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章 午后银针探混沌

小说: 混沌医祖   作者:时间自由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混沌医祖 http://www.220book.com/book/7WFX/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下午的阳光,褪去了正午的灼热,变得温和而通透,透过仁心社区医院诊疗室的窗户,在干净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诊疗室里很安静,只有挂钟指针规律行走的细微声响。值班的医生去社区做健康讲座了,护士也在外间忙碌,这间小小的诊室暂时成了林峰的独处空间。他刚刚送走一位来开降压药的老街坊,正利用这短暂的闲暇,整理着上午记录的几个病例思路。

轻微的敲门声响起。

“请进。”林峰抬起头。

门被推开,上午在粥铺遇见的刘老师,正有些拘谨地站在门口。他换了一身更居家的衣服,气色比清晨时好了些许,但眉宇间仍残留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倦怠和不适感。

“林医生,没打扰您吧?我……我按您说的过来了。”刘老师的声音带着几分客气和期盼。

“刘老师,请坐。”林峰起身,示意对方在诊桌旁的椅子上坐下。

没有过多的寒暄,问诊首接开始。林峰的问题细致而有序,不仅围绕着头晕、头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刘老师补充说晨起和午后尤为严重),更深入询问了睡眠、饮食、二便、情绪波动等情况。

刘老师一一作答:睡眠浅,易醒;胃口一般,晨起口苦明显;大便时而黏滞不畅;近期因琐事烦心,情绪有些郁躁。

接着是望诊。林峰仔细观察了刘老师的脸色(略显萎黄,缺乏光泽)、舌苔(舌质偏红,苔薄黄微腻)、眼白(略有血丝)。

最后是切脉。林峰的三指再次搭上刘老师的腕部,这一次,他闭目凝神,体会的时间比清晨时更为长久。

指下的脉象,左关脉弦细而略数,右寸脉浮而无力,尺脉沉弱。

左关候肝胆,弦细数再次印证了肝胆气郁,郁而化热的判断。右寸候肺脾,浮而无力,提示脾肺之气不足,清阳不升。尺脉候肾,沉弱则表明肾精亦有亏虚。

西诊合参,林峰心中的辨证逐渐清晰:刘老师的问题,核心在于肝肾阴血不足(肾精亏虚,肝血失养)为本,导致虚阳上浮,同时伴有肝胆疏泄失常,气郁化热,上扰清窍,加之脾虚运化不力,清气不升,共同导致了头晕、头胀、目涩、口苦、烦躁等一系列症状。

西医的“脑供血不足”诊断,在此刻林峰的思维图谱里,被翻译成了更为精细的气血阴阳失衡模型。

“刘老师,您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林峰收回手,语气平和,“您的问题不是单纯的血管不通,而是身体内部的平衡失调了。好比一棵树,树根(肝肾)的营养不足,树干(脾胃)输送能力又弱,树梢(头面)自然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反而因为下虚导致虚火往上飘,所以会头晕、胀痛、烦躁。”

这个比喻浅显易懂,刘老师立刻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这么个感觉!底下空落落,上面乱糟糟!”

“单纯吃扩张血管的药,相当于强行把水管撑开,但如果水源本身不足,水流无力,效果自然有限,甚至可能耗伤正气。”林峰继续解释道,“我的建议是,用针灸和中药配合,一方面疏肝利胆,清泻虚火治其标,缓解您当下的不适;另一方面滋补肝肾,健脾益气固其本,从根源上改善您的体质。”

“好好好!都听林医生您的!”刘老师此刻对林峰己是深信不疑。

林峰取来一次性毫针,让刘老师在治疗床上躺下,充分暴露双上肢、小腿和头部穴位。

取穴方案在他心中瞬间形成:

* 主穴:风池(双)、太阳(双)、太冲(双)、合谷(双)。 风池、太阳为局部取穴,疏通头部经气,清利头目;太冲为肝经原穴,功擅疏肝解郁,清降肝火;合谷为大肠经原穴,面口合谷收,可调畅头面气血,与太冲合用谓之“开西关”,能有效调节全身气机。

作者“时间自由者”推荐阅读《混沌医祖》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 配穴:百会、足三里(双)、三阴交(双)。 百会位于巅顶,属督脉,可升举清阳,改善头晕;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下合穴,健脾益气,培补后天之本;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滋阴养血,调补先天与后天。

他的手法快而稳,进针精准,力度适中。针刺风池时,针尖朝向对侧眼球方向,微微捻转,刘老师立刻感到一股强烈的酸胀感向头顶及眼眶深处放射;针刺太冲、合谷时,采用泻法,行针较强,以疏泄郁热;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时,则用补法,行针轻柔,以培补正气。

留针三十分钟。

期间,林峰并未离开,而是坐在一旁,手指虚悬在刘老师腕部上方寸许距离,并非接触,而是静静体会着针刺后患者周身气机产生的细微变化流。这是他跟随师父修炼混沌医道感知力的一种方式。

刘老师起初还有些紧张,但随着银针的刺激,他感到额角的胀痛感逐渐消散,一种前所未有的松弛感从头部向全身蔓延,原本焦躁的情绪也平复下来,竟不知不觉沉沉睡去,发出了均匀的鼾声。

留针结束,林峰起针的动作轻柔而迅速。

刘老师悠然醒转,坐起身,下意识地活动了一下脖颈,又摸了摸自己的额角和太阳穴,脸上露出了惊喜交加的神情:“神了!林医生!真的神了!这脑袋……好像卸下了一个戴了好几年的铁帽子一样!清爽!眼睛也亮堂了不少!这……这比吃那些药管用多了!”

林峰微微一笑:“针灸能即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见效会快一些。但要巩固效果,改善根本,还需要汤药调理。”

他坐回桌边,取过处方笺,略一沉吟,提笔书写:

“辨证:肝肾阴虚,肝郁化热,脾虚清阳不升。”

“治法:滋水涵木,疏肝清热,健脾升清。”

“方药:”

“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0g —— 滋补肝肾之阴,固其根本。”

“牡丹皮10g,栀子6g,柴胡6g —— 疏肝解郁,清泻肝胆郁热。”

“茯苓15g,白术10g —— 健脾益气,助运化。”

“川芎6g,升麻3g —— 活血行气,升举清阳,引药上行头目。”

“炙甘草3g —— 调和诸药。”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这是一个融合了“杞菊地黄丸”、“丹栀逍遥散”及“补中益气汤”部分思路的化裁方,紧扣病机,攻补兼施。

他将处方递给刘老师,并详细叮嘱了煎服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饮食禁忌和情志调摄。

刘老师双手接过处方,如获至宝,再三道谢后才离去。

诊室里重归安静,阳光偏移,将窗棂的影子拉得更长。

林峰清洗消毒好银针,归位。他走到窗边,看着刘老师步履明显轻快了许多的背影消失在街角。

一次成功的治疗。但他心中并无太多喜悦,反而思索更深:刘老师的脉象中那沉弱的尺脉,提示肾精亏虚并非一日之寒。针灸和汤药能缓解症状,改善状态,但若要真正扭转根基,需要更长时间的调理,甚至需要配合更深层次的养生功法。

而这类慢性病的系统管理,在繁忙的社区门诊中,往往难以充分开展。

他的目光越过喧嚣的街道,望向远处城市中心那些高耸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的现代化医院大楼。

那里有更先进的设备,更复杂的病例,也许……也有更能理解并支持他探索“混沌医道”极致的可能?

窗台上的绿植,在阳光下舒展着叶片,生机盎然。

而滋养其生长的根系,却需要更深邃、更肥沃的土壤。



    (http://www.220book.com/book/7WF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混沌医祖 http://www.220book.com/book/7WF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