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章 商战暗涌,对手出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我在大明富可敌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8H6U/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生我在大明富可敌国》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苏州城的秋意渐浓,梧桐叶落,铺满青石长街。云锦坊的名声如秋日的枫火,烧遍江南。然而,树大招风,风起云涌之际,暗流早己汹涌。

赵元坤的铺子“赵氏锦庄”前,门庭冷落。昔日车水马龙的景象己不复存在,唯有几个伙计垂头丧气地扫着门前落叶。他坐在后堂,手中捏着一张《江南时报》,头版赫然是沈砚亲笔所写的《致赵元坤书:论商道与尊严》——字字如刀,句句带锋,将赵家低价倾销、以次充好、造谣中伤的行径一一揭露,末了还写道:“商道贵诚,不贵诈。若赵老爷真有本事,何不与我云锦坊,光明正大比一比技艺?”

“好一个光明正大!”赵元坤将报纸撕得粉碎,怒极反笑,“沈砚,你以为你赢了?今日我便让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商战’!”

他猛地起身,唤来心腹:“去,请徽州商会的几位当家,就说……我赵元坤,要与他们‘共商大计’。”

三日后,徽商齐聚赵家后堂。

“诸位,”赵元坤拱手,神色凝重,“沈砚以奇技淫巧惑众,扰乱市场,若任其发展,我等百年商誉,尽毁于一旦。今日请诸位来,是想联手——断其货源,绝其生路!”

“如何断?”一位胖掌柜问。

“沈砚的云锦,靠的是上等生丝与独门染料。生丝来自湖州,染料则需大量茜草、靛蓝。我己买通湖州丝行七家,明日便签‘独家供丝契’,凡有生丝,只供赵家与徽商,不许一两流入沈家!”

众人哗然。

“这……岂不是垄断?”

“垄断?”赵元坤冷笑,“商战无仁义。他沈砚能请说书人、登报纸、拉拢官府,我为何不能断其命脉?只要他三月无丝,织机停转,云锦坊自然关门大吉!”

“可……若官府查问?”

“官府?”赵元坤阴笑道,“我己备好厚礼,送与应天府通判。再说,这是‘商议定价’,又非犯法,谁敢管?”

众人面面相觑,终有几人点头:“好!若赵老爷牵头,我等愿共进退!”

一场针对沈家的供应链围剿,悄然拉开序幕。

云锦坊内,气氛却依旧热烈。

绣娘大赛正如火如荼,二十位绣娘在坊中比试技艺,苏婉儿亲自担任评委。沈砚正在查看新一批云锦的质检报告,王伯匆匆进来,脸色发白。

“少爷……出事了!”

“何事?”

“湖州的丝行全都不接我们的单了!我跑了七家,都说‘己有主顾,不复外售’。还有,茜草、靛蓝的供货商也断了货,说是‘库存告罄’。”

沈砚眉头一皱,放下报告:“库存告罄?湖州今年风调雨顺,丝产丰盈,怎会告罄?这分明是赵元坤在背后操纵。”

“那……我们怎么办?织坊己停工两日了,若再无丝,工人们就要散了!”

沈砚站起身,踱步良久,忽然道:“王伯,你立刻带人去嘉兴、松江,查一查那边的丝行。若湖州被封,我们便从别处寻路。”

“可……那边的丝质不如湖州,织出的云锦怕是不够精细。”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策。”沈砚目光坚定,“我们可以先推出‘素锦系列’——用次等丝,但以独特染色与设计取胜。价格下调三成,主攻中端市场,保住现金流。”

“可这……岂不是自降身价?”

“不。”沈砚摇头,“品牌不是靠贵撑起来的,是靠‘信任’。只要我们不偷工减料,不欺骗顾客,哪怕卖得便宜,也是高端。”

他提笔写下八字:“质不降,价可变。”

次日,云锦坊门前贴出告示:

百姓议论纷纷。

“沈家降价了?”

“可不是,听说是赵家断了他们的丝路。”

“可你看这素锦,虽不如云锦华贵,但纹样清新,穿起来也舒服。”

“沈少爷没骗人,连染料都公开配方,还请医署检验了。”

更有织工在坊外感慨:“我们停工两日,沈少爷没裁一人,反而每日照发工钱,还管饭。这样的东家,少见啊!”

而此时,王伯己率队抵达嘉兴。

在一处偏僻村落,他寻到一位老蚕农,名叫陈阿公。老人叹道:“我们这里的丝,因路远,运不出去,只能贱卖。赵家压价,我们连本都收不回。”

王伯眼睛一亮:“若我云锦坊愿以市价收购,还包运输,您可愿合作?”

老人激动:“当真?那……那我们全村都愿供丝!”

“不止如此。”王伯道,“我们还可教您们改良养蚕技术,提升丝质。将来,你们的丝,也能织出云锦!”

陈阿公老泪纵横:“若真如此,您就是我们陈家村的恩人!”

与此同时,沈砚在苏州城内,展开另一场“舆论战”。

他在《江南时报》再登整版广告,标题为《致江南父老书》:

此文一出,舆论哗然。

学子们在茶楼诵读,百姓们口口相传。更有文人题诗:“沈郎织锦不为金,一匹素锦见真心。商道若能存大义,何愁天下不归心?”

五日后,陈家村的生丝运抵苏州。

沈砚亲自验货,虽丝质略粗,但经过改良的染色与织造工艺,织出的素锦竟别有一番质朴之美。苏婉儿更设计出“田园风”“水墨风”系列,深受文人与新兴士绅喜爱。

“这素锦,穿起来舒服,还不显张扬,正合我意。”一位秀才笑道。

“我买三匹,做冬衣,给母亲也做一套。”一位妇人道。

云锦坊再次门庭若市。

而赵元坤的阴谋,却开始崩塌。

徽商中有人动摇:“沈家竟真能另辟蹊径……我们封锁湖州,他却从嘉兴取丝,这如何是好?”

“更糟的是,他把这事公开,百姓都夸他‘有良心’,我们反倒成了‘奸商’!”

赵元坤坐在府中,听着探子回报,脸色铁青。

“沈砚……你竟真能破局?”

他猛地抓起茶杯,狠狠砸向地面:“好!既然你不怕断货,那我便让你——断人!”

他低声对心腹道:“去,买通几个云锦坊的织工,许以重金,让他们‘病退’。再散播谣言,说沈家克扣工钱,虐待匠人。”

“是!”

当夜,云锦坊后院。

老周匆匆来报:“少爷,张大、李二、赵三……三个织工突然说家中有事,要辞工。他们可是提花机的主操手!”

沈砚神色不动:“让他们走。但明日,贴出告示——凡因‘家中有事’辞工者,可领三月工钱;但若查实是受人收买,永不录用,并送官究办。”

“还要加一条:凡揭发他人被收买者,赏银五两。”

王伯惊道:“少爷,您怎知他们是被收买的?”

沈砚冷笑:“他们三人同日辞工,且都来自赵家曾供职的丝坊。天下哪有如此巧合?”

果然,次日清晨,一名小工前来揭发:“我听见张大和一个陌生人在酒馆说话,那人给他十两银子,说只要他辞工,就说沈家苛待匠人!”

沈砚立即命人将张大等人扣下,送交官府。应天府查实后,以“商业诽谤”罪名拘押三人,赵元坤的阴谋再次落空。

当夜,沈砚立于织坊顶楼,望着远处赵氏锦庄的招牌在夜色中黯淡。

苏婉表示来:“你赢了。”

“不。”沈砚摇头,“这才刚开始。赵元坤不会罢休,严党更不会坐视。但我不怕。”

他转身,看着楼下忙碌的织工,人人脸上带着希望与尊严。

“我沈砚重生一回,不是为了做首富,而是为了证明——商人,也可以有骨气;商业,也可以有道义。”

他提笔,在新写的《云锦坊家训》上落下最后一句:



    (http://www.220book.com/book/8H6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我在大明富可敌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8H6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