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荡的清晨,被氤氲的水汽和清脆的鸟鸣唤醒,本该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但对于寄人篱下、心怀警惕的川军残部而言,这份宁静却显得格外压抑,仿佛暴风雨前虚假的平静。
一夜无话,但无人安眠。轮流守夜的战士眼睛布满血丝,紧握的枪械从未离手。张抗几乎一夜未合眼,脑中反复推演着各种可能,那枚冰冷的菊花徽章和军统通行证如同梦魇般在眼前挥之不去。冯黑子豪爽的笑容背后,总让他感觉隐藏着某种难以捉摸的东西。
天刚蒙蒙亮,冯黑子就派人送来了热腾腾的鱼汤和杂面饼子,热情依旧,关怀备至。但川军众人只是默默接过,道谢的话都带着几分疏离和戒备。
靳继忠找到冯黑子,表达了谢意,同时也委婉提出,队伍伤员需要静养,船只也需要时间彻底修复,希望能在此多叨扰几日。
冯黑子大手一挥,满口答应:“靳团长太见外了!尽管住下!把这里当自己家!需要什么,尽管开口!俺们这别的没有,鱼管够!”他甚至还主动提出可以派队里的“郎中”帮忙看看伤员。
这个提议被靳继忠以“不敢再劳烦”为由婉拒了。葛薇的医术他们信得过,更重要的是,不能让不明底细的人接触伤员,尤其是重伤昏迷的周大虎。
回到住处,靳继忠、张抗、杨彪再次碰头。
“怎么样?有什么发现?”靳继忠压低声音问道。
杨彪摇了摇头:“守了一夜,外面安静得很,没啥动静。但俺总觉得暗处有眼睛盯着咱们。”
张抗则看向了刚刚溜回来的黑娃和王长生。这两人按照吩咐,天没亮就借口“熟悉环境”、“帮忙干活”,混到了荷花淀的百姓和普通队员中间。
“连长,团长,”黑娃凑过来,声音压得极低,小脸上带着兴奋和困惑,“俺跟几个老渔民唠嗑,他们说……冯队长是大概一年前来的,一来就拉起了队伍,打鬼子确实不含糊,收拾了好几股湖匪,对百姓也还行,不许手下抢东西。但是……”
“但是什么?”张抗追问。
“但是他们说,冯队长手下有几个人,特别凶,不怎么跟外人说话,经常神出鬼没的,有时候半夜划船出去,不知道干啥。老百姓都有点怕那几个人。”黑娃说道。
王长生补充道:“俺去帮他们修船,听两个队员偷偷抱怨,说……说冯队长啥都好,就是太听‘赵先生’的话了。”
“赵先生?”靳继忠和张抗对视一眼,“什么赵先生?”
“不知道具体叫啥,”王长生摇摇头,“就听他们嘀咕,说是个戴眼镜的、像个教书先生的人,不常露面,但冯队长好像很敬重他,大事都听他拿主意。”
一个神秘的“赵先生”?冯黑子背后还有高人?这让情况更加复杂了。
“还有别的吗?”张抗问。
黑娃想了想,又说:“哦,还有一个事。俺假装好奇,问他们咋知道俺们来了南阳湖,还知道俺们缺粮。一个喝多了的老兵说漏了嘴,说……说是前两天,‘上面’传下来的消息,让留意从微山湖方向过来的溃兵,特别是穿川军衣服的。”
“上面?”张抗的心猛地一沉,“哪个上面?”
“他没说,俺再问,他就警觉了,岔开话题了。”黑娃懊恼地说。
消息虽然零碎,但拼凑起来,却勾勒出一幅令人不安的图景:冯黑子的队伍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他们背后似乎有一个隐秘的指挥系统,而且早就注意到了川军的动向,甚至可能一首在等待或者说“引导”他们的到来。
那个送粮的老渔夫,马坡镇的“巧合”遭遇,此刻看来,都充满了刻意安排的痕迹。
“这个冯黑子,恐怕真不是单纯的湖匪游击队。”靳继忠的脸色难看至极,“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拉我们入伙?还是……另有所图?”
“恐怕图谋不小。”张抗沉吟道,“那个‘赵先生’是关键。还有,他们和给我们传递消息的‘上面’,以及军统、日本特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冯黑子爽朗的笑声由远及近:“靳团长!张连长!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几人立刻停止交谈,恢复常态迎了出去。
只见冯黑子带着两个手下大步走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刚接到外面的兄弟传回来的消息!你们川军的主力!有下落了!”
“什么?!”靳继忠浑身一震,激动得差点失态,“在哪?主力怎么样了?”
张抗也是心中一紧,紧紧盯着冯黑子。
“在鲁南!抱犊崮一带!”冯黑子语气肯定,“听说重新整编了,补充了兵员弹药,正准备和小鬼子大干一场呢!这下好了,你们可以归队了!”
这个消息如同巨石入水,在川军众人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找到了主力!可以归队了!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张抗却敏锐地捕捉到冯黑子眼中一闪而过的、难以言喻的神色,南派的神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那似乎不是纯粹的替他们高兴,反而带着一丝……如释重负?或者说,是某种目的达成的满意?
而且,消息来源是哪里?可靠吗?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传来如此“及时”的消息?
靳继忠激动过后,也迅速冷静下来,沉声问道:“冯队长,这消息确切吗?来源是?”
“绝对确切!”冯黑子拍着胸脯,“是俺们一个在鲁南做买卖的交通员带回来的,千真万确!他还说,你们原122师的王铭章师长虽然殉国了,但新任师长姓赵,也是条好汉,正广收旧部呢!”
连新任师长姓赵都知道?这消息详细得有些过分了。
“太好了!多谢冯队长!”靳继忠压下心中的疑虑,满脸感激,“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多打扰了,尽快收拾,前往鲁南归队!”
“哎,不急在这一时!”冯黑子连忙摆手,“弟兄们伤还没好利索,船也没修好。这样,俺派人去给你们搞几张通行证和路线图,那边现在鬼子封锁得严,没这玩意儿寸步难行!最多两天,准能办好!你们正好趁这功夫好好休整一下!”
这个提议合情合理,甚至可以说是雪中送炭。靳继忠找不到理由拒绝,只能再次道谢。
冯黑子又热情地寒暄了几句,便带着人匆匆离开了,说是去安排办理通行证的事情。
冯黑子一走,棚屋内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
“你们怎么看?”靳继忠看向张抗和杨彪。
“太巧了!”杨彪首接嚷道,“俺咋觉得这老冯急着送咱们走呢?”
张抗点了点头,神色严峻:“团长,彪子说得对。消息是真是假暂且不论,冯黑子急于给我们提供方便,催我们离开的意图非常明显。这反而印证了我们的猜测——荷花淀不是久留之地,他们可能有什么计划,或者怕我们留下会发现什么秘密。”
“那个‘赵先生’……”靳继忠沉吟道,“还有通行证……他们到底什么来路,能搞到鬼子的通行证?”
“恐怕不是鬼子的通行证。”张抗缓缓说道,他想起了那张盖着军统关防的空白通行证,“我怀疑,他们和重庆方面,有着极深的联系。甚至可能,冯黑子就是军统的外围武装或者别动队。”
这个猜测让靳继忠倒吸一口凉气。如果真是这样,那之前的种种疑点似乎都能解释得通了——军统早就注意到了他们这支“失控”的川军残部,试图通过冯黑子进行接触、控制或者……清理?那枚菊花徽章代表的日本特务机构,在其中又扮演什么角色?混乱的敌我关系让靳继忠感到一阵头痛和心寒。
“那我们怎么办?鲁南还去不去?”杨彪问道。
“去!为什么不去!”靳继忠眼中闪过决绝,“不管是刀山火海,只有找到主力,咱们才算真正有了根!但这条路,绝不能按照冯黑子画的走!”
“团长的意思是?”
“将计就计!”靳继忠压低声音,“冯黑子不是要给我们通行证和路线图吗?我们收下!但走不走,什么时候走,怎么走,得由我们自己决定!这两天,想办法摸清那个‘赵先生’的底细,搞清楚冯黑子背后的真正目的!同时,做好随时强行突围的准备!”
计划定下,众人分头准备。表面上一片和谐,川军士兵们“感激”地接受着冯黑子部送来的食物和帮助,忙着修船治伤。暗地里,侦察、试探、准备工作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张抗试图利用各种机会接近冯黑子队伍的核心层,但那些人警惕性极高,口风很紧。黑娃和王长生继续从底层队员和百姓那里套话,收获甚微,只隐约得知“赵先生”住在荷花荡更深处一个独立的小岛上,很少露面,由冯黑子的绝对心腹守卫。
时间一点点过去,距离冯黑子承诺的“两天”期限越来越近。那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也越来越强烈。
第二天傍晚,冯黑子果然亲自来了,带来了几张盖着红色印章的“良民证”和一份手绘的路线图。
“靳团长,都办妥了!”冯黑子笑着将东西递过来,“沿着这条路线走,避开主要关卡,最多五天,就能到抱犊崮地界!”
靳继忠接过东西,仔细看了看,印章模糊,路线图也画得粗糙,真伪难辨。他脸上堆起笑容,连连道谢:“太好了!冯队长,你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大恩不言谢,日后必有厚报!”
“哈哈,靳团长客气了!都是抗日兄弟,应该的!”冯黑子笑道,“那你们准备何时动身?俺派人送你们出荡子?”
“明天一早就走!”靳继忠回答得干脆利落,“不敢再劳烦弟兄们送了,我们自己能出去。”
“也好。”冯黑子点点头,似乎对靳继忠的识趣很满意,“那俺就不远送了,预祝弟兄们一路顺风,早日归队!以后若有需要,随时回来!”
又虚伪地客套了一番,冯黑子便带人离开了。
棚屋内,靳继忠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变得冰冷无比。
“通知下去,今夜凌晨三点,准时出发!方向,不是鲁南,是向西!进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7RO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