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一声悠长的锣响,宣告著倒试正式开始。
號舍的木门被巡场的衙役从外面关上,狭小的空间內,光线顿时一暗。
整个考场在短暂的骚动后,变得一片寂静。
静得只能听见衙役的脚步声,和从某个角落传来的压抑咳嗽声。
这种环境,对於心理素质差的考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煎熬。
李彦舟前世歷经大小考场,对此倒是適应良好。
他舒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臂,將外界的一切干扰都摒除在外,看向桌案上的试卷。
县试作为科举之路的第一关,共分五场,旨在考察考生的基本功。
说白了,就是考你书背得熟不熟,基本格式掌握得牢不牢。
<
只要將《四书》背得滚瓜烂熟,再请个不错的夫子指点一下八股文的门道,肯下苦功夫练上几年,通过县试並不算太难。
这也正是李彦舟不解的地方。
他那位便宜舅舅吴茂远,看著也不像个蠢笨之人,怎么会在这第一道门槛上,一绊就是几十年?
不过,现在可不是想这些八卦的时候。
李彦舟將杂念压下,心思全部回到了考题上。
第一场是正场,也是最重要的一场,主要分为两部分:帖经、墨义与八股文。
第一部分是帖经和墨义,就是填空题和默写题,考的是死记硬背的功夫。
题目出自《四书》中的原文,或截头去尾,或挖去数字,让考生填充完整。
例如卷首第一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
这种题目对拥有过目不忘金手指的李彦舟来说,简直就是送分题。
他提笔蘸墨,毫不犹豫地在空格处填上“在新民”三个字。
接下来的几道墨义题,也都是大同小异。
他不假思索,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做完这部分,差不多也到了午时。
腹中传来一阵“咕嚕”声,提醒他该补充些体力了。
他放下笔,从考篮里麦饼。
饼子已经冷了,硬邦邦的。
好在罗氏用料实在,里面混著肉渣、菜末和葱,也算是有饭有菜。
李彦舟就著考场提供的清水,吃得倒也香甜。
这一整天,他打算除了吃饭时润润嗓子,儘量不喝水。
免得要去那污秽不堪的厕所,耽误时间不说,还影响心情。
吃完乾粮,稍作休整,李彦舟便將全部心神投入到了真正的重头戏:八股文上。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宏大的题目,既可以写君王治国,也可以写官员为政。
破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这篇文章的格局。
李彦舟没有急著下笔。
他的脑中浮现出李文海夫子讲课时的场景,以及他自己练习过的数十篇范文。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
有了!
他要从“德”字入手,论述为政者德行的重要性,再引申到德政感化万民,最终达到“眾星拱卫北辰”的太平盛世。
这个切入点虽然中正平和,但胜在稳妥,不易出错,最適合这种决定命运的考场。
chapter_();
思路既定,下笔便如有神。 他以一手极其工整的馆阁体,將腹稿一字一句地誊写在试卷上。
这些日子以来,他专门下苦功练了这手字。
字形端庄方正,大小如一,排列得整整齐齐,卷面乾净得就像是印刷出来的一般。
虽说少了书法大家的灵动与风骨,但对於考官来说,这种一目了然的卷面,无疑是最討喜的。
最后,则是一首五言六韵的试帖诗,以“春风送暖”为题。
这更像是道格式化的应用题,只要平仄对仗不出大错,用词典雅,再稍微点缀几句歌功颂德的话,便算过关。
这也是李夫子这段时间常让他练习的。
李彦舟略一思索,便提笔写道:“东君发旧枝,惠风拂新池。圣泽苏万物,阳和展丽姿”
一首中规中矩的应制诗很快完成。
等所有题目全部做完,李彦舟舒了口气,活动一下有些僵硬的手腕和脖子。
他没有急著交卷,而是將试卷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確认没有任何笔误和疏漏。
他打算一试成功,可不想像吴茂远那样考几十次。
全部检查完毕,离申正时分交卷的最终期限,还有半个多时辰。
李彦舟静坐凝神,答案又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直到申正的锣声响起,他才起身,將试卷交给了巡场的衙役。
等他走出號舍时,日头已经西斜。
考场外,聚集了不少考生。
有像李彦舟这样,神色平静,步履轻鬆。
也有不少人垂头丧气,面如死灰,显然是考砸了。
一个体弱的考生边走边剧烈地咳嗽,脸色通红,也不知是不是在这乍暖还寒的初春里冻了一天,染上了风寒。
“呜”
不远处,一个年轻的考生在亲人的询问下,突然蹲在地上,捂著脸哭了起来。
“怎么会这样平时都背得滚瓜烂熟的一进到號舍,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啊”
哭声一起,此起彼伏的嘆气声也跟著响了起来。
科举之难,不仅难在学问,更难在心境啊。
李彦舟也嘆口气,目光一扫,就看到了在人群外焦急等待的李大田和李大山。
“彦哥儿!出来了!”
两人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写满了关切:“考得怎么样?”
不等李彦舟回答,看到他那轻鬆的神態,两颗悬著的心便放下了一半。
“肯定没问题,准过!”李大山喜气洋洋地道。
不远处的吴德旺也看到了他们,不屑地朝这边瞟了一眼,嘴角撇出一抹冷笑。
第一次下场就想过?
做梦去吧!
在他看来,这头场童子试,就是来感受气氛、积攒经验的,根本不可能一次就过。
李彦舟没有在意他,笑著道:“我也这么觉得。”
李大田喜滋滋地將手里厚实的袍披到他的身上:“快穿上,別冻著了。”
李大山则打开一个双层陶罐的盖子,一股混合著红甜味和生薑辛辣味的热气冒了出来。
他倒了一碗热腾腾的薑汤水递过去:“喝一碗,祛祛寒。”
自打村里有了进项,大家手头都变得宽裕。
这种在镇上价格不菲的保温陶罐,李家也捨得买了。
李彦舟一口气喝完,只觉得一线热流从喉咙一路下到胃里,浑身都暖和起来。
就在这时,吴茂远也从考场里走了出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8SJ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