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希望的彼岸?
经历了漫长到几乎耗尽灵魂的跋涉,穿越了绝望与死亡交织的荒原,当那传说中流淌着活水、遍布着田垄、飘荡着炊烟的“河口镇”外围轮廓,终于如同海市蜃楼般,颤抖着映入眼帘时,整个逃荒队伍爆发出了一种近乎癫狂的、歇斯底里的狂喜。
“到了!到了!河口镇!我们到了!”
“水!快看!是河!真的有水!”
“老天爷啊!总算到了!呜呜呜…”
人群疯了似的向前涌去,哭喊声、嘶吼声、狂笑声震天动地,许多人因极度激动而在地,对着那片土地磕头作揖,涕泪横流。长久以来支撑着他们的那根弦,在这一刻骤然崩断,释放出的是积压了太久太久的痛苦、恐惧和渺茫期盼。
萧家人也被这巨大的情绪洪流裹挟着,心脏狂跳,呼吸急促。萧铁柱死死攥着拳头,指节发白;柳氏紧紧搂着小晴天,眼泪无声地汹涌而出;萧峰和萧远搀扶着母亲,脸上交织着难以置信的狂喜和长途奔袭后的虚脱。
他们真的…走到了?
然而,当最初的狂潮稍稍退去,当人们拖着灌铅的双腿、踉跄着真正踏入这片传说中的“希望之地”时,一种冰冷的、残酷的现实感,如同初春的河水,迅速浸透了他们滚烫的期望。
这里,并非想象中流淌着奶与蜜的乐土。
所谓的“河口镇”外围,景象远比传说中更加凋敝、破败和…混乱。
那条被视为生命象征的“河”,确实存在,但河床大半,水流浑浊迟缓,更像是一条疲惫不堪、苟延残喘的泥泞水道。两岸的土地虽然能看到被开垦过的痕迹,但大多荒芜着,长着稀稀拉拉的、营养不良的庄稼茬子和枯黄的杂草,显然也饱受干旱的折磨。
远处散布的村落,房屋低矮破旧,炊烟稀疏,透着一股勉强糊口的穷困气息。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荒原的死寂,而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着泥土、污水、汗臭和隐约焦躁的气息。
更令人心惊的是,此刻这片土地正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
如同溃堤的蚁群,成千上万形容枯槁、眼神疯狂的逃荒者,正从西面八方涌入这片相对“富庶”的土地。他们践踏着田埂,拥堵在河滩,疯狂地争抢着每一滴浑浊的河水,每一寸可能栖身的角落。
本地村民则手持锄头、木棍,组成稀疏的防线,声嘶力竭地呵斥、驱赶着这些“入侵者”,脸上写满了惊恐、愤怒和资源被抢夺的绝望。争吵、推搡、甚至小规模的冲突随处可见。
希望的彼岸,首先展现的是生存竞争最赤裸、最残酷的一面。
在一片相对开阔的河滩地上,官府的安置点仓促设立。几顶破烂的帐篷,十几个面有菜色、神情不耐的差役,一张摇摇晃晃的桌子,便构成了所有的管理力量。所谓的登记,简陋到近乎敷衍,差役机械地吼叫着,将潮水般涌来的难民粗暴地分堆,根本无力核实身份,更谈不上有效安置。
秩序?在这里是一种奢望。只有本能驱使下的拥挤、抢夺和嘶喊。
资源?极其紧缺。发放下来的那点稀薄的粥水,几乎是清可见底的米汤,瞬间就被疯狂的人群抢夺一空。指定的安置区早己人满为患,后来者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在泥泞的河滩和村外野地里自行寻找一切可能栖身的地方。
萧家人紧紧挤在一起,如同激流中的礁石,艰难地抵挡着人潮的冲击。萧铁柱和萧峰用身体筑起人墙,将柳氏和孩子们护在中间。小晴天被这可怕的喧嚣和混乱吓得小脸发白,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襟,将脸埋进去,不敢抬头。
“他爹…这…这…”柳氏的声音颤抖着,眼前的景象与她想象中的“安稳”相差太远,巨大的落差让她一时无法接受,心中刚燃起的火苗被泼了一盆冷水。
萧铁柱面色凝重如铁,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混乱的环境、虎视眈眈的差役、充满敌意的村民和同样绝望的难民。他沉声道:“别慌!紧跟着我!峰儿远儿,看好弟弟妹妹!”
兴奋感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面对未知困境的忐忑和警惕。他们穿越了荒原的死寂,却陷入了人海的漩涡。
这里或许有水,有地,但显然没有现成的家园和温饱。一切,都需要从头争抢,从头拼搏。
希望似乎触手可及,却又隔着一层冰冷的、充满荆棘的薄纱。
萧铁柱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柴刀,目光投向那片混乱深处。他知道,真正的考验,从现在才真正开始。他们必须在这片混乱和敌意中,为家人,为背上那个好不容易才救回来的小女儿,撕开一条生存的缝隙。
希望就在眼前,但它需要汗水、智慧,甚至可能是鲜血,去换取。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萧家有个小福宝》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7YA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