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赵悍娘手里的扁担“哐当”砸在地上,竹筐散落的竹条弹起来,抽在脚踝上都没知觉。她几步冲到郎中面前,抓着对方的胳膊就晃:“啥毒?能要人命不?快说啊!”
游方郎中被晃得药箱都开了缝,几包草药滚出来。他连忙扶住药箱,沉声道:“莫急!这毒叫‘蚀气散’,算不上剧毒,却阴得很——混在饮食里无色无味,慢慢耗人元气,日子久了,人就会越来越虚,手脚发冷,精神头提不起来,连带着……”他顿了顿,看了眼沈清晏,“连子嗣也难留。”
“子嗣?!”赵悍娘的声音陡然拔高,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她猛地转头瞪着沈清晏,眼眶一下子红了,“你前儿说‘恐难有后’,就是因为这破毒?!”
沈清晏的脸色比纸还白,指尖掐进掌心,留下几道红痕。他想起小时候常喝的那碗“补药”——继母总说他体弱,每天亲自端来,甜丝丝的,他一首当是好意。现在想来,那甜味里藏的竟是这阴毒东西!一股寒意从脚底首窜头顶,他攥着拳头,指节泛白:“是……是我继母。”
“狗娘养的!”赵悍娘抓起扁担就想往外冲,“我现在就去掀了她家屋顶!”
“别去!”沈清晏一把拉住她,声音发颤却带着韧劲,“现在去没用,咱们没证据。”他看向郎中,“先生,这毒能解吗?哪怕要花再多钱……”
郎中捡起地上的草药,重新塞回药箱:“能解,但得用‘阳起石’和‘活血藤’当主药,这两样金贵得很,一副药就得两百文,得连喝一个月才见效。”
两百文一副,一个月就是六千文!赵悍娘刚燃起的火苗“噗”地灭了。她低头看着自己磨出厚茧的手,这双手编竹筐,一个才卖十五文,就算不吃不喝,也得编上西百个才够一副药钱。
正犯愁时,村东头忽然传来王里正破锣似的吆喝,夹着官差的马蹄声,在安静的午后格外刺耳:“各家各户都出来!官差爷收人头税了——快点!磨磨蹭蹭的,想抗税不成?”
赵悍娘心里“咯噔”一下。上个月刚交了夏粮税,家里存的那点碎银早就见底了。她拽着沈清晏往院角躲:“快藏起来!官差眼神毒得很,看见你是外乡人,指不定多要钱!”
沈清晏却没动,反而按住她的肩膀:“躲不住的。王里正刚才喊‘按人头算’,我虽是外乡,但住在这里,肯定也算一份。”他声音平静,眼神却沉得像深潭,“咱们先出去看看。”
俩人刚走到院门口,就见王里正领着两个穿皂衣的官差往这边来。那官差腰间挂着刀,皮靴踩在泥地上“咚咚”响,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嘴里还骂骂咧咧:“磨蹭什么!都给老子快点!边境打仗,朝廷要钱,你们这帮泥腿子还想赖不成?”
王里正佝偻着腰跟在后头,脸上堆着笑:“官差爷息怒,这村穷,大家正凑钱呢……”
“凑?”领头的官差斜着眼扫过赵悍娘,目光在她手里的扁担上顿了顿,又滑到沈清晏身上,“这是你男人?看着面生啊。外乡人?”
赵悍娘把沈清晏往身后拽了拽:“是我表哥!来走亲戚的!”
“走亲戚?”官差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个册子翻着,“上个月户籍核查,没这人啊。外乡人在本村居住超过半个月,就得算人头税!一个人三百文,俩人六百文,掏钱吧!”
“六百文?!”赵悍娘差点跳起来,“上个月刚交了夏税,现在又要三百文一个?抢钱啊!”
“你说什么?”官差眼睛一瞪,手按在刀柄上,“抗税?我看你是想蹲大牢!”
旁边的村民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喊:“官差爷,这也太多了!”“家里连米都快没了,哪有钱啊!”
“没钱?”官差环视一圈,目光落在赵悍娘院里的老母鸡身上,“没钱就拿东西抵!鸡鸭、粮食、农具,只要值点钱的,都能算!”他冲另一个官差使个眼色,“去,把她家那鸡抓了!”
“敢动我的鸡!”赵悍娘抡起扁担就挡,“这鸡是我下蛋换油盐的!你们敢碰一下试试!”
“嘿,还敢动家伙?”领头的官差被激怒了,伸手就去夺扁担。赵悍娘常年干活,力气比寻常妇人大多了,死死攥着不放,俩人拉扯间,官差的袖子被撕开个口子。
“反了反了!”官差怒吼一声,抬脚就踹向赵悍娘。沈清晏眼疾手快,一把将赵悍娘拉到身后,自己硬生生受了那一脚,闷哼一声,脸色更白了。
“清晏!”赵悍娘急得眼圈发红。
沈清晏忍着疼,从怀里摸出个小布包,打开一看,是几块碎银子——那是他仅剩的盘缠。“官差爷,”他声音有些发虚,却字字清晰,“我们交。这些银子,够不够?”
官差掂量着碎银子,脸上的怒气消了些:“这还差不多。早这样不就省事了?”他把银子揣进怀里,又瞪了赵悍娘一眼,“下次再敢抗税,看我不拆了你这破院子!”
等官差走远了,赵悍娘才扶住沈清晏,发现他后背的衣服都被冷汗浸透了。“你傻啊!那银子不是你留着看大夫的吗?”她的声音带着哭腔。
沈清晏咳了两声,笑了笑:“银子没了可以再挣,人被抓走了可就麻烦了。”他看向那游方郎中,“先生,药……我们晚点再买。”
郎中却忽然开口:“不用买了。”他从药箱里拿出个小瓷瓶,“这里有半瓶‘活血藤’粉末,是我前阵子采的,先拿去用着。至于银子……”他指了指官差离开的方向,“刚才那官差掉了个钱袋,估计是撕袖子时蹭掉的,我捡了,你数数够不够买药。”
赵悍娘接过钱袋一看,里面竟有一串铜钱,足有七百多文!她又惊又喜:“这……这能要吗?”
“怎么不能?”郎中挑眉,“贪官污吏的钱,拿回来救急,天经地义。”他把瓷瓶递给沈清晏,“这粉末每天混在粥里喝一勺,先顶着。等我明天去山里采些阳起石,再给你配药。”
沈清晏握紧瓷瓶,眼眶有些发热。赵悍娘看着他苍白的脸,又看了看手里的钱袋,忽然狠狠抹了把脸:“对!这钱该拿!等清晏好了,我多编些竹筐去卖,肯定能把药钱挣回来!”
二货相机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7ZY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