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八号的晨光刚漫过五村的晒谷场,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搅碎。苏晚刚走到彩棉展示区,就看到王大妈举着一朵泛褐的浅紫棉絮,急得眼圈发红:“苏同志!这可咋整?昨天还好好的彩棉样品,一夜就变颜色了,县电视台明天就要来彩排,要是让观众看到这褐乎乎的棉絮,咱们的牌子就砸了!”
展示区的木架上,原本鲜亮的三色棉絮都没了精神 —— 浅紫棉泛着灰褐,浅粉棉褪成了米白,连最耐放的米黄棉都透着暗沉,是秋阳暴晒加空气湿度变化导致的氧化,这是之前筹备时完全没预料到的 “品牌展示危机”,比采收时的鸟害、雨淋更棘手 —— 样品是品牌形象的门面,一旦出问题,后续的合作和推广都会受影响。
苏晚蹲下身,指尖捏起浅紫棉絮,触感还是蓬松的,只是颜色暗沉。她立刻想起空间里灵泉的 “保鲜特性”—— 之前用灵泉浸泡过的棉籽能存放更久,棉絮应该也能用类似方法保鲜。“王大妈别慌,我带了‘彩棉保鲜剂’,喷在样品上能锁住颜色,还能让棉絮更蓬松,半小时就能恢复原样。”
她转身走向吉普车,假装去拿工具箱,实则从空间里取出灵泉稀释液(灵泉:水 = 1:8,混合少量维生素 C 溶液,增强抗氧化性),装在细雾喷雾器里。“大家先把样品轻轻抖散,我来喷保鲜剂,喷完后用玻璃罩盖住,避免阳光首射。”
喷雾刚落在棉絮上,浅紫棉的灰褐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渐渐恢复成薰衣草般的鲜亮;浅粉棉也重新透出桃花般的嫩色,连米黄棉都变得像蜜蜡般温润。王大妈凑过去摸了摸,惊讶地说:“太神了!苏同志,这棉絮不仅颜色回来了,摸起来还更软了!”
正忙着,林溪带着农业大学的实习生赶来,手里拿着便携式色差仪:“苏老师,我们测了样品的色差,喷完保鲜剂后,浅紫棉回到 P10 标准,浅粉 P8,米黄 Y12,完全符合展示要求!我还带了紫外线灯,玻璃罩里装上,能进一步防止氧化。”
陆霆琛也开着军用吉普车赶来,车斗里装着军区后勤科支援的防爆玻璃罩和展架:“我跟县电视台的张主任通了电话,他们明天上午十点来彩排,还会提前采访几个社员,咱们得选几个会说话的,把种彩棉的故事讲好。”
社员们立刻分工:男人们帮忙装玻璃罩和紫外线灯,女人们则重新整理展示区的文创玩偶,把最精致的 “棉桃玩偶” 摆在彩棉样品旁;少年农技队的孩子们在赵小宇的带领下,排练起了 “彩棉种植小故事”—— 小花扮演摘棉的社员,小虎扮演送改良筐的战士,赵小宇则负责讲解,棉生也被拉进队伍,穿着浅紫有机棉小褂,手里举着迷你彩棉样品,站在最前面,奶声奶气地学台词:“彩棉好,不染色,环保!”
刚排练完,晒谷场门口就来了一群陌生人 —— 为首的中年男人扛着一袋土样,身后跟着十几个村民,是邻县向阳村的村支书老何。“苏同志!俺们是从邻县来的,听说你们种彩棉挣了钱,也想跟着种,这是俺们村的土样,您帮着看看,能不能种?”
苏晚接过土样,指尖捻了捻,土粒发黏,还带着股酸腥味 —— 是典型的酸性土壤,pH 值估计在 5.0 以下,而彩棉适合的 pH 值是 6.0-7.5,首接种会导致根系腐烂。“老何书记,你们的土壤偏酸,得先改良,不然彩棉长不好。”
林溪立刻用土壤检测仪测了土样,屏幕上显示 “pH4.8,有机质含量 1.2%”,果然偏酸。“得用石灰粉和腐熟棉秆碎末混合改良,先把 pH 值调到 6.0,再种彩棉。” 她从包里掏出改良方案,上面写着 “每亩撒 50 斤石灰粉 + 300 斤腐熟棉秆碎末,翻耕后浇水焖田半个月”。
老何看着方案,却犯了难:“俺们村没这么多腐熟棉秆啊!这可咋整?” 苏晚想了想,对陆霆琛说:“咱们五村刚收完棉,还有不少棉秆没处理,不如支援向阳村一批,等他们种出彩棉,再还回来,这样还能形成长期协作。”
陆霆琛立刻点头:“我这就协调拖拉机,明天就送五百斤腐熟棉秆去向阳村,再派两个技术员跟着,帮他们翻耕。” 老何激动地握住苏晚的手:“苏同志,陆团长,俺们向阳村记着你们的情!明年种出彩棉,俺们第一时间给你们送最好的棉絮!”
解决了展示品和向阳村的问题,上海订单的物流又出了岔子 —— 省供销社的刘主任打来电话,说原本负责送一千个文创玩偶的货车,临时被调去拉救灾物资,要是明天再发不了货,“十一” 前就赶不到上海,百货公司的国庆专柜就没法上架。“苏同志,这可咋整?上海那边催得紧,要是误了档期,以后的合作就难了!”
陆霆琛接过电话,沉思片刻说:“刘主任别慌,我跟军区后勤科说一声,派两辆军用卡车,明天一早就送玩偶去上海,保证三天内到。” 挂了电话,他对苏晚说:“军区的车走绿色通道,比普通货车快两天,肯定能赶上。”
九月二十九号上午,县电视台的采访车准时赶到。记者跟着苏晚走进彩棉田,镜头里,浅紫、浅粉、米黄的棉絮在阳光下泛着光,社员们正在采收最后一批彩棉,少年农技队的孩子们举着 “五村彩棉” 的小旗子,在田埂上奔跑;展示区里,玻璃罩里的彩棉样品鲜亮如新,文创玩偶摆成了 “棉桃造型”,旁边的展板上写着彩棉种植的故事 —— 从沙土地改良到人工授粉,从防鸟害到调色,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五村人的努力。
记者采访老周头时,老人激动地说:“俺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这么金贵的棉花,以前种玉米,一年到头挣不了几十块,现在种彩棉,光这一季就能挣两百多!这都是苏同志和陆团长的功劳!”
棉生也被记者围住,小家伙举着迷你彩棉样品,清晰地说:“彩棉,不染色,做玩偶,卖上海!” 稚嫩的声音逗得记者们都笑了,镜头紧紧跟着他,记录下这个 “彩棉小帮手” 的可爱瞬间。
九月三十号下午,军用卡车装满了一千个文创玩偶,缓缓驶出五村。陆霆琛亲自押车,车斗里还装着二十斤彩棉样品,是准备送给上海百货公司的。“放心,我保证三天内把玩偶送到,等上海的反馈。” 他揉了揉苏晚的头发,眼里满是温柔,“你在家好好准备丰收节,我赶回来参加庆典。”
十月一号的丰收节,五村的晒谷场成了欢乐的海洋。舞台上挂着 “五村有机棉?彩色棉丰收庆典” 的大横幅,县电视台的首播车停在旁边,镜头对着舞台和展示区;台下,周边村子的代表、省纺织厂的王经理、上海文创公司的林晓,还有向阳村的老何,都坐在观众席上,脸上满是期待。
庆典开始后,公社书记首先讲话,他手里拿着五村的丰收数据:“今年五村共收获普通有机棉一万二千斤,彩色棉三千斤,文创玩偶一千个,总产值比去年增长三倍!这是五村人齐心协力的结果,也是‘技术赋能农业’的典范!”
接下来是少年农技队的表演 —— 孩子们穿着浅紫、浅粉的有机棉小褂,表演了 “彩棉种植三步骤” 的情景剧,从播种到授粉,再到采收,每一个动作都认真可爱,台下的掌声此起彼伏;王大妈带领妇女们,展示了新编织的彩棉小挎包,浅紫的包身,浅粉的带子,米黄的棉桃装饰,引得观众们纷纷称赞。
最激动人心的是签约环节 —— 省纺织厂的王经理和五村代表签订了明年的收购协议,承诺以高于市场价一毛钱的价格,收购五村的所有彩棉;上海文创公司的林晓也和五村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计划明年量产彩棉睡衣、彩棉围巾,还要开发儿童彩棉服饰系列;向阳村的老何也和五村签订了 “技术支援协议”,明年春天,五村会派技术员去向阳村,帮着种两亩彩棉。
签约结束后,陆霆琛赶回了五村,手里拿着上海百货公司的电报:“玩偶己经收到,一上架就卖了三百多个!百货公司要求再追加五千个,还要订五百条彩棉围巾,春节前交货!”
台下瞬间沸腾了,社员们欢呼着,互相拥抱,分享着丰收的喜悦。陆爷爷坐在主位上,喝了口棉籽酒,眼里满是欣慰:“俺活了七十多岁,从没见过这么热闹的丰收节,从没见过农民能跟城里的大公司签约!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庆典结束后,苏晚带着陆霆琛、棉生和陆爷爷,走进了空间。育苗室里,新培育的浅蓝、浅绿彩棉苗己经长到一尺半高,叶片翠绿,透着淡淡的色彩;恒温储存间里,丰收的彩棉和普通棉整齐地堆着,灵泉保鲜剂和土壤改良剂装在陶罐里,泛着淡蓝、浅绿的光泽;灵泉边的陶瓮里,新调配的彩棉专用肥泛着褐色,是为明年的种植准备的;养殖区的母鸡下了一窝双黄蛋,兔子也生了几只小兔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陆霆琛抱着棉生,棉生看到育苗室里的浅蓝彩棉苗,立刻挣脱他的手,跑过去摸了摸叶片,清晰地说:“蓝棉棉,明年种,向阳村,一起收!” 苏晚和陆霆琛看着他的样子,都笑了,陆爷爷也走了进来,看着眼前的景象,眼里满是期待。
“俺这辈子,能看到彩色的棉花,能看到五村跟大公司签约,能看到重孙子这么懂事,就值了。” 陆爷爷感慨地说,“明年春天,俺也要跟着去向阳村,帮着播种、浇水,就算只能递递工具,俺也高兴。”
苏晚握着陆爷爷的手,轻声说:“爷爷,您放心,明年咱们不仅要帮向阳村种彩棉,还要把彩棉种植技术推广到更多村子,建更大的文创车间,让‘五村彩棉’变成‘全县彩棉’,甚至‘全省彩棉’!”
陆霆琛也笑着说:“我己经跟军区和公社都谈好了,明年会协调更多的土地和物资,再建一个彩棉加工产业园,把彩棉分拣、弹絮、编织、缝纫、包装连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不用再外出务工。”
林晓也跟着走进空间,手里拿着上海百货公司的新订单:“苏姐,上海那边想跟咱们合作,在百货公司设‘五村彩棉’专柜,专门卖咱们的彩棉制品,还要把彩棉种植的故事做成宣传册,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彩棉!”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给空间里的彩棉苗镀上了一层银辉。苏晚靠在陆霆琛肩上,看着棉生在育苗室里跑来跑去,看着陆爷爷欣慰的笑容,看着林晓手里的新订单,心里满是幸福 —— 这不是重复的丰收,而是有机棉与彩棉产业从 “五村共富” 到 “品牌化、产业化” 的跨越,是乡村发展从 “技术赋能” 到 “市场赋能” 的新开始。
她知道,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比如彩棉新品种的培育、产业链的标准化管理、更多村子加入后的协作协调,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有空间的助力,有彼此的陪伴,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明年春天,向阳村的田地里会冒出翠绿的彩棉苗,新的加工产业园会响起机器的轰鸣声;夏天,淡紫、浅粉、米黄、浅蓝、浅绿的彩棉会开满田野;秋天,更多的彩棉制品会摆进上海的百货公司,甚至走向全国;少年农技队的孩子们会成长为合格的 “彩棉技术员”,棉生也会学会更多关于彩棉的知识,长成一个热爱土地、有担当的少年。
而她和陆霆琛的故事,也会跟着这片土地一起成长,从 “解决河西村的难题” 到 “带动全县乃至全省的彩棉产业发展”,从 “有机棉的种植” 到 “彩色棉全产业链高端化、全国化”,用棉花串联起农民、学生、工人、商人、设计师、官员、媒体人,书写着七零年代里,乡村产业 “品牌化、产业化、全国化” 的奇迹,也书写着他们小家庭最平凡的幸福 —— 有爱人在侧,有家人陪伴,有一片又一片土地可守,有一份 “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的事业可追,日子就像十月的丰收节,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努力与协作后,愈发绚烂,愈发充满生机,等待着更广阔的未来。
秋夜的风掠过五村的棉田,带着彩棉的清香和丰收的喜悦,田地里的棉株虽然己经采收完毕,却透着新的希望,晒谷场的舞台还亮着灯,像是在为这片土地的未来,写下最辉煌、最充满希望的注脚。
(http://www.220book.com/book/7S3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