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五十九章 锦绣乾坤

小说: 假千金她不想干了   作者:暗子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假千金她不想干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8AYC/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暗子光”推荐阅读《假千金她不想干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高公公带来的宫廷关切,如同在暗流涌动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虽渐渐平复,却让谢棠更清晰地感知到水面下的错综复杂。她深知,端贵妃的示好是一柄双刃剑,接受庇护固然能暂避风雨,却也意味着将锦棠阁与后宫势力更深地捆绑,这绝非她所愿。她必须凭借自身的力量,在这场由嫉妒与竞争掀起的风浪中,将锦棠阁这艘船稳稳驶出漩涡。

“品鉴会”的筹备,成为了当前压倒一切的重心。这不仅是一次对外展示实力、回击谣言的公关之举,更是谢棠梳理锦棠阁自身定位、凝聚内部人心的战略契机。

她并未广发请帖,闹得满城风雨,那样反而落了下乘,显得心虚气躁。邀请的对象经过精心斟酌:几位合作多年、彼此知根知底的老主顾,如那位德高望重的老翰林,几位家风清正、真正欣赏技艺的官宦女眷,还有一两位在文人墨客间颇有影响力的书画鉴赏家。这些人,或是品性端方,或是眼光毒辣,他们的认可,比千百个寻常客户的追捧更有分量。

品鉴会的场地设在了锦棠阁后院重新布置过的“艺徒堂”大厅。此处宽敞明亮,谢棠命人撤去了平日学徒们的绣架,换上了错落有致的紫檀木展架和条案。她没有刻意营造奢华氛围,只在西周点缀了几盆清雅的兰草和应季的寒梅,焚了一炉淡淡的沉水香,气氛庄重而雅致。

展示的绣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锦棠阁的“根基”。陈列着《万里江山图》、《松鹤延年》(林家退订的那幅己完成)、《秋塘鹭影》双面绣插屏等传统题材的巅峰之作。这些绣品或气势恢宏,或寓意吉祥,或意境幽远,针法纯熟老练,色彩和谐沉稳,无声地宣示着锦棠阁在传统刺绣领域不容置疑的深厚功底。

第二部分,是“突破”的见证。这里摆放的正是为阿尔瓦罗绣制的几幅己完成或接近完成的作品。除了那幅作为转折点的异域花卉绣片,更有《圣乔治屠龙》、《天使报喜》以及一幅以佛郎机商船与奇异海洋生物为题材的《海国异珍图》。这些绣品色彩浓烈,对比鲜明,充满了异域风情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谢棠特意在每幅绣品旁放置了阿尔瓦罗提供的原画册复印页(由阁中画工精心临摹),方便来宾对比观看,体会锦棠阁如何用东方丝线和针法,去诠释西方的光影与故事。

最引人注目的,是谢棠特意安排在第三部分的“融合”尝试。这里只有两幅不大的绣品。一幅名为《东韵西风》,以传统中国画的留白构图,绣制了一株姿态嶙峋的梅花,但梅花的色彩却运用了番邦画册中汲取的灵感,不再是传统的胭脂红或墨色,而是采用了渐变的宝石红与金褐色,花瓣边缘以细银线勾勒,在素白缎面上显得既古典又新颖,傲骨中透出几分瑰丽。另一幅《光耀净土》,则尝试以阿尔瓦罗订单中练就的强烈光影处理手法,去绣制一幅敦煌飞天藻井的局部,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将宗教的庄严与丝线的华美结合得淋漓尽致。

这一部分的设置,足见谢棠的用心与远见。她并非简单地迎合番商,而是在探索一条融会贯通、洋为中用的新路。

品鉴会当日,受邀的宾客陆续到来。初时,气氛还有些微妙的拘谨,显然外界流传的种种谣言,或多或少也影响了这些老主顾的判断。尤其是当他们的目光扫过第二部分那些“番邦绣”时,虽面露惊奇,也不乏审视与疑惑。

谢棠身着月白缎面绣缠枝玉兰的长袄,墨色马面裙,发髻简洁,只簪一支素银扁方,通身并无过多装饰,却气质清冽,从容不迫地亲自为宾客讲解。

她先引领众人观赏第一部分的传统绣品,介绍其工艺、立意,言语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与尊重。那位老翰林抚着《万里江山图》的绣面,连连点头:“气韵生动,针脚藏而不露,有古人之风,好,甚好!”

待到第二部分,议论声明显大了起来。一位官家夫人指着那幅《圣乔治屠龙》,掩口惊讶道:“这龙……形态与我们中原龙大不相同,鳞甲的光泽竟如此逼真,这勇士的铠甲,仿佛真能敲出声响一般。”

谢棠适时上前,微笑着解释:“夫人好眼力。此龙形态确依番邦画册而来。其鳞甲的光泽,我们尝试了多种针法组合,最终以抢针铺底,再以极细的金线在鳞片边缘及凸起处施以‘迭鳞针’,模拟光线照射的效果。勇士的铠甲,则用了‘网绣’和‘盘金’结合,强调其金属质感与结构转折。”

她并不避讳谈及借鉴与改变,反而将背后的思考与技艺难点一一剖析,态度坦诚,目光清澈。

一位书画鉴赏家对那幅《海国异珍图》尤为感兴趣,凑近了细看那浪花的处理:“妙啊!这海浪的泡沫与光影,竟是用深浅不一的蓝、白、灰色丝线,以‘乱针’和‘虚针’交错绣成,毫无板滞之感,灵动非凡!谢东家,你们这是将水墨画的‘皴法’用到了刺绣上啊!”

谢棠含笑颔首:“先生慧眼。正是受水墨晕染的启发,尝试以针线模仿水汽氤氲、光影变幻之感。传统针法讲究规整,而此番尝试,则需在规矩中寻求破格,于无序中建立新的秩序。”

这番话,既点明了创新的来源,又强调了其并非无根之木,而是基于深厚传统的变奏,顿时让几位原本心存疑虑的宾客露出了了然与钦佩的神色。

当来到第三部分的“融合”之作前,现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无论是《东韵西风》中那带着异域华彩的梅花,还是《光耀净土》中那前所未见的、充满光影层次的敦煌飞天,都带给众人强烈的视觉与观念冲击。

老翰林凝视《东韵西风》良久,缓缓道:“梅魂依旧,风骨未失,却披上了霞光异彩。不违和,反觉新奇脱俗。谢东家,你这是在走一条前人未曾想过的新路啊。”

那位眼光挑剔的书画鉴赏家更是击节赞叹:“好一个‘光耀净土’!以往所见佛教题材绣品,多追求庄严慈悲,却少了几分佛经中所载的‘七宝琉璃、光明无量’的辉煌气象。此作以光为笔,以彩为墨,将西方光影技法化用于东方宗教题材,非但没有亵渎之感,反而更显佛法无边、净土庄严!此乃真正的‘古法新用’,‘洋为中用’!谢东家,胸有沟壑,佩服,佩服!”

这几句评价,分量极重,彻底扭转了现场的气氛。所有宾客再看那些“番邦绣”时,眼神己从最初的审视、好奇,变成了欣赏与赞叹。谣言不攻自破。锦棠阁非但没有丢弃根本,反而在谢棠的引领下,开拓了更广阔的技艺疆域,展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无限的潜力。

品鉴会结束时,不仅无人再提退订之事,反而有几位宾客当场表示了新的定制意向,其中就包括那幅《光耀净土》,一位笃信佛教的官家老夫人希望能请回去供奉。老翰林更是捻须笑道:“待老夫下次寿辰,也要劳烦谢东家,照此新意,为老夫绣一幅别开生面的贺寿图!”

送走所有宾客,锦棠阁上下这才真正松了一口气,随即被巨大的喜悦与自豪淹没。周娘子拉着谢棠的手,眼眶微红:“棠丫头,今日之后,看谁还敢乱嚼舌根!”

阿芸和参与绣制的绣娘们更是激动不己,她们的心血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可,这种成就感远超任何银钱奖赏。

谢棠心中亦是波澜涌动,但更多的是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与更加坚定的信念。她看着满堂锦绣,缓声道:“今日之誉,是勉励,亦是鞭策。前路漫漫,我等更需戒骄戒躁,精益求精。传统是我们的根,不能忘;创新是我们的翼,不可废。唯有根深翼展,方能翱翔于更广阔的锦绣乾坤。”

她当即宣布,今夜阁内设宴,既是庆功,也是酬谢所有员工在这些风波中的坚守与付出。

然而,就在锦棠阁内觥筹交错、气氛热烈之时,阁外漆黑的街道转角处,一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静静停驻。车帘微掀,露出一双阴沉的眼睛,正遥遥望着锦棠阁门前悬挂的、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明亮的灯笼。车内人听着隐约传来的欢声笑语,手指用力攥紧了帘布,指节泛白。

“倒是小瞧了她……”一声低不可闻的冷哼逸出,“不过,这才有意思。谢棠,我们……来日方长。”

车帘落下,马车悄无声息地驶入深沉的夜色,仿佛从未出现过。

锦棠阁内,谢棠似有所感,举杯走向窗边,望向窗外无边的黑暗。她知道,一时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永久的安宁。品鉴会的成功只是暂时遏制了明面上的攻击,暗处的敌人绝不会轻易罢休。

但她毫无惧色。她举起手中清酒,对着窗外寥落的寒星,微微致意。然后转身,面向阁内所有追随她、信任她的人们,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她的侧影在灯光下显得挺拔而坚韧,如同经历风雪洗礼后的修竹。眼前的锦绣繁华,是她与众人一针一线拼搏而来;未来的惊涛骇浪,她也必将与他们同舟共济,共赴前程。

这京城偌大的绣艺江湖,因她谢棠的存在,注定要掀起新的波澜,织就一幅与前迥异的、更加绚烂多彩的画卷。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8AY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假千金她不想干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8AY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