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章 风起青萍末路逢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回九零:农家女的锦绣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7OZZ/ 章节无错乱精修!
 

街角那个突兀出现的槐花饼摊位,像一根冰冷的针,猝不及防地刺入了林静因初步成功而有些发热的神经。

她停下脚步,站在不远处,目光锐利地扫视过去。

摊主是个面生的中年妇人,皮肤黝黑,脸上带着劳作的风霜,眼神里透着几分局促和急于卖货的焦灼。她面前的摊子上,摆着十几个煎好的饼子,同样用不知名的宽大树叶垫着,看起来大小不一,颜色也深浅不均,有的边缘明显焦黑,卖相上就比林静精心制作的荷叶包槐花饼差了一大截。吆喝声虽然响亮,却带着一种底气不足的虚张声势。

“槐花饼!好吃的槐花饼!五分钱一个!便宜嘞!”妇人卖力地喊着。

偶尔有路人被价格吸引,停下来询问,拿起饼子看看,又嗅了嗅,似乎对那卖相和隐约传来的略带焦糊的气味不太满意,犹豫一下又放下了,摇摇头走开。妇人的脸色便愈发焦急。

林静仔细观察了一会儿,紧绷的心弦稍微放松了一些。

模仿者出现了,这在她意料之中。槐花饼本身技术含量不高,被人效仿是迟早的事。但看这情形,对方的品控明显不行,火候掌握不好,可能为了节省成本,面糊和油的配比也有问题,导致口感风味差了一大截。而且,定价五分钱一个,虽然便宜,但也恰恰说明了其成本低廉、品质一般,走的是低端路线。

这和她的产品定位并不完全重合。她的客户,如镇初中的老师们,更看重品质、卫生和口味,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只要她能保持住自己的品质和特色,这个突然出现的竞争对手,短期内或许能抢走一些图便宜的散客,但动摇不了她的基本盘。

然而,危机感却实实在在地降临了。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天有一个模仿者,明天就可能有两个、三个……如果大家都开始压价竞争,恶性循环之下,市场很快就会做烂,谁也别想赚钱。而且,如果模仿者里出现手艺好的,或者干脆不顾卫生胡来,坏了“槐花饼”的名声,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必须加快步伐了。不能停留在原地。

林静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波澜,没有上前理论或观察,而是转身,挎着新买的小篮子和材料,平静地走向回村的拖拉机。她知道,真正的战场不在这个街角小摊,而在清水村,在如何构建自己更高的壁垒上。

回到村里,己是午后。帮忙的孩子们早己散去,院子里只剩下李秀娟正在清洗锅灶,林志强则在一边眼巴巴地等着——锅里留着两个特意做大的、加了点糖的“福利饼”。

看到林静回来,李秀娟立刻迎上来,接过篮子,急切地小声问:“静儿,咋样?学校那边都顺利吗?钱……”她更关心稳定的订单和收入。

“顺利,娘,钱都结了。”林静将一块三毛五分钱交给母亲,看着母亲脸上瞬间绽放的安心笑容,顿了顿,还是决定说出实情,“不过,我在镇上看到别人也在卖槐花饼了。”

“啥?”李秀娟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手里的钱仿佛都烫手了一下,“别……别人也卖了?啥样的?卖得贵还是便宜?有人买吗?”一连串的问题透露出她内心的惊慌。

林志强也凑过来,紧张地看着姐姐。

“做得没咱们好,卖得便宜,五分钱一个,买的人好像不多。”林静尽量用平静的语气描述,“但这是个信号。以后模仿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

“那……那可咋办啊?”李秀娟顿时慌了神,刚看到的希望仿佛又要破灭,“他们卖得便宜,咱的还卖得出去吗?要不……要不咱们也降价?”

“不能降。”林静斩钉截铁地否定,“娘,咱们的成本在这儿,降价就是亏本。而且,咱们卖得贵,是因为咱们的东西好,值这个价。一旦降价,反而会让那些觉得咱们东西好的人怀疑品质。”

“那……那……”李秀娟六神无主。

“娘,别怕。”林静握住母亲粗糙的手,声音沉稳,带着一种能安抚人心的力量,“别人学的是形,学不去咱们的芯。咱们只要做得比别人更好、更精细,就不怕没人要。而且,重回九零:农家女的锦绣人生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回九零:农家女的锦绣人生最新章节随便看!我正想跟您商量,咱们得弄点别人没有的新花样。”

“新花样?”李秀娟茫然。

“嗯。”林静拿出买回来的白糖和芝麻,“明天咱们试做一点糖芝麻馅的夹心饼,或者撒芝麻的酥饼,味道更香更甜,可以卖得更贵一点,专门卖给舍得花钱的人。咱们不能老是靠着一种饼子。”

李秀娟看着那包金贵的白糖和芝麻,又是心疼又是期待:“这……这能行吗?得多费钱啊……”

“试试看。不试试怎么知道?”林静眼神坚定,“另外,娘,咱们的卫生和包装也得比别人讲究。荷叶一定要洗干净,包得要整齐好看。让人一看就觉得咱们的东西干净、上档次,值那个价。”

李秀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虽然对“上档次”没什么概念,但觉得女儿说得有道理。

安抚好母亲,林静又找到正在院子里劈柴的林卫国。父亲虽然依旧沉默寡言,但态度明显软化了许多。

“爹,跟您商量个事。”林静开口,“现在模仿的人多了,光靠我和娘两个人,忙不过来,也做不精。我想……以后收购槐花、挑拣清洗这些杂活,固定请两个人来帮忙,按天给工钱,一天五毛钱。您看行吗?”

请人?给工钱?林卫国劈柴的动作停住了,愕然地看着女儿。这丫头的心思和魄力,一次次超出他的预料。他沉吟了片刻,闷声问:“一天五毛?请谁?能收回本吗?”

“我想请春苗姐和秋菊姐。”林静早就想好了人选。春苗和秋菊是村里有名的勤快姑娘,手脚麻利,家里负担重,急需挣钱的机会,人品也信得过。“她们干活仔细,有她们帮忙,我和娘就能专心煎饼和想新法子,做得更多更好,赚得肯定比工钱多。”

林卫国沉默地算了一下账。一天付出一块钱工钱,看起来多,但如果真能因此提升质量和产量,似乎……确实划算。他再次感受到了女儿脑子里那些他弄不懂的、但却似乎很有效的想法。

“……你看着办吧。”他最终又给出了同样的回答,但这次,里面包含的信任意味更多了些。

“哎,谢谢爹!”林静松了口气。取得父亲的支持,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她立刻行动起来,先是去找了春苗和秋菊。听到一天有五毛钱的工钱,两个姑娘简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得脸都红了,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保证一定好好干。

接着,林静又去了几户家里孩子多、特别困难的人家,私下跟他们说,以后他们家孩子摘的槐花,只要质量好,她可以每斤多给半分的价格优先收购。这是一种隐形的扶持和绑定,既能保证优质原材料的供应,也能在村里结下一些善缘。

做完这一切,天色己近黄昏。林静站在院子里,看着夕阳下依旧繁茂的槐花树,深深吸了口气。

模仿者的出现,是危机,也是动力。它逼着她不能再小富即安,必须更快地向前跑,思考得更远。

她想起今天在镇上看到的其他东西,比如供销社里摆放的、价格不菲的鸡蛋糕和桃酥。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开始在她脑海中酝酿。

槐花的花期终究会过去。之后呢?仅仅靠槐花饼积累的这点微薄资本,不足以支撑更大的梦想。她必须利用这段时间,找到一个更能持续、更有潜力的营生。

鸡蛋……面粉……糖……油……

这些东西,不正是做糕点的基本原料吗?

她的目光,投向了灶房那口大铁锅。一个模糊的想法渐渐清晰——也许,她可以尝试做一些更精致、保存时间更长、附加值也更高的东西?

但这一切都需要本钱,需要试验,需要承担失败的风险。

路要一步一步走。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稳住槐花饼的基本盘,同时开始尝试新品,应对即将到来的模仿浪潮。

风起于青萍之末。这小小的清水村,似乎正因她这只意外闯入的蝴蝶,开始泛起越来越明显的涟漪。而林静知道,她引起的波澜,绝不止于此。

(第九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7O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回九零:农家女的锦绣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7OZ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