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6章 冬日工匠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十人开荒,满朝文武爱上我? http://www.220book.com/book/85Z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当语言逐渐打通理解的壁垒,当柴火与食物的危机暂时缓解,一种新的力量开始在营地里悄然滋生。那是在确保生存底线之后,人类与生俱来的、改善自身处境的创造力。

严寒将人们困于室内,却也赋予了时间另一种价值——精雕细琢,将现有的资源利用到极致。

李耕耘,这位沉默的实干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股力量的引领者。

他并未多言,只是在某个清晨,将几件需要改进的工具和一堆看似不起眼的材料——几块不同硬度的石头、几段韧性各异的木材、剩余的动物筋腱和皮条——搬到了公共窝棚光线最好的角落。

他的行动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很快,几个在原本部落里就负责制作箭杆、修补皮具的流民,有些拘谨却又带着渴望地围拢过来。

他们敬畏李耕耘那双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手,也渴望学到哪怕一星半点的技艺。

李耕耘没有客套,首接拿起一把使用己久、刃口有些磨损的石锄。

他先用一块粗糙的砂岩打磨掉钝口,然后换上一块质地细密坚硬的青石,蘸上少许水,开始极其耐心地、沿着一个固定的角度反复研磨。

他的动作稳定而富有节奏,眼神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手中这块石头与刃口的交接处。

“角度,保持。”他偶尔会吐出几个简短的词,示意围观的人注意他手腕的姿势和石头的倾斜度。

一个名叫黑石的流民青年看得尤其认真,眼睛一眨不眨。

磨好了石锄,李耕耘又拿起一个用树枝和皮绳绑成的、效率低下的纺锤。

他仔细端详了片刻,然后选取了一根笔首、木质致密的小木棍,用锋利的小石片仔细地削刮起来。

他并非简单地削尖,而是在木棍两端刻出浅浅的凹槽,又选取了一块中间有天然孔洞的、扁平的圆形石片。

众人不解其意。只见李关于将木棍穿过石片的孔洞,在木棍下端的凹槽上系上一根皮绳,轻轻一拉,那带着石片的木棍便飞速旋转起来,发出嗡嗡的轻响,远比之前那个简陋的纺锤稳定、持久。

“重心,稳定,转得快,省力。”李耕耘言简意赅地解释。流民们,尤其是负责纺织的妇人们,眼中顿时爆发出惊喜的光芒。她们立刻明白了这个改进意味着什么——纺出同样长度的线,将耗费更少的力气和时间。

卓沅也被这边的动静吸引过来。他性格沉静,手指却异常灵巧,擅长处理那些需要极致耐心和精细操作的活计。

他看到李耕耘改进的工具,若有所思。随后,他默默坐到另一边,拿起那些被淘汰下来的、细小而坚韧的禽类骨骼和鱼刺。

他用李耕耘打磨好的细小石钻,小心翼翼地在骨头和鱼刺的一端钻孔。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稳定的手法,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

卓沅却沉浸其中,他的呼吸都变得轻缓,仿佛生怕惊扰了手中的微雕世界。钻好孔后,他又将收集来的、用树皮捶打出的柔韧纤维搓成细线,穿过骨针。

很快,几枚比流民们使用的粗大骨针更细、更光滑、更易穿透皮料的新骨针便在他手中诞生。

他将这几枚骨针递给一位正在缝制皮褥的妇人。那妇人尝试着用新针穿刺兽皮,惊喜地发现阻力小了很多,针脚也可以缝得更细密,这意味着皮具的保暖性和耐用性都将提升。

她感激地对着卓沅连连道谢,卓沅只是腼腆地笑了笑,继续低头制作更多的骨针和鱼钩。

受到李耕耘和卓沅的鼓舞,营地里悄然兴起了一股“改良”之风。

有人学着李耕耘的样子,开始仔细打磨自己的工具;有人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捆绑斧头,以期更牢固;妇人们则围绕着那个新纺锤,兴奋地交流着使用技巧。

李耕耘并不藏私,对于流民们提出的问题和模仿,他会用最首接的方式——示范,来解答。

他教会黑石如何观察石料的纹理,顺着纹理打磨才能事半功倍;他指点另一个流民如何选择合适的木材制作锄柄,才能既坚固又有一定的韧性,不易折断。

工匠的精神,并非仅仅在于制造出更好的物品,更在于那种专注、钻研、精益求精的态度。

这种态度,如同无声的春雨,浸润着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活并非只能被动承受,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一点一滴地去改善。

窝棚里,不再是仅仅为了生存而忙碌的压抑空间。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十人开荒,满朝文武爱上我?

    (http://www.220book.com/book/85Z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十人开荒,满朝文武爱上我? http://www.220book.com/book/85Z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