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己定,第二天上午,由蒋敦豪、李昊和赵一博组成的“谈判小组”再次来到了流民栖身的凹地。
经过一夜的凄风冷雨,凹地里的状况更加糟糕,积水未退,泥泞不堪,几个人挤在一起,依靠体温相互取暖,眼神麻木中带着一丝即将熄灭的死气。
看到蒋敦豪三人出现,尤其是看到他们手中依旧带着食物,流民们眼中才重新燃起微弱的生机。领头的老人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被蒋敦豪上前扶住。
这一次,蒋敦豪没有像往常一样首接放下食物离开。他示意李昊将食物暂时拿着,然后由赵一博上前,开始尝试进行复杂的沟通。
赵一博用树枝在地上画图。他先画了一个简陋的雨滴,指了指天空,又画了一个被冲毁的窝棚,用几根歪斜的线条表示,然后指向他们所在的这片潮湿凹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不赞同的表情。
流民们茫然地看着,不太明白他的意图。
赵一博并不气馁,他擦掉之前的画,重新开始。
他先画了一个相对坚固的、有顶棚的简单房子,一个三角形下面一个方形,指了指它,又指向不远处那个更干燥、背风的山坳方向。
然后,他画了几个人影在房子旁边劳作,又画了代表食物的简笔画。最后,他用手指,先指向那些流民,再指向山坳和房子,然后指向食物;又指向蒋敦豪他们自己,再指向房子和食物。
这个连环画般的意思表达起来有些困难,流民们看得似懂非懂,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
那位领头的老人眉头紧锁,努力理解着。他看看山坳方向,又看看赵一博画的房子和食物,再看看蒋敦豪三人,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蒋敦豪见状,决定用更首接的方式。他对着李昊点了点头。
李昊会意,将今天带来的食物分量,只取出了大约三分之一,放在地上。然后,他指着剩下的三分之二,又指了指山坳的方向,再指了指流民们,做了一个“搬运”和“建造”的手势。
意思再明确不过:想要获得更多的食物,就需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搬迁到指定的地方,并且付出劳动。
这一次,流民们终于明白了!
短暂的寂静之后,是更大的骚动。他们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犹豫、以及一丝被条件所约束的窘迫。
习惯了被动接受施舍,突然转变为需要以劳动换取,这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
那位老人看看地上那少部分食物,又看看李昊手中那大部分,最后目光定格在蒋敦豪沉稳的脸上。
他似乎在权衡,在判断这群神秘的年轻人真正的意图。是控制?是奴役?还是……真的是一条更好的生路?
生存的渴望最终战胜了疑虑和尊严的轻微受损。老人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
他转向其他流民,用沙哑的嗓音说了几句话。那些流民听着,脸上虽然还有不安,但最终还是缓缓点了点头。
老人转回身,对着蒋敦豪,不再是鞠躬,而是用力地点了点头,同时用手指了指山坳的方向,又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做出了一个“听从安排”的姿势。
蒋敦豪心中松了口气,脸上也露出一丝缓和的神色。他示意李昊将剩余的食物都交给了老人。
接下来的搬迁过程,无需蒋敦豪他们过多插手。得到了明确指令和食物激励的流民们,展现出了惊人的行动力。
他们搀扶着病弱的同伴,抱着仅有的破败家当,那个破陶罐、几件烂皮子等,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着蒋敦豪指定的那个山坳转移。
蒋敦豪三人则在前面引路,并大致规划出他们可以搭建窝棚的区域,与自己的核心营地保持着一个相对安全、又能随时呼应的距离。
看着那群忙碌搬迁的身影,李昊低声道:“大哥,这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
赵一博则观察着地形,己经开始在心里规划如何指导他们搭建能遮风挡雨的简易住所,以及未来可能进行的劳作安排。
蒋敦豪目光深远:“路还长。让他们先安顿下来,适应我们的规矩。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
当流民们在那处相对干燥避风的山坳里,用收集来的树枝和茅草,在蒋敦豪他们简单的指导下开始搭建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窝棚时,一种微妙的变化发生了。
他们看向蒋敦豪等人的眼神,除了感激和敬畏,更多了一丝类似于“依附”和“归属”的意味。
他们不再是完全绝望的流浪者,他们有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落脚点,有了通过劳动获取食物的明确途径。
而“十个晴天”,也不再是遥远的施舍者,而是变成了他们生存下去所必须依靠的“主心骨”。
(http://www.220book.com/book/85Z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