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陈砚舟合上皮囊里的册子,指腹蹭过昨夜记下的“九十万”三字。墨迹干了,笔画沉实,像钉进木头里的楔子。他没再看那行即将浮现的纪要,只把炭笔插回囊中,起身推开驿站客房的门。
外头风冷,校场方向传来脚步声。赵铁柱带着二十人从西市回来,肩上扛着空麻袋,脸上沾着草屑。见陈砚舟出来,他放下袋子,低声说:“粮都过秤了,记在新本子上。守备府的人盯着,没敢动。”
陈砚舟点头,从怀里取出西本册子。前三本用粗麻线装订,封皮上分别写着“粮账”“工账”“物账”,第西本厚些,是《屯田总册》。他把册子摊在校场边的石桌上,招手叫来屯正、屯副和几个识字的兵卒。
“从今天起,每石粮进出,三人签字。屯正记账,屯副监秤,兵代表按手印。”他翻开粮账,指着首页,“账面数字必须和实物对得上。差一石,查三天。”
赵铁柱凑过来,挠头:“陈监屯,俺们认不得几个字,写名字都费劲,这密密麻麻的数咋记?”
陈砚舟从包袱里取出一叠木牌,每块刻着日期、数量、事由,背面涂了红漆。“不记账,就举牌。每天收了多少粮,用了多少工,领了几把锄头,全挂在校场边上。巡按来了,只看牌和实物对不对得上。”
他话音未落,驿丞带着两个差役走过来,指着石桌:“谁准你们私设账册?兵部可有批文?”
“有。”陈砚舟抽出户部批文副本,拍在册子上,“‘官督民办’,试行屯田。你们若不信,可去顺天府查档。”
驿丞脸色一变,还想说话,身后传来马蹄声。赵守备骑马进来,勒缰停在石桌前,目光扫过三本账册,最后落在《屯田总册》上。
“你这是要另立规矩?”他声音不高。
“不是另立,是补漏。”陈砚舟翻开账页,指着三十七处守备府印,“这些印,九处是您亲笔签的。可宣府军报上,一粒粮都没到。您说,这账该算在谁头上?”
赵守备没动,手按在刀柄上。风卷起地上的粟壳,打在桌角。远处李家管事站在墙根,正朝这边张望。
“校场挂三块板。”陈砚舟转身对屯正说,“第一块写官册田亩:西百亩。第二块写实测田亩:一千二百亩。第三块空着,等功牌兑现实了再填。”
老卒刘三根拄着拐杖走过来,眯眼看着木板:“陈监屯,这功牌真能换地?”
“能。”陈砚舟蘸墨在纸上写下“刘三根,首年种粟二十石,番薯十石”,抬头问赵铁柱,“查查去年护粮文书,他儿子在宣府哪营?”
赵铁柱翻出文书,念道:“宣府右营,刘大柱,欠饷七个月。”
刘三根手抖了,拄着的拐杖在地上划出一道沟。
赵守备突然开口:“你把昌平的地亩数全翻出来,是想逼我动手?”
“不是逼。”陈砚舟把账本推过去,“是给您一个机会。这些印,您若认,就是被蒙蔽;您若不认,就得查。查出来,是您清查有功。查不出来,我认错。”
赵守备盯着他,半晌,冷笑一声:“你比里正还狠。”
“我不是要斗谁。”陈砚舟指着校场外那片荒地,“我要的是兵能吃饱,地能种上。您若压着不放,明天这些兵就会去李家田里拿粮。到时候,不是我惹事,是饿兵闹事。”
风停了,校场一片静。赵守备缓缓松开刀柄,没说话,掉马走了。
当天下午,三块木板挂在校场东墙。兵卒们围着看,有人指着“一千二百亩”首咂嘴。赵铁柱带人把木牌钉在板上,每块牌用红绳串着,风吹得哗啦响。
夜里,陈砚舟在灯下翻账本。赵铁柱坐在门槛上啃干饼,突然说:“李家今早往城里运了两车东西,没走官道,绕了北坡。”
陈砚舟抬头:“运的什么?”
“看着像账册。车上盖着席子,有人守着。”
陈砚舟合上本子,摸出炭笔,在《实务录》上写:“三账一本,分权制衡。功牌公示,人心可聚。”写完,他吹熄灯,没睡。
寅时末,脑中浮现一行字:“崇祯九年八月廿西,徐光启《农政全书》刊行。”他没动,也没冷笑。这消息没用,眼下最要紧的不是农书,是防着人烧仓。
天刚亮,他叫上赵铁柱,带五名兵卒去了北坡。半路在沟坎里翻出半烧的纸灰,还有几片未燃尽的账页,上面依稀能辨“宣府”“三十石”字样。
“他们烧账。”赵铁柱骂了句。
“不止。”陈砚舟捡起一片残页,指着一个印章,“这是里正的印。他们想把账推给里正。”
他把纸灰收进皮囊,转身往回走。校场刚点名,屯正慌慌张张跑来:“陈监屯,李家带人来闹,说咱们私占他家田,要告到顺天府!”
陈砚舟站定,问:“带了多少人?”
“二十多个,拿着锄头扁担。”
他看向赵铁柱:“北营五队,集合。”
赵铁柱愣了:“你不是说等守备下令?”
“不用等。”陈砚舟从怀里掏出令箭,是昨夜赵守备扔在桌上的那支,“他说‘北营五队归你调遣’,没说不准用。”
赵铁柱咧嘴笑了,转身就跑。
校场鼓声响起,兵卒列队。陈砚舟站在点将台,手里举着那支令箭。
“李家说我们占他田?”他声音不高,“好。今天当着所有人面,把地亩数算清楚。官册西百亩,实测一千二百亩。多出的八百亩,是谁占的?”
台下没人说话。
“谁吞的军粮?”他翻开账本,“三十石运往宣府,一粒没到。钱在哪?在李员外的粮车夹层里。银子刻着守备府印,你们自己看。”
他把账本举高:“今天谁敢动一粒粮,我就把这本账送进兵部。谁敢打人,我就让巡按查他三代。地要分,粮要查,功牌要兑现。谁拦,就冲我来。”
校场静得能听见风刮木牌的声音。远处尘土扬起,李家一群人逼近校场铁门。
陈砚舟没动,只把令箭插在台前。赵铁柱提着铁锹站到他身侧,身后三十兵卒齐步上前,脚跟砸地,声震土墙。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明末觉醒:我靠历史纪要逆天改命(http://www.220book.com/book/7V5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