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章 雏凤清音压群议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回九零:农家女的锦绣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7OZZ/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回九零:农家女的锦绣人生》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林静家的小院己经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与往日沉寂穷困的景象判若两地。

李秀娟天不亮就磨好了面、打回了油,此刻正系着围裙,手脚麻利地在大陶盆里和着面糊。那小心翼翼又充满干劲儿的样子,仿佛不是在调糊,而是在调和一家人的希望。

院子里更是热闹。以林志强为首的十来个半大孩子,每人脚边都放着小筐小篮,里面装满了带着晨露的新鲜槐花。他们排着队,眼巴巴地等着林静过来验收、过秤。

林静拿着家里那杆老式的戥子秤(一种小秤),神情专注。她仔细检查着每个孩子交上来的槐花,捏起一小撮看看成色,闻闻味道。

“狗蛋,你这个不行,里面杂叶子太多了,捡干净再称。” “二毛,你这个可以,很干净,都是花苞。一斤三两,算你一斤半,给你三分钱。” “丫丫,你这筐真好,一点杂质都没有。两斤二两,算两斤半,五分钱拿好。”

她声音清脆,条理分明,公平公正,既严格要求质量,又不失灵活,对品相好的还会多算一点作为奖励。拿到钱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小心翼翼地将那几分硬币攥在手心,仿佛握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藏。没拿到或者需要返工的,也毫无怨言,立刻跑到一边仔细重新挑拣。

这一幕,引得不少早起下地或路过的村民驻足围观。人们看着林家院里那堆积如山的槐花,看着那些平时调皮捣蛋此刻却异常听话的孩子,看着那个从容指挥、俨然一副小掌柜模样的林静,眼神里充满了惊奇、羡慕、以及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啧啧,老林家这是真要发达了啊?” “这静丫头,了不得啊,你看她那架势……” “一天收这么多槐花,这得做多少饼?真能卖出去?” “听说镇上的学堂包圆了,天天要呢!” “哎,早知道让俺家小子也去摘了,还能挣个零花……”

议论声中,有惊叹,有怀疑,也有后悔没早点行动分一杯羹的。

林卫国蹲在屋檐下,闷头抽着旱烟,听着周围的议论,看着女儿忙碌却井井有条的背影,心情复杂到了极点。作为一家之主,他本该是这一切的中心,但现在,他却像个局外人。女儿挣来了钱,改变了家里的气氛,甚至隐隐成了主导者,这让他既感到欣慰,又有些失落和别扭。但他看着实实在在换回来的白面和油,看着妻子脸上多年未见的亮光,终究还是把那股别扭压了下去,只是沉默地吞吐着烟雾。

然而,并非所有围观者都抱着善意。

邻居春婶挎着菜篮子,站在院门外看了好一会儿,眼睛滴溜溜地转着,脸上堆着笑扬声问道:“静丫头,忙活着呢?哎呦,收这么多槐花,这得做多少饼啊?能卖得完吗?别到时候砸手里,白瞎了这些好面好油啊!”

这话听着像是关心,实则带着打探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

林静抬起头,看向春婶。她记得这位邻居,前世记忆里就是个爱占小便宜、嘴碎又见不得别人好的性子。她脸上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笑容,不紧不慢地回答:“劳春婶惦记了。镇上食堂订了数,勉强够供上吧。也就是挣个辛苦钱,贴补家用。”

轻描淡写,既回答了问题,又堵住了对方继续打探的嘴,还示弱了一下,避免过度拉仇恨。

春婶被噎了一下,干笑两声:“哦哦,食堂订了啊……那挺好,挺好……”她眼神闪烁了几下,又状似无意地问,“这槐花饼……好做不?我看也就是槐花和面搅和搅和吧?”

她的心思,几乎写在了脸上。

李秀娟在灶房门口听到,紧张地看了女儿一眼。

林静心里明镜似的,面上却依旧带着笑:“说起来是不难,就是火候和配料比例有点讲究,不然容易煎糊或者不够酥脆。食堂那边要求高,一点差错都不能有,我们也得小心着做。”她再次点明是“有要求的订单”,无形中抬高了门槛,暗示不是谁随便做做就能卖的。

春婶撇撇嘴,显然不太相信“火候讲究”的说法,觉得林静是在藏私。但她也不好再问什么,又站了一会儿,才讪讪地走了。但看她那眼神,回去自己尝试一下的可能性极大。

林静并不太担心简单的模仿。槐花饼技术门槛确实不高,但真想做得好吃、做出特色,需要细节和用心。而且,她真正的优势在于抢先一步打开了销路,建立了初步的渠道。更何况,她的目标,从来不只是卖槐花饼。

打发走了春婶,林静继续忙碌。称重、记账、发钱,然后将合格的槐花分给几个大点的、手脚麻利的女孩子,让她们进行二次挑拣和清洗。整个院子俨然一个小型的生产作坊,虽然简陋,却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

一切准备就绪,太阳也升高了。林静和李秀娟开始紧张地煎饼。今天任务量翻了几倍,一大一小两口锅同时开工,灶房里热气腾腾,香气比以前更加浓郁,几乎笼罩了半个村子。

林志强和小伙伴们帮忙烧火、传递东西,一个个被熏得小脸通红,却格外兴奋。

终于,在约定的时间前,三十个饼,十五包,全部煎好、包装完毕。一个个荷叶包整齐地码放在篮子里,盖着湿布保温。

林静顾不上擦汗,拎起沉甸甸的篮子,对母亲交代了一句:“娘,剩下的面糊和槐花,您煎几个大的,给志强和帮忙的孩子们分分,当午饭。”然后便急匆匆地赶往村口,再次坐上了去镇上的拖拉机。

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她更加从容。到达镇初中食堂门口时,赵主任己经等在那里了,不时地看着手表。

“赵主任,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林静快步上前。

“没事没事,刚好赶上。”赵主任看到她,明显松了口气,接过篮子检查了一下,闻到那熟悉的香气,脸上露出笑容,“嗯,不错,还是这个味!钱拿好,三毛一斤,三十个饼西斤半,这是一块三毛五,你数数。”

结账干脆利落。林静仔细数过钱,心里踏实下来。加上昨天赚的,扣除今天收购槐花和材料的成本(收购槐花花了差不多三毛钱,材料成本约六毛),净赚了将近一块钱!而且建立了稳定的订单!

“谢谢赵主任。明天还是这个量吗?” “对,还是三十个。味道保持住啊!”赵主任叮嘱道。

离开学校,林静并没有立刻回家。她揣着钱,在镇上稍微转了转。她需要考察市场,看看还有什么机会。槐花饼生意稳定了,但花期不等人,必须未雨绸缪。

镇子不大,主要的商业就是一条街,供销社、杂货铺、裁缝铺、铁匠铺,还有几个卖早点和农副产品的小摊。她仔细看着那些摊子,观察着售卖的东西和来往的人流。

在一个卖竹编簸箕、箩筐的老人摊前,她停了下来。老人编的篮子小巧精致,比家里那个破旧的大篮子方便得多。

“老爷爷,这个篮子怎么卖?”她指着一个小号的问道。

“一毛五一个,小姑娘。”老人抬起头,脸上布满皱纹。

林静想了想,掏钱买了下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好的工具能提升效率和形象。

接着,她又去杂货铺,买了一小包白糖和一小包芝麻。她心里盘算着,也许可以在槐花饼的基础上,开发一点新口味,比如糖芝麻馅的,或许能卖得更贵一点?

正当她买完东西,准备离开时,目光无意间扫过街角一个不起眼的摊位,脚步顿时停住了。

那个摊位上,摆着的赫然也是……槐花饼!

摊主是一个西十多岁的妇人,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正大声吆喝着:“卖槐花饼嘞!新鲜好吃的槐花饼!五分钱一个!”

林静的心猛地一沉。

模仿者,这么快就出现了吗?

(第八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7O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回九零:农家女的锦绣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7OZ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