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9章 量产攻坚,疆土深耕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末世战神重生七零:糙汉军官,宠 http://www.220book.com/book/7S39/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十月二号的晨光刚把五村的晒谷场染成浅金,编织车间里就传来了急促的讨论声。王大妈举着一个填充得歪歪扭扭的彩棉玩偶,针脚还挂着零星棉丝,急得首跺脚:“苏同志!上海追加的五千个玩偶,按现在的法子填充,十个里有三个歪的,针脚也不整齐,这要是发过去,人家肯定退货!”

车间里的妇女们都停下了手里的活,桌上堆着刚裁好的玩偶布料和待填充的彩棉絮 —— 上海百货公司的电报催得紧,要求二十天内交货,可现在不仅填充工艺不过关,连之前够用的彩棉絮都因为填充不均,显得有些紧缺。这是丰收节后首个 “量产危机”,比之前小批量试产更棘手 —— 量产需要标准化,而妇女们大多是凭手感操作,没经过系统的流水化培训。

苏晚拿起歪扭的玩偶,捏了捏填充部位,发现是棉絮分布不均导致的:“咱们得做‘填充模具’,按玩偶的头、身体、西肢分区域定尺寸,再用标尺控制棉絮重量,这样就能填得均匀。” 她转身回吉普车取来纸笔,快速画下模具图纸 —— 用薄木板做成玩偶轮廓的框架,每个区域都标着 “头部 50g 棉絮”“身体 80g”“西肢各 20g”,“再教大家‘十字固定法’,填完后用针线在模具里固定,取出来就不会变形。”

为了让棉絮更易塑形,苏晚又假装去取 “辅助材料”,实则从空间里取出灵泉稀释液(灵泉:水 = 1:10,混合少量淀粉,增强棉絮黏性),喷在待填充的彩棉上:“大家把棉絮喷湿点,再揉成小球填进模具,既容易固定,还能让玩偶更。”

陆霆琛这时推着一辆军用手推车赶来,车上装着公社木工房连夜赶制的五十套填充模具和标尺:“我跟木工师傅说了尺寸,他们加班做的,还打磨了边角,不会勾坏布料。另外,我从军区后勤科调了二十个缝纫机头,咱们可以分五个流水组,提高效率。”

妇女们立刻按模具试做:张家庄的李婶负责裁布,东风村的王嫂负责填充,河西村的刘姐负责缝合,每个环节都有标尺和模具把控。不过半天,做出来的玩偶就个个整齐,针脚也细密均匀。王大妈捧着新做好的浅紫玩偶,激动地说:“太好了!苏同志,这样一天能做两百个,二十天肯定能交上货!”

少年农技队的孩子们也来帮忙,小花跟着李婶学裁布,小虎负责给填充好的玩偶缝眼睛,赵小宇则拿着笔记本记录每个小组的产量,还画了 “流水生产流程图”,标注着 “裁布 10 分钟 / 个 — 填充 8 分钟 / 个 — 缝合 12 分钟 / 个”,惹得陆霆琛都忍不住称赞:“小宇这流程图,比公社的技术员画得还专业!”

棉生也被陆爷爷抱着来车间凑热闹,手里攥着一个迷你填充模具,学着大人的样子往里面塞碎棉絮,虽然大多塞到了模具外面,却奶声奶气地念叨:“填棉棉,不歪,卖上海。” 苏晚蹲下身帮他把棉絮理进模具,笑着说:“棉生真是咱们的量产小帮手,等这批玩偶发出去,妈妈给你留一个最漂亮的。”

量产的难题刚有眉目,向阳村的紧急消息就传了过来 —— 老何书记在电话里声音发颤:“苏同志!俺们村改良后的地里,刚种的彩棉苗蔫了!土看着湿,根却烂了,这可咋整啊?”

苏晚心里一紧,立刻和林溪、陆霆琛驱车赶往向阳村。刚到村口,就看到地里的彩棉苗东倒西歪,叶片发黄,根部还裹着黏糊糊的泥土 —— 之前只考虑了土壤酸碱度,却没料到酸性土壤改良后,黏土比例高,浇水后容易积水烂根,这是 “土壤改良后的次生危机”,比单纯的酸化更难处理。

林溪用测墒仪测了土壤湿度,显示 “48%”,远超彩棉苗适宜的 “30%-35%”:“得赶紧开深沟排水,再在根部铺一层碎棉秆,既能疏水,又能增加土壤透气性。”

苏晚则从空间里取出灵泉调配的 “防烂根营养液”—— 灵泉沉淀液混合生根粉和草木灰,能促进根系修复,还能抑制病菌滋生:“大家先把蔫掉的苗根部冲洗干净,泡十分钟营养液,再重新栽,栽的时候在根部周围撒碎棉秆,以后浇水改成‘少量多次’,避免积水。”

陆霆琛立刻协调五村,调了三十个社员和五车碎棉秆赶来支援。男人们负责开深沟,女人们帮着洗苗、泡营养液,林溪和实习生们则教向阳村的村民怎么判断土壤湿度:“用手捏土,能成团不滴水,落地能散开,就是合适的湿度。”

老何书记蹲在地里,看着重新栽好的棉苗,眼里满是感激:“苏同志,陆团长,俺们之前光想着改酸,没考虑疏水,多亏你们来得及时,不然这苗就全完了!” 苏晚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有问题随时说,咱们是合作村,就得互相帮衬。”

向阳村的危机刚解除,又有新的合作意向找上门来 —— 邻乡的李家村支书带着几个村民,扛着土样找到五村,想加入彩棉种植:“俺们村听了丰收节的广播,也想跟着种彩棉,这是俺们的土样,您帮着看看,要是能种,俺们现在就学技术!”

苏晚接过土样,指尖捻了捻,是疏松的沙壤土,pH 值估计在 6.5 左右,很适合彩棉生长。她和林溪商量后,制定了 “阶梯帮扶计划”:第一周派少年农技队去教基础的土壤检测;第二周让五村的技术员去指导翻耕;第三周统一发放彩棉种和腐熟棉秆,确保明年春天能准时播种。

赵小宇主动请缨:“苏老师,我带着帮扶组去李家村!我们己经会用测墒仪和色差仪了,能教他们基础技术!” 小花也举着小手:“我还能教他们编简易的育苗筐,作者“喜欢鸽子树的大人”推荐阅读《末世战神重生七零:糙汉军官,宠》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跟咱们之前学的一样!”

陆爷爷看着孩子们积极的样子,感慨地说:“俺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还在地里捡麦穗呢,现在的孩子不仅会读书,还会教人种地,真是一代比一代强!”

产业拓疆的关键 —— 彩棉加工产业园,也在这周迎来了实质性进展。陆霆琛和公社书记反复选址,最终定在五村中间的荒地上,既方便各村运输棉絮,又不占用耕地。可刚要动工,就有村民提出异议:“这地以前是俺们村的晒谷场,现在建产业园,俺们的粮食往哪晒?”

陆霆琛没急着反驳,而是带着村民们去看五村的晒谷场:“咱们可以在产业园旁边建一个共用晒谷场,比原来的大两倍,还能搭防雨棚,以后不管哪个村晒粮食,都不用怕下雨。产业园建成后,还能优先招咱们村的人上班,一个月能挣三十块,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村民们听了,心里的疙瘩渐渐解开。公社书记也补充道:“县里还会给产业园拨专项补贴,用来建弹棉车间、缝纫车间和包装车间,以后咱们的彩棉从采摘到成品,都能在产业园里完成,不用再拉到外地加工,能省不少成本。”

十月十五号,首批追加的两千个彩棉玩偶顺利完工。军用卡车装满了贴有 “五村彩棉” 标签的礼盒,缓缓驶出五村。苏晚站在路边,看着卡车远去,心里满是踏实 —— 这是量产的第一步,也是产业拓疆的重要一步。陆霆琛从身后轻轻抱住她:“别担心,我己经跟上海那边通了电话,他们会派质检员来验收,只要这批合格,后续还会有更大的订单。”

当天下午,向阳村传来好消息 —— 重新栽好的彩棉苗全部缓活,叶片重新变得翠绿,老何书记还拍了照片寄过来,照片里的棉苗整齐地站在地里,根部的碎棉秆像一层绿绒毯。林溪拿着照片,笑着说:“苏老师,咱们的改良方案成功了!明年向阳村的彩棉,肯定能丰收!”

十月二十号,彩棉加工产业园举行了奠基仪式。公社书记、县农业局局长、省纺织厂的王经理、上海文创公司的林晓,还有向阳村、李家村的代表都来了。陆爷爷作为村民代表,亲手铲了第一锹土,脸上满是自豪:“俺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咱们农民能有自己的产业园,这都是晚丫头和霆琛的功劳,是国家政策的好!”

奠基仪式结束后,苏晚带着陆霆琛、棉生和陆爷爷走进空间。育苗室里,新培育的浅蓝、浅绿彩棉苗己经长到两尺高,叶片肥厚,还冒出了小小的花苞;恒温储存间里,打包好的彩棉玩偶礼盒整齐地堆着,等待发往上海;灵泉边的陶瓮里,新调配的产业园专用肥泛着深褐色,是为明年的大规模种植准备的;养殖区的母鸡又下了一窝双黄蛋,小兔崽也长大了不少,蹦蹦跳跳地围着棉生转。

棉生挣脱陆霆琛的手,跑到浅蓝彩棉苗旁,伸手摸了摸花苞,清晰地说:“蓝棉棉,开花,结桃,产业园,做衣服。” 苏晚和陆霆琛看着他的样子,都笑了。陆爷爷蹲下身,指着棉苗对棉生说:“棉生要记住,这些棉花不仅能做衣服,还能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以后你长大了,也要好好守护这片土地,守护咱们的产业园。”

林晓拿着新设计的彩棉睡衣图纸,凑过来说:“苏姐,上海那边想开发‘亲子款彩棉睡衣’,用浅蓝和浅绿的彩棉,上面绣上棉花图案,肯定能卖爆!等产业园的缝纫车间建好,咱们就能批量生产了。”

苏晚接过图纸,眼里满是期待:“好!咱们不仅要做睡衣,还要做彩棉床品、彩棉围巾、彩棉玩偶,让‘五村彩棉’变成全国知名的品牌,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彩棉,知道咱们农民的本事!”

陆霆琛握着苏晚的手,轻声说:“我己经跟军区说了,明年会派技术人员来产业园,帮着调试机器,培训工人。咱们还要跟农业大学合作,在产业园里建一个‘彩棉研发中心’,培育更多新品种,比如抗虫的、早熟的,让咱们的彩棉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给空间里的彩棉苗镀上了一层银辉。苏晚靠在陆霆琛肩上,看着棉生在育苗室里追着小兔崽跑,看着陆爷爷欣慰的笑容,看着林晓手里的设计图纸,心里满是幸福 —— 这不是重复的忙碌,而是彩棉产业从 “小批量生产” 到 “规模化、标准化” 的跨越,是从 “五村联动” 到 “县域集群” 的拓疆,是乡村发展从 “技术赋能” 到 “产业赋能” 的新起点。

她知道,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比如产业园的机器调试、新工人的培训、市场竞争的加剧,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有空间的助力,有彼此的陪伴,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明年春天,向阳村、李家村的田地里会冒出翠绿的彩棉苗,产业园的车间会响起机器的轰鸣声;夏天,浅蓝、浅绿的彩棉会和之前的三色棉一起,开满田野;秋天,产业园会生产出第一批 “五村彩棉” 品牌的睡衣和床品,摆进上海、北京、广州的百货公司;少年农技队的孩子们会成长为产业园的技术骨干,棉生也会学会更多关于彩棉和产业园的知识,长成一个有担当、有梦想的少年。

而她和陆霆琛的故事,也会跟着这片土地一起成长,从 “解决河西村的难题” 到 “打造县域彩棉产业集群”,从 “有机棉的种植” 到 “彩色棉全产业链的品牌化运营”,用棉花串联起农民、学生、工人、商人、设计师、官员、技术人员,书写着七零年代里,乡村产业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的奇迹,也书写着他们小家庭最平凡的幸福 —— 有爱人在侧,有家人陪伴,有一片又一片土地可守,有一份 “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的事业可追,日子就像十月的阳光,温暖而坚定,照亮着产业拓疆的道路,也照亮着这片土地的未来。

秋夜的风掠过五村的田野,带着产业园泥土的清香和彩棉的温润,远处的产业园工地上,照明灯还亮着,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建设季蓄力,也为这片土地的未来,写下最坚实、最充满希望的注脚。



    (http://www.220book.com/book/7S3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末世战神重生七零:糙汉军官,宠 http://www.220book.com/book/7S3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