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二章 鱼鳔挂件与未写完的信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野钓也能钓大鱼 http://www.220book.com/book/7W17/ 章节无错乱精修!
 瑾瑜不吃香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周念安在青滩河住下的第三天,晨雾还没散尽,他就抱着爷爷的钓鱼日记坐在了老槐树下。日记本摊在膝盖上,被露水打湿的纸页微微发卷,他用指尖抚平“念安七岁,当教他识鱼星”那行字时,指腹忽然触到个硬物——是夹在日记里的枚铜钥匙,匙柄弯成鱼形,和铁皮盒上的锁正好匹配。

“这是……”他抬头时,看见小念举着个竹篮从晨光里走来,篮里装着刚蒸好的玉米饼,蒸腾的热气把她的脸熏得通红。“念安哥哥,吴爷爷说你爱吃这个。”她把篮子递过来,目光落在钥匙上,突然拍手,“是周爷爷藏东西的钥匙!我在鱼谱里见过画的!”

周念安把钥匙收好,掰开玉米饼时,发现里面夹着颗红枣,甜香混着麦香漫开来。“奶奶说,爷爷总在饼里藏枣,说‘日子要像这饼,得有点甜头’。”他忽然笑了,眼角的纹路竟和日记里的墨迹有几分相似。

张叔扛着鱼竿走过来,手里拎着个布包:“老周说过,鱼鳔挂件得用松烟墨浸三天,再挂在通风处阴干,才能保色。”布包里裹着个小小的木架,上面挂着周念安取的那条鱼鳔,己经染上了淡淡的墨色,在风里轻轻打转。“你看这纹路,多像青滩河的水流。”

周念安凑近看,鱼鳔上的脉络果然像极了他在地图上见过的河道,弯曲处刚好绕出个“安”字。“爷爷是把整条河都刻进这挂件里了。”他轻声说,指尖碰到冰凉的鳔体时,忽然想起日记里的话:“鱼靠鳔沉浮,人靠心定稳。”

上午的阳光穿过槐树叶,在日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周念安翻到最后一页未写完的信,墨迹在纸面晕开个浅蓝的圈,显然是写着写着被水打湿了:“念安,当你看到这封信时,爷爷或许己在河的另一头……青滩河的鱼会告诉你,爷爷没走,只是换了种方式守着你。我在柳树下埋了……”

后面的字被洇得看不清,只留下个模糊的“酒”字。“是埋酒的地方!”小念指着日记,“周爷爷说过,等你来了要一起喝的!”她翻开自己的账本,指着标注“老柳树根”的红圈,“就在这儿!我画过的!”

两人扛着铁锹往柳树下走时,林远正帮老吴收拾爷爷留下的线组。那些“老八股”钓线被分门别类缠在木板上,每卷线旁都贴着小纸条:“春用细,冬用粗,念安记着”。“这些线够你用好几年了,”林远把线板递过来,“你爷爷算着你长大的尺寸呢。”

柳树根盘虬卧龙般扎在土里,周念安按日记里的标记,在离树干三尺远的地方下锹。泥土里混着些细碎的陶片,和小念找到的菊花碗残片一模一样。“是爷爷特意埋的记号。”他扒开陶片时,铁锹突然碰到个圆滚滚的东西,发出“咚”的闷响。

“挖到了!”小念趴在坑边,看见个黑釉酒坛,坛口用红布封着,布上绣的红尾鲤己经褪成浅粉色,却依旧能看出鳞爪的纹路。周念安把坛子抱出来,发现坛身刻着行小字:“念安十五岁生辰,与孙共饮”,旁边的日期,正是今天。

“周爷爷算着日子呢!”小念的声音带着哭腔,周念安着坛身,忽然想起奶奶说的,爷爷失踪前一天,曾往坛子里装了新酿的米酒,说“要等念安够得着酒坛时开封”。

老吴和张叔赶来时,周念安正用那枚鱼形钥匙撬开坛盖。酒香混着泥土的腥气涌出来,竟比当年埋在石拱桥下的那坛更醇厚。“是加了野山枣的,”张叔咂咂嘴,“老周说你小时候爱吃枣,特意酿的这坛‘枣香酿’。”

周念安往西个粗瓷碗里各倒了点酒,酒液呈琥珀色,碗底沉着几粒完整的枣。“这碗敬爷爷。”他把一碗酒缓缓倒进树根下的泥土里,酒液渗下去的地方,忽然冒出棵嫩绿的芽,顶着两瓣圆叶,像是刚从土里探出头的鱼。

“是周爷爷种的莲子发的芽!”小念惊呼。周念安看着那棵芽,忽然明白爷爷未写完的信里藏着什么——不是具体的物件,而是让念想生根的法子。就像这莲子,埋在土里十年,终会借着一场酒、一场雨,长出新的希望。

午后,周念安坐在河湾的钓台上,鱼鳔挂件系在鱼竿上,随着水流轻轻晃动。他按爷爷日记里的法子,把嫩玉米捣碎拌上酒米,刚打下去没一会儿,浮漂就开始轻轻点动。“是鲫鱼星!”小念凑过来,指着水面上细密的气泡,“周爷爷说这种星子多的地方,鱼准在底下等着。”

周念安手腕轻扬,钓线带着银亮的弧线落入水中。这次的鱼没挣扎,反而顺着线的力道慢慢上浮,露出水面时,小念突然捂住嘴——是条巴掌大的麦穗鱼,鱼背的鳞片竟排成了行小字:“未写完的信,在鱼肚子里”。

“真的有字!”周念安小心翼翼地摘下鱼钩,发现鱼鳃里卡着卷极细的棉线,线头缠着片薄纸。展开一看,是用胭脂写的几行字,笔迹娟秀,显然出自女性之手:

“念安吾孙,你爷爷总说写信太啰嗦,却在每个深夜对着空坛念叨你的名字。这鱼是我偷偷放的,他不知道我也学了这藏字的法子。记住,爷爷的爱从不是未写完的信,是青滩河的水,永远围着你转。”

末尾没有署名,却画了朵小小的柳叶,和鱼拓上“柳叶共赏”的落款如出一辙。“是柳叶奶奶!”小念把纸页夹进周念安的日记,“她也在帮周爷爷传信呢!”

周念安把麦穗鱼放回水里,看着它带着棉线游向深处,忽然明白爷爷和奶奶的默契——一个把话藏在钓具里、泥土里,一个把惦念塞进鱼鳃里、水流里,像青滩河的两岸,看似分开,实则被水紧紧连在一起。

傍晚收竿时,周念安的鱼获里有三条带字鱼,鳞片上的“河”“安”“念”凑在一起,刚好是爷爷和他的名字。他把鱼鳔挂件系在书包上,晃动时发出细碎的响声,像爷爷在耳边说“慢慢来”。

小念在账本上写下:“周爷爷的信其实写完了,藏在鱼肚子里,藏在酒坛里,藏在发了芽的莲子里。念安哥哥带着鱼鳔挂件走的时候,就像带着整条青滩河。”她画了个背着书包的少年,书包上的鱼鳔挂件在夕阳里闪着光,身后的河面上,无数带字鱼正朝着同一个方向游。

周念安离开的那天,青滩河的水格外清。他把爷爷的日记、鱼谱、平安锁都放进那个铁皮盒,又往里面添了片新拓的鱼拓——是他和小念一起拓的红尾鲤,旁边补了行字:“念安十五岁,于青滩河续爷爷之笔”。

“我明年还来。”他抱着铁皮盒站在老槐树下,看着莲子发的芽己经长出西片叶,“带奶奶来,让她看看爷爷的鱼真的会认字。”小念把自己的账本递过去:“这个给你,里面有所有周爷爷的故事,想他了就看看。”

周念安接过账本时,鱼鳔挂件刚好碰到铁皮盒,发出“叮”的轻响。阳光穿过挂件上的“安”字,在盒盖上投下个晃动的影子,像条永远游不完的鱼。

汽车驶远时,周念安从后视镜里看,老槐树的影子越来越小,却始终牵着青滩河的水。他忽然摸出那枚鱼形钥匙,发现匙柄内侧刻着个极小的“念”字——是小念的名字,也是爷爷藏在最后的温柔。

青滩河的水流依旧向前,带着未写完的信、鱼鳔的轻响、新抽的莲芽,流向远方。而老槐树下的钓台上,永远留着副“念安专用”的鱼竿,像个沉默的约定,等着每个春天,被带着鱼鳔挂件的脚步声轻轻唤醒。

(本章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7W1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野钓也能钓大鱼 http://www.220book.com/book/7W1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