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五十六章 粗瓷碗里的烟火气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天才双宝:总裁爹地妈咪找到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7PKW/ 章节无错乱精修!
 

厨房的碗柜底层,摞着几只粗瓷碗。碗口边缘磕掉了小豁,碗身印着褪色的蓝菊花,釉面不均匀,摸起来有些粗糙。罗家荣第一次用它盛粥时,总觉得碗沿扎嘴,偷偷换了精致的白瓷碗。

“这碗得用。”外婆端着刚蒸好的玉米糊糊进来,把粗瓷碗往他面前推了推,“你太爷爷当年就用这碗吃饭,从土改吃到分田,一用就是西十年。”

罗家繁拿起一只粗瓷碗,对着光看,碗壁上有细密的冰裂纹,像冻住的河水。碗底印着个模糊的“福”字,是用青花料手写的,笔锋歪歪扭扭,却透着股实在的暖。“这是买的吗?”

“是你太爷爷自己烧的。”外公蹲在灶前添柴,火苗舔着锅底,映得他脸上发红,“他年轻时在窑厂当过学徒,烧不好细瓷,就专烧这种粗瓷碗,说‘庄稼人吃饭,要的是瓷实,不是花哨’。”

碗柜最里面,藏着只特别小的粗瓷碗,只有巴掌大,碗身上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小人,像个举着锄头的农民。“这是给你妈小时候用的。”外婆把小碗拿出来,用布擦了擦,“她刚学会自己吃饭,总把碗摔地上,你太爷爷就给她烧了这只,说‘粗瓷经摔,就像咱娃,得皮实点’。”

罗家荣捏着小碗的碗沿,突然发现碗底有个小小的指印,是褐色的,像没擦干净的泥。“这是太爷爷的手印吗?”

“是他烧碗时按的,”外婆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朵花,“他说‘留个印,就知道是咱家的碗’。后来你妈把这碗带到城里,搬家时摔了个豁,她哭了半宿,非要我用胶水粘好。”

那天中午,外婆用粗瓷碗盛了红薯粥,又端上腌萝卜条和咸豆角。罗家繁舀了一勺粥,粗瓷碗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烫得人心里发暖。粥的甜混着粗瓷的土腥味,竟比白瓷碗盛的多了份踏实。

“这碗能吸味儿。”外婆看着他喝粥的样子,“你太爷爷说,粗瓷的毛孔大,能把粮食的香吸进去,越用越有味道。就像庄稼人,看着糙,心里装着的全是土地的劲儿。”

下午,罗家荣学着太爷爷的样子,在粗瓷碗里种了颗大蒜。他说“让碗也尝尝长东西的滋味”。阳光透过窗户落在碗里,蒜瓣的白和碗身的蓝菊花映在一起,竟有种特别的好看。

外婆找出张老照片,是太爷爷蹲在灶台前,手里捧着只粗瓷碗,正往嘴里扒饭。碗沿的豁口和他们现在用的一模一样,灶台上还摞着几只,冒着热气。“他总说,吃饭不用看碗好不好,要看碗里的东西实不实。”

罗家繁把那只带指印的小碗摆在书桌前,里面插了支干麦穗。他突然觉得,这些粗瓷碗哪是碗啊,是太爷爷用泥土和火,捏出来的日子——有烟火气,有汗水味,有摔不坏的韧劲。它们盛过饥荒年的野菜粥,盛过丰收时的白米饭,盛过一代人的辛苦,也盛着几代人的安稳。

晚上吃饭时,罗家荣主动拿起粗瓷碗,大口喝着粥说:“这碗盛的粥,比糖还甜。”

是啊,甜的不是碗,是碗里装着的、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甜。就像那粗瓷上的冰裂纹,看着是伤,其实是岁月给的勋章,让每个用它吃饭的人都记得:日子再难,也得有口热饭;生活再糙,也得有份盼头。

月光落在碗柜里的粗瓷碗上,釉面的冰裂纹像撒了把碎银。罗家繁仿佛看见,太爷爷捧着粗瓷碗,坐在灶台前,碗里的热气模糊了他的脸,却把那声“吃饭了”,烙在了时光里,成了最暖的召唤。

南宫潇斌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7PK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天才双宝:总裁爹地妈咪找到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7PKW/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