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3章 宪兵临门藏典籍,稚语真情化危机

小说: 破浪行   作者:了本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破浪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7P4U/ 章节无错乱精修!
 

凌晨的胡同还浸在晨雾里,青石板上凝着薄薄的霜,踩上去咯吱响。顾长风裹紧了身上的旧棉袍,手里抱着个油布包,正跟着沈墨白往王大娘厢房的床底下钻——油布包里是《论语》《道德经》和几卷珍贵的古籍,是昨晚连夜从书店转移来的,得藏在最隐蔽的地方。

“慢着点,别碰着床板。”沈墨白手里举着个小马灯,昏黄的光勉强照亮床底的空隙,“这床是老榆木的,底下有个暗格,是王大娘儿子小时候藏糖的地方,日军就算翻,也未必能找到。”他小心地把油布包塞进暗格,又用几块旧布帘挡住缝隙,“《传习录》里说‘知行合一’,咱们现在‘藏’是为了将来‘传’,藏得稳,将来才能传得远。”

顾长风点点头,首起身时撞到了床沿,疼得他龇牙咧嘴,却不敢出声——怕吵醒隔壁的孩子们。昨晚陈启明特意叮嘱,让孩子们今早晚点来,就是怕宪兵突袭时伤着他们。“静姝呢?”他压低声音问,刚才就没看见林静姝,心里有点发慌。

“在院子里熬粥呢,”沈墨白擦了擦手上的灰,“她说要是宪兵来了,闻到粥香,说不定能少点戾气——《道德经》里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乱世也得有软和的法子,一碗热粥,比硬顶管用。”

两人刚走到院子,就听见厨房里传来“咕嘟”声,林静姝正蹲在灶台前,往锅里撒着一把小米。她头发用根木簪挽着,额前落了几缕碎发,被灶火映得泛着暖光。“你们藏好了?”她回头看见两人,赶紧把火调小些,“刚才王大娘说,胡同口好像有脚步声,怕是快来了。”

话音刚落,胡同口就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还夹杂着保长谄媚的吆喝:“太君,就是这儿!这就是顾长风办的学堂,您放心,肯定有问题!”

顾长风心里一紧,沈墨白却拍了拍他的肩,声音稳得像块石头:“别慌,按昨晚说的来——你去应付,我和静姝盯着孩子们,启明去门口看着,别让孩子们进来。”

顾长风刚走到厢房门口,几个穿黄军装的宪兵就闯了进来,领头的是个留着八字胡的日军,手里拿着根军棍,往门框上“咚”地一敲:“顾长风?你的,办学堂?教什么的?”

“太君,教的都是些认字数数的本事。”顾长风强压着心里的火气,指了指墙上糊的旧报纸,“您看,这都是印刷厂印坏的报纸,裁了给孩子们当作业本,教他们写自己的名字,算自家的柴米油盐,没教别的。”

日军眯着眼,军棍在报纸上划来划去,突然停在“家国”两个字上——是昨天孩子们歪歪扭扭写的,没来得及擦掉。“这个,什么意思?”他的中文说得生硬,眼神却像刀子似的盯着顾长风。

“太君,这是‘家’和‘国’,”沈墨白从院子里走过来,手里拿着个粗瓷碗,碗里盛着热粥,“家是自己的小家,国是大家,就像太君您有自己的家,也有自己的国一样。我们教孩子认这两个字,是让他们知道,要好好过日子,别惹事——《论语》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就是我们教的‘本’。”他把粥递过去,“刚熬好的小米粥,太君尝尝?暖和暖和身子。”

日军接过粥,却没喝,眼睛还在厢房里扫来扫去。保长赶紧凑过来:“太君,您别听他们的!我昨天听见他们说‘抗战’,肯定是反日分子!您搜,搜床底,搜柜子,肯定有反日的书!”

一个宪兵立刻冲过去,就要掀王大娘的床帘。王大娘正好从外面进来,手里还提着个装红薯的篮子,见状赶紧拦住:“太君,别掀!这床是俺儿子的,他去前线打仗了,俺还等着他回来呢!您要是掀了,他回来该不高兴了!”她说着,眼圈就红了,声音也带了哭腔,“俺儿子在前线拼命,俺在家教孩子认个字,作者“了本”推荐阅读《破浪行》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怎么就成反日了?俺们就是想让孩子将来能给俺儿子写封信,问问他冷不冷,饿不饿……”

日军的动作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就在这时,胡同口传来孩子们的声音,是小芳带着几个孩子来了,手里还攥着昨天的“国旗”。陈启明想拦,却没拦住。小芳看见宪兵,吓得往后缩了缩,却还是鼓起勇气喊道:“顾先生!俺们来上课了!俺还带了‘家’字,俺会写了!”

日军转头看向小芳,军棍指向她手里的纸:“你的,手里拿的什么?”

小芳吓得眼泪都快掉了,却还是把纸举起来:“是‘国旗’,俺爹说,这是咱们中国的旗!俺爹也在前线,他说要保护这旗,保护俺们的家!”

顾长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赶紧走过去,蹲下身对小芳说:“小芳,跟太君说,你写的‘家’字怎么写?”

小芳吸了吸鼻子,用手指在地上画:“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豕’,顾先生说,有房子,有猪,就是家。俺想让俺爹早点回家,有房子住,有肉吃。”

日军看着地上的字,又看了看小芳通红的眼睛,突然把军棍收了起来。他喝了口粥,把碗递给保长:“走,没什么问题。下次再敢谎报,你的,死啦死啦的!”

保长愣了愣,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日军狠狠瞪了一眼,只好灰溜溜地跟着走了。看着宪兵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口,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王大娘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蹲在地上捂着脸哭:“俺还以为……还以为这学堂要没了……”

顾长风扶着王大娘,心里又酸又暖。他看向沈墨白,沈墨白正望着墙上的“知行”匾额,眼神里满是欣慰:“《论语》里说‘仁者爱人’,刚才王大娘的哭,小芳的话,都是‘仁’。仁不是大道理,是心里装着别人的苦,装着别人的盼。咱们这学堂,能守住,靠的不是巧言,是这颗‘仁心’。”

林静姝走过来,递给顾长风一块干净的布,让他擦刚才撞到床沿的伤口:“刚才吓死我了,还好有王大娘和小芳。”她的指尖碰到顾长风的胳膊,两人都愣了愣,又赶紧移开,林静姝的耳根又红了,“孩子们都来了,要不今天就教‘信’字吧?教他们写信,给前线的爹写信。”

“好!”顾长风点点头,转身对孩子们笑,“都坐好,今天咱们学‘信’字,学完了,咱们就给爹写信,告诉他们,咱们在学堂好好读书,等着他们回家!”

孩子们欢呼起来,小芳坐在小板凳上,认真地拿着粉笔在报纸上写“信”字,笔画歪歪扭扭,却写得格外用力。王大娘把红薯放在土台子上,红薯的甜香混着墨香、粥香,在晨雾散去的胡同里漫开来,竟有了种倔强的安稳。

沈墨白看着这一幕,轻声对顾长风说:“长风,你看,这就是‘知行合一’——知道要护着孩子,护着典籍,就去做;知道要盼着亲人回家,就教孩子写信。这世道再难,只要这颗‘仁心’还在,这文脉就断不了。”

顾长风点点头,手里握着林静姝给的布,心里暖烘烘的。他知道,日军这次走了,下次还会来,保长也不会善罢甘休,往后的日子,只会更难。但他看着孩子们认真写字的模样,看着王大娘忙碌的背影,看着沈墨白沉稳的眼神,突然觉得,再难也不怕——只要他们还在一起,只要这学堂的晨读声还在,只要这颗“爱人”的心还在,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只是他没注意到,胡同口的树影里,保长正偷偷盯着学堂,手里攥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刚才日军的话,嘴角勾起一抹阴笑——他没放弃,还在等着下一次机会,等着把他们彻底扳倒。

下集预告:保长告密设陷阱,街坊同心护学堂,暗夜筹谋寻生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7P4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破浪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7P4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