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顾青舟作画的地点从河边的芦苇荡移到了沈家绣庄的斜对面。那里有一家临水的茶楼,二楼靠窗的位置,正好能望见绣庄里间的情景——沈秋水埋首于绣架前,偶尔抬头与客人交谈,或是指点绣娘们针法。
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用工笔白描的手法,细致地勾勒绣庄的窗棂、光线的变化、以及那个在丝线间创造美好的身影。他画她拈针的姿势,画她凝神时的侧脸,画午后阳光为她镀上的那一层柔和光晕。
起初,沈秋水还有些不自在,目光偶尔会与茶楼窗口的他相遇,随即又迅速垂下。但顾青舟的目光是坦荡的,专注的,带着艺术家对美的纯粹审视与捕捉。渐渐地,她习惯了这份注视,甚至偶尔会在他到来时,微微调整坐姿,让光线更好地勾勒轮廓——这细微的变化,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午后。一位挑剔的客人拿着一条织锦旗袍来修改,对领口的盘花扣样式极为不满。几位资深绣娘提出的方案都未能让客人点头,绣庄里的气氛有些凝滞。
顾青舟在楼上看着,见沈秋水眉头微蹙,拿起画笔在纸上几番勾勒,似乎都不甚满意。他心中一动,放下画笔,快步走下茶楼,撑伞穿过细雨,走进了绣庄。
“或许,可以试试‘如意流云’的变体。”顾青舟的声音在安静的绣庄里响起,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走到近前,没有看沈秋水略显惊讶的脸,而是就着桌上的画纸,拿起一支笔,流畅地画了起来。
寥寥数笔,一枚既传统又新颖的盘扣图样便跃然纸上。它保留了如意扣的典雅,又融入了流云般的飘逸线条,与旗袍织锦的纹路隐隐呼应。
“盘扣的材质,若不用寻常丝线,而选用极细的银丝勾勒边缘,再缀以小小珍珠,或许更能衬出这款织锦的华贵。”顾青舟补充道,语气平和,像只是提出一个简单的建议。
客人凑近一看,脸上顿时露出喜色:“这个好!就照这位先生说的改!”
沈秋水看着画纸上的图样,眼中闪过一抹惊艳与感激。她抬头看向顾青舟,雨水打湿了他的肩头,发梢也带着湿气,但他的眼神清澈而诚恳。
“顾先生……竟还精通此道?”
“家母生前喜爱苏绣,我耳濡目染,略知皮毛而己。”顾青舟谦逊道,心底却因她眼中那抹光亮而泛起涟漪。
难题解决,客人满意离去。绣庄恢复了忙碌,但空气己然不同。沈秋水亲自为顾青舟沏了一杯热茶:“顾先生,若不嫌弃,以后作画,可以到绣庄的后院来。那里光线更好,也……清净些。”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意味着她初步的接纳。
从此,顾青舟的“画室”从茶楼转移到了绣庄后院。那里有一株老桂花树,虽己过盛花期,仍有余香袅袅。他不再只是远远地描绘她的形貌,而是开始捕捉她在真实生活中的神态——她教导圆圆识字时的温柔,她与老绣娘讨论针法时的认真,她面对难缠客人时不卑不亢的从容。
他的画稿越来越多,沈秋水的形象也愈发。他笔下的她,不再是水边遥不可及的幻影,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鲜活存在。
一天,顾青舟带来一幅己完成的水彩小像。画中的沈秋水正低头穿针,一缕碎发垂落颊边,神情专注而安详,窗外透进的阳光照亮了她手中的丝线,也照亮了她眼底的微光。
沈秋水看到画时,愣了片刻。画中的自己,有一种她从未察觉到的宁静与坚韧之美。那不是被美化的容颜,而是被深刻理解的神韵。
“这是我吗?”她轻声问,指尖几乎要触碰到画纸上的自己。
“在我眼里,你就是这样的。”顾青舟的声音很轻,却重重地落在沈秋水的心上。
她没有说话,只是将画仔细收好,转身去忙时,耳根却泛起淡淡的红晕。
消息像水乡的风,悄无声息地传开了。镇上的人都知道,从上海来的那位俊朗的画家顾先生,成了沈家绣庄的常客,不仅在为沈姑娘作画,还帮绣庄设计了好些新颖的图样,让绣庄的生意更红火了。
这引来了一些关注,也引来了一些闲言碎语。
这日,顾青舟刚到绣庄,便遇上一位不速之客——镇上有名的媒婆王婶,正拉着沈秋水的手,声音尖亮:“秋水啊,不是婶子说你,你还年轻,总得为自己打算。东街张老爷家的二公子,可是真心实意托我来问问,人家不介意你过去的事,就看中你这个人能干、性子好……”
沈秋水脸上是惯常的疏离礼貌,但顾青舟还是捕捉到了她眼底一闪而过的无奈与疲惫。他正要上前,却见沈秋水轻轻抽回手,语气温和却坚定:“王婶,谢谢您和张公子的好意。只是我现在只想把绣庄经营好,把圆圆抚养,暂无其他心思。”
王婶碰了个软钉子,悻悻离去。
傍晚收工后,后院只剩下他们二人。桂花树下,石桌上铺着顾青舟今日的画稿。沈秋水望着天边渐沉的夕阳,忽然开口:“顾先生是不是觉得,我一个寡妇,不该如此抛头露面,招惹这些是非?”
顾青舟放下笔,认真地看着她:“我只觉得,你比任何人都活得认真、勇敢。”
沈秋水转头看他,暮色中,她的眼眸像浸在水里的黑曜石。
“这绣庄,是我父亲的心血,也是我现在和圆圆的倚靠。别人的闲话,我听惯了。”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只是……不想连累顾先生的名声。”
“我的名声不值钱。”顾青舟几乎是脱口而出,“何况,能与沈小姐这样的‘伊人’相识,是我的荣幸。”
“伊人?”沈秋水微微一怔。
“嗯。”顾青舟望向窗外苍茫的秋水,轻声吟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沈秋水沉默了。她自幼读过些诗书,自然懂得这诗句的意味。那是求而不得的怅惘,也是执着追寻的向往。她没想到,自己在他心中,竟是这样的存在。
夜色渐浓,桂花香气愈发清冽。顾青舟收拾画具准备离开,沈秋水却叫住他,递过一个精心包装的纸盒。
“上次多谢你救圆圆,又帮了绣庄。这是……我亲手做的一件上衣,用的是你选的那块料子,看看是否合身。”
顾青舟接过,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指尖,两人都迅速收回手。盒子里是一件做工极其精细的藏青色上衣,针脚细密均匀,领口和袖口处,用同色丝线绣着若隐若现的芦苇纹样,正是他初见她时的场景。
这份回礼,太重,也太贴心。
“谢谢,我很喜欢。”他声音有些沙哑。
走在回住处的青石板路上,顾青舟的心像被秋水洗过一般,清澈而鼓胀。他抬头望去,只见沈家绣庄二楼窗口,亮起了一盏温暖的灯,倒映在沉静的河面上,随波光轻轻摇曳,仿佛指引着迷途的舟楫。
他知道,那道阻且长的“溯洄”之路上,他似乎,终于靠近了那么一点点。而水中央的伊人,也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倒影。
(http://www.220book.com/book/87J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