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1章 烽烟起处筹学堂,知行立校守初心

小说: 破浪行   作者:了本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破浪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7P4U/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了本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卢沟桥的炮声像块巨石,砸破了北平城的平静。胡同里的豆浆摊不再天天支着,王大娘的竹篮里多了几块打补丁的粗布,路过的黄包车夫脸上少了笑意,连孩子们追跑的笑声,都比往常低了些。顾长风站在古籍书店的门口,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报纸,头条“抗战全面爆发”的黑体字,在灰蒙蒙的天光下格外刺眼。

“不能再等了。”沈墨白从店里走出来,手里捧着块梨木匾额,上面是他连夜写的“知行”二字,墨色虽干,却还透着股刚劲,“《论语》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现在这世道,光护着书不够,得让书里的道理活起来——办个学堂,教孩子们读书,也教他们辨是非、明大义,才算没辜负这些典籍。”

顾长风接过匾额,梨木的重量压在手心,突然觉得心里的迷茫散了些。之前护书是“守”,现在办学是“传”,一守一传之间,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只是……”他看向胡同里紧闭的院门,“北平现在这么乱,找场地、筹物资,怕是不容易。”

“俺家有厢房!”王大娘挎着竹篮走过来,篮子里的粗布叠得整整齐齐,“俺家那两间西厢房,以前是俺儿子住的,他去参军了,空着也是空着,打扫出来就能当教室。窗户俺再糊层纸,冬天也暖和。”

李大爷扛着锄头跟在后面,锄头把上挂着个旧木盒,里面是他攒的几枚银元:“俺这钱不多,能买些纸笔。厢房的门轴松了,俺下午就修,再搭个土台子当讲台,孩子们坐着也舒坦。”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俺儿子也在前线,要是他知道俺帮着办学堂,教孩子们学‘家国’,肯定高兴。”

林静姝提着医药箱走来,箱子里的纱布和退烧药码得整齐,还多了本新抄的《急救手册》——是她熬夜把西医急救知识和中医草药疗法混在一起抄的,封面上写着“济世小册”。“学堂得有个医务室,”她把医药箱放在门槛上,指尖轻轻拂过箱沿,“孩子们要是磕着碰着,或者有个头疼脑热,也能及时处理。我还能教他们些急救知识,乱世里,多会点本事就多份保障。”

陈启明骑着辆旧自行车赶来,车把上挂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他从报社弄来的旧报纸和油墨:“俺跟印刷厂的老周说好,能弄些印坏的纸,裁裁剪剪就能当作业本。这报纸也能用来糊墙,上面没印‘异端’字,就算日军查来,也能蒙混过去。”他掏出张纸,上面是他写的学堂章程,“俺拟了个宗旨,‘知行合一,修身济世’,你看行不?”

顾长风接过章程,纸上的字迹虽急,却透着股认真。他抬头看向身边的人——沈墨白手里的匾额,王大娘的粗布,李大爷的银元,林静姝的医药箱,陈启明的章程,突然觉得,就算炮声再近,就算世道再乱,只要这些人还在,这文脉就断不了,这希望就灭不了。

筹备学堂的日子,胡同里又慢慢有了生气。王大娘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擦厢房的桌子,窗棂上的灰擦了一遍又一遍,还在窗台摆上盆从院子里移来的指甲花,说“孩子们看着花,读书也有精神”;李大爷带着几个街坊,把土台子刨平,又找了几块旧木板,锯成一条条当课桌椅,手被木刺扎了,就用林静姝给的草药敷上,接着干;林静姝把医药箱里的东西分门别类,在墙上贴了张“百草图”,上面标着“甘草治咳嗽”“薄荷能清热”,旁边还写着“仁者爱人,医者仁心”;陈启明则带着孩子们,把旧报纸糊在墙上,还教他们在报纸空白处写“家国”“山河”,孩子们写得歪歪扭扭,却学得格外认真,小芳在纸角画了个小国旗,说“要像顾先生说的,守住咱们的家”。

可麻烦还是来了。这天下午,保长带着两个汉奸模样的人走进胡同,手里的黑皮本“啪”地拍在石桌上:“顾长风,你们办这学堂,报备了吗?现在是战时,私自办学,就是通敌!”保长眯着眼,目光扫过厢房里的课桌椅,“要么,交五十块大洋当‘报备费’;要么,就把这学堂拆了,别给自己找不痛快!”

顾长风刚要开口,沈墨白就走了过来,手里拿着本翻旧的《论语》:“保长说笑了。咱们这学堂,教的是‘修身齐家’,认的是‘温良恭俭’,孩子们学认字、学急救,哪来的‘通敌’一说?《论语》里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咱们办的是德礼之事,保长要是拦着,怕是不合情理吧?”

林静姝也走过来,手里拿着“济世小册”:“保长要是不信,可以看看这册子,里面都是急救知识。前几天张师傅拉车摔了腿,还是用这里的法子治的。这学堂能救急,能教孩子懂事,保长要是真为街坊好,就该帮着咱们,不是为难咱们。”

保长的脸色变了变,却还嘴硬:“可……可上面有令,战时不准私自聚集!”

“俺们不是聚集,是教书!”王大娘把竹篮往石桌上一放,粗布散开来,露出里面缝好的书包,“俺儿子在前线打仗,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读书,能认理!你要是拦着,就是对不起前线的兵!”

周围的街坊也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保长,这学堂是好事,你别拦着!”“俺家孩子也想上,能学认字,还能学本事!”保长被说得没了底气,狠狠瞪了两个汉奸一眼,拿着黑皮本匆匆走了:“你们……你们好自为之,要是出了岔子,可别找我!”

看着保长的背影,陈启明忍不住笑了:“还是人多力量大!这保长就是个软骨头,一吓唬就怂了。”

沈墨白把梨木匾额递给顾长风,指尖在“知行”二字上轻轻点了点:“这匾额,今天就挂起来。‘知’是懂道理,‘行’是做实事,咱们办这学堂,就是要让孩子们既懂道理,又能做事,将来就算世道再难,也能守住本心。”

顾长风接过匾额,和陈启明一起,把它挂在厢房的门楣上。梨木的颜色在阳光下泛着暖光,“知行”二字像两颗钉子,牢牢钉在门楣上,也钉在每个人的心里。林静姝递过来一块干净的布,顾长风接过时,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背,两人都愣了愣,又赶紧移开目光——林静姝低头擦了擦匾额的边角,顾长风则转身去整理课桌椅,耳根却悄悄红了。

傍晚时分,学堂的窗户里亮起了马灯。顾长风在黑板上写“知行学堂”西个大字,林静姝在角落里整理医药箱,陈启明在课桌上摆好裁好的纸和磨好的墨,王大娘和李大爷则在院子里煮着红薯粥,香气漫进厢房,和墨香混在一起,竟有了种安稳的暖意。

“明天,就能让孩子们来上课了。”顾长风看着黑板上的字,心里满是踏实。

陈启明却突然皱起眉,从帆布包里掏出张纸条:“俺刚从报社回来,老周说,日军最近要在城里查‘反日学堂’,咱们得小心——他们要是来了,就说咱们教的是‘修身’‘济世’,绝口不提‘抗战’,先把孩子们护住再说。”

顾长风点点头,握紧了手里的粉笔。粉笔在指尖留下淡淡的白痕,像层薄薄的铠甲。他看向窗外的马灯,灯光虽弱,却能照亮这方寸之地;这学堂虽小,却能种下希望的种子。就算炮声再近,就算困难再多,只要这学堂还在,只要孩子们还能读书,这文脉就不会断,这家国的希望,就不会灭。

下集预告:学堂开课遇查抄,众人巧计护学子,烽烟中守读书灯?



    (http://www.220book.com/book/7P4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破浪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7P4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