方向去。那地方不是正经古玩店,但常有些懂行的藏家坐着喝茶,一边品茶一边看货。前年有个戴金丝边眼镜的男人,在那儿花一万二收了只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盏,当时他还站在边上看了半天。
走到茶馆门口,他先没进去,靠在墙边站定,假装整理鞋带,眼角往里瞄。果然,那人坐在靠窗的老位置,手里端着个黑釉小杯,正对着光瞧。旁边桌上摆着个锦盒,估摸是刚谈完一笔生意。
曹嘉宁深吸一口气,拉开帆布包拉链,故意让报纸的一角露出来,正好露出兔毫盏的碗沿。他拎着包坐下,像是走累了歇脚,顺口对门口晒太阳的老头说:“这玩意儿老家刨出来的,说是祠堂废墟里埋着的,也不知道值不值几个钱。”
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传进屋里。
那人耳朵一动,目光从杯子上移开,朝外看了一眼。接着,他放下杯子,起身走出来。
“能看看吗?”他问。
曹嘉宁抬头,装出一副犹豫的样子:“您懂这个?”
“略知一二。”男人蹲下身,“建窑的东西,我收过几件。”
曹嘉宁点点头,慢悠悠把包打开,将碗从报纸里取出,双手递过去。动作不急,也不刻意显摆。
男人接过,先看口沿。缺了一小块,但他没在意,翻过来瞧圈足。指尖蹭了蹭底部那两个刻得歪歪扭扭的“供御”二字,眉头微微一动。
“你这东西,哪儿来的?”他问。
“真跟您说的一样,”曹嘉宁挠了挠头,“我爸早年在村里管祠堂,去年塌了,清理的时候翻出来的。这种黑碗我们那边叫‘铁饭碗’,谁也没当回事,我顺手就带出来了。”
男人没接话,从怀里掏出放大镜,一点点扫过釉面。光线照上去,那层紫金色的毫纹隐隐浮现,像晨光里的细毛。
“你说它烧出来要看天意?”男人忽然开口。
曹嘉宁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这是上回他讲给另一个买家听的故事,没想到这么快就传开了。
“哦,那是老辈人说的。”他笑了笑,“听说当年窑工烧这盏,火候差一点,毫纹就出不来。金色的更少见,十窑都不一定出一盏。”
男人抬眼看他:“你知道建窑兔毫?”
“我不太懂。”曹嘉宁摇头,“就是听人说过几句,真假也不敢保证。您要是觉得还行,我想换点现钱;要不行,我就拿去文物商店问问回收价。”
男人沉默了几秒,又低头看了会儿,才道:“残器,市场不太认。”
“我知道。”曹嘉宁语气平静,“可您也看得出来,这不是做旧的。胎骨老,釉光沉,底款虽然浅,但刀痕是老的。再说,现在高仿也做不到这种结晶效果吧?”
男人没反驳。
他把碗轻轻放回纸上,合上盖子,看着曹嘉宁:“你打算卖多少?”
“两万。”曹嘉宁说得干脆。
男人眉毛一挑:“八千,怎么样?残口明显,修复价值有限。”
曹嘉宁没急着答,反而把碗往自己这边收了收:“您要是真想要,我可以给您个实话——昨儿有人出一万五,我没卖。今天来这儿,也不是非得卖给谁不可。”
男人盯着他看了两秒,忽然笑了:“小伙子,你还挺会做生意。”
“我不做生意。”曹嘉宁咧嘴一笑,“我就一跑摊的,图个实在。”
两人对视片刻,男人终于点头:“一万八,行不行?”
“两万。”曹嘉宁依旧不动,“一分不少。”
茶馆里传来一声轻响,是茶壶盖碰到了杯沿。阳光斜照进来,落在男人脸上。他叹了口气,从包里拿出手机:“行,两万就两万。扫码还是转账?”
“转账吧。”曹嘉宁报出账号,眼看着手机震动了一下。他点开银行APP,确认金额到账,才把碗重新包好,递过去。
交易完成,谁都没多说话。
男人提着锦盒走了,背影消失在街角。曹嘉宁坐在原地没动,把手伸进口袋,摸了摸那张刚存进防水袋的银行卡。两万整,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走进茶馆。
“来壶茉莉花,清口。”他对老板说。
茶上来后,他没喝,只是盯着杯面发呆。热气往上冒,熏得眼皮有点发烫。他眨了眨眼,感觉右眼深处隐隐发涩,像是盯东西盯久了。
不能再用了。
他低头吹了吹茶,小啜一口。甜香入喉,整个人慢慢松下来。
隔壁桌两个老头正在聊今早的行情。
“听说了吗?刚才有个小贩,卖了个两万。”
“哪个?卖啥的?”
“就那个穿牛仔外套的,平时在西头摆摊。据说是个破碗,宋代的,什么兔……兔啥盏。”
“建窑兔毫盏!”另一人接道,“那可是好东西!残的都值这么多?”
“人家收的人懂行啊,当场验货,连放大镜都掏了三回。”
曹嘉宁听着,嘴角微微翘了下,没抬头,也没接话。他把茶喝完,起身结账。
走出茶馆,他没首接回摊位,而是沿着东区转了一圈。路过几个熟面孔的摊子,有人冲他点头,有人眼神多停留了几秒。
他知道,风声己经起来了。
一个平时从不跟他打招呼的中年女人,今天居然笑着问他:“今儿发财啦?”
他笑笑:“瞎碰的,运气好。”
“下次捡着好东西,记得给我留一件啊。”
“那必须的。”
他继续往前走,手指无意识地着外套口袋里的放大镜。这双眼睛让他看得清东西,可现在他更想知道的是——人。
谁能信,谁在套话,谁是真懂行,谁是等着看笑话。
他在一家老烟酒店门口停下,买了包红梅。
“给现金啊?”老板递烟时问。
“嗯。”他抽出一张百元钞递过去。
老板接过去,对着光看了看,又摸了摸水印,才放进抽屉。
这个动作让曹嘉宁顿了一下。
他忽然想到,刚才那笔交易,对方连他的身份证都没要,也没问来源证明。两万块,就这么过了手。
这行当,原来也可以这么简单。
只要东西是真的,只要你敢开这个口。
他把烟塞进衣兜,转身往回走。阳光照在青石路上,映出一个个晃动的人影。
他走到自己摊位前,放下包,蹲下身开始整理货品。一只旧铜铃、半本线装书、还有几枚磨损严重的铜钱。
他拿起一枚顺治通宝,凝神看了三秒。
眼前浮现:【清初官铸,流通磨损,市价八十至一百二十】。
他松了口气,把铜钱放回布垫上。
还好,还能用。
他正要把放大镜收起来,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他名字。
他回头,看见一个穿皮夹克的年轻人站在三米外,手里拎着个黑色塑料袋,正冲他笑。
“曹哥,好久不见啊。”
鉴灵瞳,我在古玩界捡漏成神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鉴灵瞳,我在古玩界捡漏成神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7OQ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