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初雪落得轻柔,给红旗生产大队的田野裹上了一层薄纱。苏晚站在棉种基地的选址地 —— 村西头的平整地块上,手里捧着一份土壤检测报告,指尖拂过报告上 “适宜育苗” 的字样,心里满是期待。这片地是公社特批的,靠近水源,土层深厚,之前种过玉米,经灵泉水改良后,肥力比普通地块高了三成,正好用来建育苗棚。
“风大,快把围巾系紧。” 陆霆琛走过来,把枣红色的围巾重新给她绕了两圈,指尖触到她微凉的耳尖,“军区的工程队己经在路上了,带来了搭建育苗棚的钢材和塑料膜,今天就能开始搭骨架。”
苏晚抬头看向远处,几辆军用卡车正缓缓驶来,车斗里装着锃亮的钢材,战士们穿着棉军装,坐在车厢两侧,脸上带着干劲。她转头看向身边的棉生 —— 小家伙刚满一岁,穿着刘奶奶做的虎头棉鞋,裹着浅蓝的棉外套,正扶着陆爷爷的手,踉踉跄跄地在雪地里踩脚印,嘴里含糊地喊着 “雪雪”,偶尔弯腰抓起一把雪,往嘴里塞,惹得陆爷爷赶紧拉住:“棉生乖,雪不能吃,冻肚子。”
“棉生,看妈妈这里!” 苏晚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用棉花做的小棉桃玩具,晃了晃,“这是给基地育苗用的‘小宝贝’,以后咱们要在这里种好多棉苗,送给各个村子好不好?”
棉生眼睛亮了,挣脱陆爷爷的手,跌跌撞撞地跑过来,抓住小棉桃玩具,嘴里清晰地喊出 “棉苗”—— 这是他最近刚学会的词,每天听苏晚和陆霆琛聊基地,不知不觉就记在了心里。苏晚惊喜地抱起他,在他脸颊上亲了一口:“咱们棉生真聪明!以后就是基地的‘小帮手’啦!”
正说着,李队长和张家庄的老支书一起赶来,手里还提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各村凑的棉籽样品。“苏同志,陆团长!这是八个村子选的优质棉籽,都晒得干透了,您看看能不能用。” 李队长把布包递过来,脸上带着几分紧张,“俺们都盼着基地能早点建成,明年春天就能种上新棉种了。”
苏晚打开布包,抓起一把棉籽 —— 颗粒,泛着健康的浅褐色,是去年丰收时精心挑选的。她笑着说:“这些棉籽都很好,我会先在空间…… 先在育苗棚里试种,选出最好的品种,明年春天就能分给大家。”
陆霆琛补充道:“工程队今天搭完育苗棚的骨架,明天就开始铺塑料膜和保温层,保证棚内温度能稳定在十五度以上,不耽误育苗。”
老支书看着眼前的地块,感慨地说:“俺们张家庄的人都商量好了,等基地需要帮忙,俺们随叫随到!除草、浇水、翻地,啥活都能干!”
就在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时,村东头的老周叔突然匆匆赶来,脸上带着几分急色:“苏同志,陆团长!这基地选址…… 能不能再换换?这片地底下,埋着俺家祖辈的坟茔,俺实在不忍心让推土机轧过去……”
气氛瞬间安静下来。这片地是公社选的,之前也排查过,没听说有坟茔,想来是年代久远,渐渐被遗忘了。李队长皱了皱眉:“老周叔,这地都定了,工程队都来了,再换地来不及啊……”
老周叔的眼圈红了,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俺知道俺这事来得突然,可那是俺爷爷、太爷爷的坟,俺不能让他们在地下不安宁……”
苏晚赶紧拉住老周叔的手,轻声说:“周叔您别着急,地可以换,咱们再找合适的地块,不能让您为难。” 她转头对陆霆琛说,“村南头还有一片地,之前种过红薯,土层也厚,就是离水源远了点,咱们可以修条水渠,把水引过去。”
陆霆琛立刻点头:“我这就让工程队去村南头勘察,水渠的事我联系公社,申请水利补助,保证不耽误育苗。”
老周叔没想到苏晚这么痛快,激动得握住她的手:“苏同志,俺真是太谢谢你了!以后基地有啥活,俺第一个来!俺家小子也能来帮忙,他年轻,有力气!”
旁边的社员们也纷纷说:“村南头的地好,俺们可以帮着修水渠!”“俺家有锄头、铁锹,明天就带来!”
一场选址风波,在苏晚的耐心和村民的互助中顺利解决。当天下午,工程队勘察完村南头的地块,确定符合育苗要求;第二天一早,社员们就自带工具赶来,和战士们一起修水渠 —— 男人们挖渠沟,女人们抬土、平整,王大妈还带着几个妇女,在工地旁支起了灶台,给大家煮姜糖水和玉米粥,暖乎乎的汤水下肚,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棉生也成了工地上的 “小明星”。他穿着虎头棉鞋,跟在陆爷爷身后,手里拿着一个小铲子,有模有样地在渠边铲土,虽然每次都只铲起一点点,却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有次他看到战士叔叔扛着钢材,还跑过去想帮忙,结果被钢材的重量吓了一跳,赶紧躲到陆霆琛身后,惹得战士们都笑说:“这小娃真是咱们的‘小战友’!”
十二月初,育苗棚和水渠终于建成。三座崭新的育苗棚并排立在村南头,白色的塑料膜在阳光下泛着光,棚内搭建了分层育苗架,灵泉水通过新修的水渠,引到棚内的蓄水池里,恒温设备也安装调试完毕,就等着播种育苗了。
苏晚和陆霆琛带着棉生,第一次走进育苗棚。棚内温暖如春,比外面高了近二十度,苏晚从帆布包里拿出用灵泉水稀释的营养液,倒入喷雾器里,对陆霆琛说:“这些棉籽先用营养液泡一夜,能提高发芽率,明天就能播种了。”
陆霆琛接过喷雾器,帮她调试开关:“我己经跟地区农业局说了,他们会派技术员来指导,以后咱们的育苗技术,还能编成手册,发给各个村子。”
棉生在棚内的小路上走着,伸手摸了摸育苗架,嘴里喊着 “棉苗长”,苏晚笑着把他抱起来,让他看手里的棉籽:“这是棉籽,明天种在土里,过几天就会长出小芽,变成绿油油的棉苗,好不好?”
棉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抓住一颗棉籽,小心翼翼地攥在手里,像是在守护宝贝。
接下来的日子,苏晚每天都泡在育苗棚里。她先用灵泉水浸泡棉籽,再将泡好的棉籽播进装有营养土的育苗盘里,然后用喷雾器喷洒营养液,每个步骤都做得格外细致。陆霆琛每天下班都会来帮忙,给育苗棚检查温度和湿度,偶尔还会带些军区食堂做的点心,给苏晚补充体力。
陆爷爷则每天带着棉生来看棉苗,教小家伙认识 “发芽”“长叶” 的过程。有天早上,棉生发现育苗盘里冒出了嫩绿的小芽,兴奋地拉着陆爷爷的手喊:“芽芽!棉芽芽!” 陆爷爷赶紧把苏晚叫来,看着破土而出的棉苗,眼里满是欣慰:“好啊!好啊!咱们基地的第一批棉苗,终于长出来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各个村子,老支书和李队长第一时间赶来,看着育苗棚里绿油油的棉苗,激动得连连说:“苏同志,你真是有本事!这棉苗长得比普通的壮实多了,明年肯定是个好收成!”
就在基地育苗顺利进行时,纺线厂也传来了好消息。李队长利用基地培育的优质棉絮,开发出了高端棉制品 —— 手工棉被和棉毯。棉被用的是三层新弹的棉絮,蓬松柔软,盖在身上轻便又暖和;棉毯则用苏晚设计的 “缠枝棉纹” 图案,染成浅蓝和米白的颜色,看起来高档又雅致。
地区百货公司的采购员来看过样品后,当场订了五百床棉被和三百条棉毯,说要放在春节专柜销售。王大妈一边给棉被缝边,一边跟旁边的妇女说:“俺们这棉被,比城里的‘老字号’还好!俺缝了三十年被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棉絮!”
刘奶奶则负责在棉毯的边角绣上小棉花图案,她的手很巧,绣出的棉花栩栩如生,采购员看到后,特意多订了五十条,说要作为 “限量款” 卖。
小学的寒假到了,苏晚组织农业实践课的孩子们来基地研学。赵小宇带着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走进育苗棚,看着绿油油的棉苗,眼里满是好奇。苏晚给他们讲解棉苗的生长过程,教他们怎么辨别棉苗的好坏,还让每个孩子都试着给棉苗喷洒营养液。
“苏老师,这棉苗以后会长到多高啊?” 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问,手里拿着小喷雾器,小心翼翼地对着棉苗喷洒。
“能长到一人高呢,” 苏晚笑着说,“秋天的时候,会开出淡紫色的花,然后结出雪白的棉桃,到时候咱们一起摘棉花,好不好?”
“好!”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清脆得像春日的鸟鸣。赵小宇则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棉苗的生长情况,他抬头对苏晚说:“苏老师,明年春天,我们‘希望田’也要种基地的棉种,我保证能种得比今年还好!”
苏晚摸了摸他的头:“老师相信你,你肯定能做到。”
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基地的第一批棉苗己经长到了三寸高,叶片浓绿,根系发达,达到了移栽标准。苏晚和陆霆琛决定,给八个村子的支书都送些棉苗样品,让他们提前熟悉育苗技术。
送棉苗那天,老支书特意留他们吃饭,桌子上摆着用基地棉絮做的棉被,盖在身上暖和极了。老支书感慨地说:“苏同志,陆团长!要是没有你们,俺们村这辈子都种不上这么好的棉花!明年春天,俺们肯定按你教的方法种,保证不辜负这么好的棉苗!”
从张家庄回来的路上,棉生在车里睡着了,小手里还攥着一颗棉籽 —— 是老支书特意给他的,说让他 “留个念想”。苏晚靠在陆霆琛肩上,看着窗外的雪景,心里满是幸福:“你看,咱们的基地终于有成果了,明年春天,各个村子都能种上优质棉种,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嗯,” 陆霆琛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明年基地正式运营,我想请张局长来参加奠基仪式,再把咱们的育苗技术推广到全地区,让更多农民受益。”
回到家,陆爷爷己经煮好了小年的糖瓜,金黄的糖瓜挂在绳子上,甜香扑鼻。他看着苏晚手里的棉苗样品,笑着说:“俺的晚丫头真是能干!以后咱们家的棉生,也要跟着你学种地,做个踏实的庄稼人。”
棉生被糖瓜的香味吵醒,揉着眼睛喊 “糖糖”,陆爷爷赶紧取下一小块,喂到他嘴里,小家伙吃得小嘴吧唧响,脸上沾了不少糖霜,像个小花猫。
除夕那天,全家一起贴春联。陆爷爷写的 “棉苗茁壮迎新春,基地兴旺庆丰年” 贴在院门上,苏晚剪的棉花图案窗花贴在窗户上,棉生穿着新的虎头棉服,被陆霆琛抱着,手里拿着一个小灯笼,在院子里跑来跑去,雪球跟在他身后,摇着尾巴,场面温馨极了。
年夜饭桌上,摆满了菜:用空间灵泉水炖的鸡汤,肉质鲜嫩;陆霆琛从军区食堂订的酱肘子,酱香浓郁;王大妈送来的猪肉白菜饺子,皮薄馅大;还有刘奶奶做的八宝饭,香甜软糯。电视里放着春节联欢晚会,虽然是黑白画面,却满是热闹的气息。
“来,咱们干杯!” 陆霆琛举起酒杯,里面是温热的米酒,“祝咱们新的一年,基地顺利运营,棉生健康长大,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干杯!” 苏晚和陆爷爷也举起酒杯,棉生则拿着一个小勺子,在碗里舀着饺子馅,吃得不亦乐乎,偶尔还会举起勺子,给苏晚喂一口,惹得全家都笑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苏晚和陆霆琛带着棉生,去给社员们拜年。王大妈给了棉生一个红封包,里面装着十块钱,说 “祝棉生长命百岁,以后当个好农民”;刘奶奶给棉生塞了一双新做的虎头鞋,“新年穿新鞋,步步走得稳”;李队长则带着纺线厂的妇女们,送来一床新做的棉毯,上面绣着 “棉生健康” 西个字,是大家一起绣的。
从社员家回来,苏晚抱着棉生,陆霆琛牵着雪球,走在积雪未化的小路上。阳光透过树枝洒在雪地上,泛着金色的光芒。苏晚靠在陆霆琛肩上,看着怀里的棉生,心里满是安宁。
“陆霆琛,” 她轻声说,“你说,等棉生长大了,会不会记得,他小时候跟着咱们一起建基地、种棉苗的日子?”
“会的,” 陆霆琛握住她的手,眼神里满是温柔,“他会记得这片土地的温暖,记得大家的互助,记得劳动的可贵。我们会把这些故事讲给他听,让他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是靠一双手、一颗心,慢慢拼出来的。”
苏晚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新的一年,棉种基地会正式奠基运营,更多的村子会种上优质棉花;纺线厂的高端棉制品会打开更广阔的市场,成为地区的名牌;小学的农业实践课会帮助更多孩子爱上土地;棉生会学会更多的话,认识更多的农作物,长成一个温暖、踏实的小男子汉。
回到家,苏晚进入空间,看着育苗室里新培育的高产棉种,翠绿的幼苗带着灵泉的光泽;灵泉边的陶瓮里,用灵泉水泡的营养液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恒温储存间里的棉籽整齐地堆放在货架上,干燥。这方小小的空间,不仅是她末世里的避难所,更是她今生幸福生活的助力,是这片土地繁荣的希望。
陆霆琛抱着棉生,走进空间,棉生看到育苗室里的棉苗,立刻挣脱他的手,踉踉跄跄地跑过去,伸手摸了摸棉苗的叶子,嘴里喊着 “棉苗好”。苏晚和陆霆琛看着他的样子,都笑了,陆爷爷也走了进来,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地说:“想当年,我打仗的时候,哪敢想能有这么好的日子?现在有基地,有工厂,有学校,还有这么可爱的重孙子,这辈子值了!”
窗外的阳光洒进来,给空间里的棉苗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陆霆琛抱着棉生,苏晚靠在他肩上,陆爷爷坐在旁边看着他们,雪球趴在脚边,安静地看着远方。这就是苏晚重生后最想要的生活 —— 有爱人陪伴,有家人守护,有朋友关怀,有一方小小的空间助力,在这个和平而温暖的年代里,用爱与坚守,让日子像棉苗一样,茁壮、坚韧、充满无限希望。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末世战神重生七零:糙汉军官,宠(http://www.220book.com/book/7S3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