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5章 晨霜踏破寻破庙,木作声喧筑学堂

小说: 破浪行   作者:了本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破浪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7P4U/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天还没亮透,胡同里的青石板就结了层薄霜,踩上去咯吱作响。顾长风裹紧了棉袄,手里揣着个热红薯——是林静姝今早特意烤的,还裹了两层粗布,此刻攥在手里,暖得能焐热指尖。他站在学堂门口等沈墨白,抬头望了望天边,只有几颗残星挂在黛蓝色的天幕上,风刮过胡同口的老槐树,落了一地枯枝。

“长风,久等了。”沈墨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肩上挎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地图和罗盘,还特意多带了件厚外套,“城外风大,路上冷,这件你先披上。”

顾长风刚要推辞,就被沈墨白把外套披在了肩上。外套上还带着淡淡的墨香,是沈墨白平日里翻古籍时染上的味道,让他想起在古籍书店第一次见沈墨白的场景——当时沈墨白正坐在窗边,手里拿着本《道德经》,阳光落在书页上,连带着他的侧脸都柔和了不少。

“墨白先生,咱们真能在破庙里办学吗?”顾长风一边走,一边忍不住问。昨晚商量的时候虽然定了主意,可他心里还是有点没底——破庙荒废多年,说不定早就塌了半边,孩子们在里面上课,连遮风挡雨都成问题。

沈墨白从布包里掏出地图,铺在手里借着熹微的晨光看了看:“那庙是我老友十年前弃用的,据说当年香火鼎盛,后来因为战乱,香客少了,才渐渐荒废。我老友去年还去看过,屋顶虽然漏了几块瓦,梁木倒是结实,修一修就能用。”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那庙在半山腰,隐蔽得很,宪兵很少去那边巡查,藏典籍也安全。”

两人出了城,沿着土路往山上走。路上的霜还没化,走起来有些滑,沈墨白年纪大了,脚步慢了些,顾长风就扶着他的胳膊,一步一步慢慢走。走了约莫一个时辰,远处终于出现了破庙的轮廓——红墙己经斑驳,墙头上长了不少杂草,庙门半掩着,门上的“观音庙”三个字也只剩下模糊的痕迹。

“到了。”沈墨白停下脚步,指着破庙说,“就是这里。”

顾长风推开门,里面果然如沈墨白所说,屋顶漏了几块瓦,阳光从破洞里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个个光斑。院子里长着半人高的野草,墙角堆着些断了的木柱,不过正殿的梁木确实结实,没有倾斜的迹象。他走进正殿,里面的观音像己经落满了灰尘,却依旧端庄,供桌上还放着个破旧的香炉,里面插着几根早己熄灭的香。

“这里比我想的好。”顾长风松了口气,转身对沈墨白说,“只要补好屋顶,清理干净院子,再搭几张桌子,就能当学堂了。典籍可以放在偏殿,偏殿的屋顶没漏,还能挡雨。”

沈墨白点点头,走到偏殿门口,推开门仔细看了看:“偏殿的墙很厚实,门也能锁上,藏典籍正好。不过咱们得在偏殿里搭几个木架,把典籍分门别类放好,免得受潮。”他又走到院子里,指着东边的角落说,“那里可以搭个灶台,以后孩子们来上课,就能在这里做饭,不用再跑回城里。”

两人在庙里转了一圈,把该修的地方都记了下来——补屋顶需要瓦和泥,清理院子需要锄头和镰刀,搭桌子和木架需要木料和工具,灶台还需要砖块。顾长风把这些都写在纸上,心里盘算着:瓦和砖块可以去山下的村子买,木料可以找陈启明联系的木工帮忙解决,锄头镰刀这些工具,街坊们家里应该有,可以借来用。

“咱们先下山,跟启明和静姝说一声这里的情况。”沈墨白拍了拍顾长风的肩,“启明那边要是联系好木工,咱们就能尽快开工了。”

两人下山的时候,太阳己经升得很高了,路上遇到不少去城里赶集的村民,见了他们就热情地打招呼。沈墨白跟村民们熟络,还停下来问了问山下村子里瓦和砖块的价格,村民们听说他们要修庙办学,还主动说可以便宜点卖给他们。

回到城里,刚走进胡同,就听见学堂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顾长风加快脚步,走进学堂一看,陈启明正带着两个木工在院子里劈木料,林静姝也在一旁帮忙,把劈好的木料归置好。

“长风,墨白先生,你们回来了!”陈启明放下斧头,擦了擦脸上的汗,“我早上联系了王木工和李木工,他们听说咱们要修庙办学,二话不说就答应来帮忙,还说不要工钱,只要管饭就行。”

王木工放下手里的刨子,笑着说:“顾先生办的学堂是好事,教孩子们认字,还惦记着前线的战士,咱们能帮上忙,是应该的。”

林静姝也走过来,手里拿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包药:“我早上去了城西的药铺,跟掌柜的说了咱们的情况,掌柜的给了我些感冒药和消炎药,还说以后咱们要是需要药,他可以便宜卖给咱们。对了,我还去山下的村子问了,村民们说可以给咱们提供瓦和砖块,后天就能送过来。”

顾长风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暖烘烘的——原本以为会很困难的事,因为大家的帮忙,一下子就顺了不少。他把破庙的情况跟大家说了说,又拿出写好的清单:“补屋顶和搭灶台需要的瓦和砖块,静姝己经联系好了;木料和工具,启明和木工师傅们也能解决;清理院子的锄头镰刀,咱们可以跟街坊们借。我看咱们明天就可以开工,先去庙里清理院子,等瓦和砖块送过来,再补屋顶。”

“好!”大家异口同声地答应下来。

第二天一早,顾长风、沈墨白、陈启明带着几个街坊,还有王木工和李木工,一起去了破庙。王大娘特意煮了一锅红薯粥,让他们带着路上吃,张大爷还把家里的锄头和镰刀都拿来了,说:“这些工具你们尽管用,用完了再还我就行。”

到了破庙,大家立刻分工——顾长风和陈启明带着街坊们清理院子里的野草,了本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沈墨白和木工师傅们检查屋顶的梁木,看看需要换哪些木柱。林静姝则在一旁烧开水,给大家递水喝,还时不时帮着递工具。

院子里的野草长得又高又密,顾长风拿着镰刀,一下一下地割着,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陈启明走过来,递给他一块毛巾:“歇会儿吧,别累着了。”

“没事,早点清理完,就能早点搭桌子。”顾长风擦了擦汗,继续割草,“你看孩子们多期待能来这里上课,咱们得快点把学堂修好。”

陈启明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你啊,就是太执着了。不过也多亏了你这份执着,咱们才能把学堂办起来。”他顿了顿,又说,“对了,我昨天联系了运输队的人,他们说可以帮咱们把孩子们的信带到前线去,不过得等他们下次送物资的时候,大概下月初。”

顾长风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孩子们要是知道信能送到爹手里,肯定会很高兴。”

中午的时候,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吃着带来的红薯和馒头,喝着热开水。王木工咬了口红薯,对沈墨白说:“沈先生,这庙的梁木确实结实,就是有几根木柱有点朽了,得换几根新的。我家里还有些以前剩下的木料,明天我带来,应该够用。”

沈墨白点点头:“那就麻烦王师傅了。屋顶的瓦,静姝说后天就能送过来,到时候咱们就能补屋顶了。”

下午,大家继续干活。顾长风和陈启明清理完院子,又去偏殿打扫,把里面的灰尘都扫干净,还把墙角的蜘蛛网都清掉了。沈墨白则和木工师傅们一起,把朽了的木柱拆下来,准备明天换新的。

夕阳西下的时候,破庙己经焕然一新——院子里的野草被清理干净了,偏殿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屋顶朽了的木柱也拆了下来。大家收拾好工具,准备下山,顾长风回头看了看破庙,心里充满了期待——再过几天,这里就会成为孩子们读书的地方,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会充满生机。

“明天咱们早点来,把新的木柱装上,再等瓦送过来,就能补屋顶了。”顾长风对大家说。

“好!”大家答应着,一起下山了。

回到城里,顾长风刚走进胡同,就看见小芳和几个孩子在学堂门口等着。小芳见了他,立刻跑过来:“顾先生,破庙好看吗?咱们什么时候能去那里上课啊?”

顾长风蹲下身,摸了摸小芳的头:“破庙很好看,咱们再过几天就能去那里上课了。对了,小芳,你的信很快就能送到你爹手里了,运输队的叔叔会帮忙带过去。”

小芳眼睛瞪得大大的:“真的吗?那我再写一封信,让爹知道我很快就能去新学堂上课了!”

“好啊,你写好了,顾先生帮你一起寄给你爹。”顾长风笑着说。

孩子们围在顾长风身边,叽叽喳喳地问着新学堂的事,顾长风耐心地一一回答,心里满是欣慰。他抬头看向沈墨白,沈墨白正对着他笑,眼里满是认可。林静姝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也露出了笑容。

晚上,大家在学堂里商量着后续的工作——明天装新木柱,后天补屋顶,大后天搭桌子和木架,再把典籍搬到偏殿里。顾长风把这些都记在纸上,心里盘算着:再过五天,新学堂就能正式开课了。

“对了,咱们得给新学堂起个名字。”林静姝突然说,“总不能一首叫破庙吧?”

大家都点了点头,开始琢磨起名字来。陈启明说:“叫‘希望学堂’怎么样?寓意着给孩子们希望。”

王大娘摇了摇头:“有点普通,不如叫‘育才学堂’,希望能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顾长风想了想,说:“咱们办学堂,是为了让孩子们既学知识,又学做人,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不如叫‘知行学堂’?取自‘知行合一’,希望孩子们能学以致用,把学到的道理用到生活中。”

“好!这个名字好!”沈墨白第一个赞成,“‘知行合一’,既体现了传统智慧,又符合咱们办学的理念。”

大家都点头赞成,于是新学堂的名字就定了下来——“知行学堂”。

夜深了,大家都回家了,顾长风还在学堂里整理孩子们的信。他把信一一分类,放在一个木盒子里,心里想着:等运输队的人来,就把这些信都寄出去,让前线的战士们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后方好好读书,等着他们回来。

林静姝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姜汤:“别太晚了,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去破庙干活呢。”

顾长风接过姜汤,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滑到心里。他看着林静姝,月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她脸上,显得格外温柔。他突然想起白天在破庙时,林静姝帮他递工具、递水的样子,心里一动,轻声说:“静姝,谢谢你。要是没有你,咱们的学堂也办不起来。”

林静姝的耳根红了,低下头,小声说:“我也没做什么,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她顿了顿,又抬起头,眼里满是坚定,“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跟你们一起面对。”

顾长风看着她的眼睛,心里暖暖的,点了点头:“好,咱们一起面对。”

窗外的月光越来越亮,照亮了学堂里的桌椅,也照亮了桌上的信。顾长风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保长的刁难、宪兵的巡查,还有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但他也知道,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只要守住“知行合一”的理念,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下集预告:知行学堂初开课,宪兵突袭搜典籍,街坊齐心护学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7P4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破浪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7P4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