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萧墙
在朝廷里,自从鱼朝恩之后,唐肃宗李亨开始信任宦官李辅国和程元振等人,让他们掌握了重要的军政权力,宦官的势力因此变得越来越强大。同时,唐肃宗还非常宠爱张皇后,并放任她干涉朝堂大事。因为张皇后的阻挠,唐肃宗甚至都不能去探望他的父亲——前皇帝唐玄宗。
至德二年(757年)初,性格阴险狡猾,善于察言观色的宦官李辅国,为了迎合受唐肃宗宠爱的张良娣,两人逐渐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建宁王李倓察觉到这种不正常的关系可能对朝政造成不利影响,多次向唐肃宗进谏表达担忧。然而却引起了李辅国和张良娣的不满,他们转而诬告建宁王图谋不轨,声称他心怀嫉妒,意图谋害广平王李豫,并觊觎元帅之位。
唐肃宗听信了这些指控,一时怒起,下令赐死了建宁王李倓。这一事件让广平王李豫感到深深的不安,他意识到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甚至一度考虑要采取极端手段,以消除潜在的威胁。不过,在智囊李泌的冷静分析与劝阻之下,李豫最终放弃了这样的念头,选择了更为谨慎的处理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野心开始膨胀的张皇后与李辅国之间也产生了矛盾。张皇后想要废黜唐肃宗指定的太子李豫,改立自已的儿子越王为新的储君,并且计划想除掉李辅国和程元振。谁知后来非但没能成功,自已也没落得好下场。
太子监国
上元二年(761年)末,肃宗患重病,不理朝政,即命太子监国。宝应元年(762年)四月,随着唐玄宗的去世和肃宗病重,宫廷内部权力斗争愈发激烈。张皇后担心太子李豫“功高难制”,秘密召见越王李系入宫,图谋废黜太子。她请求太子协助除掉宦官李辅国和程元振,但太子拒绝了这一要求。张皇后遂与内官朱辉光等人策划废立太子,改立越王,并选择在肃宗即将离世时发动政变。然而,程元振得知了他们的计划并告知李辅国。李辅国迅速行动,出兵把太子保护了起来,并逮捕了张皇后及其同党,并将她囚禁起来。而这一晚,受到惊吓的唐肃宗离世。
平定叛乱
安禄山叛乱爆发之后,唐玄宗李隆基被迫离开长安,并向西逃往四川避难。在此危急时刻,太子李亨并未随行,而是选择留在北方,意图组织力量进行抵抗。在成为皇帝之前,唐肃宗李亨便已随同父亲唐玄宗经历了逃亡的艰辛与困苦。当局势急转直下,长安落入叛军之手时,他在灵武匆忙被拥立成为新帝,并肩负起了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重任。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唐肃宗并没有畏惧退缩,而是展现出了非凡的决心和领导力,即位后就采取了一系列果断而有效的军事措施来应对危机。
他深知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即位后首先迅速重组了军队,并任命像郭子仪这样有能力的将领来领导部队,从而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力量以对抗叛乱分子。不久之后,郭子仪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两人联手进军河北,在常山(今河北正定)会师,成功击败了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收复了河北地区。到了758年,唐肃宗派遣郭子仪带领超过20万的大军进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后者退守邺城并加固防御。郭子仪等人随即包围了邺城。为了救援安庆绪,史思明从范阳出动了13万兵力前往解邺城之围。
759年,因为唐肃宗没有任命元帅,导致唐军各部队没有统帅,军队进退缺乏指挥。这时史思明率大军到达城外,唐朝官军与之开始大战。759年十月,唐肃宗下诏亲征史思明,群臣上表劝谏阻止,他才就此停止了计划。
史思明率叛军进攻河阳,派骁将刘龙仙到城外挑战,李光弼派出白孝德杀死了刘龙仙,叛军大惊。史思明列战船数百艘,并在前面设置火船,想要烧掉浮桥。李光弼先准备了长竿数百,用巨木承担其根部,在其头部毡裹铁叉,以阻止火船,火船没法前进,最终自已燃烧殆尽。铁叉又阻止了战船,唐军在桥上发射炮石攻击叛军的战船,被击中的叛军战船都被打沉,叛军没有取胜而离开了。随后,史思明手下的将领李日越、高庭晖投降于李光弼。史思明再次进攻河阳,李光弼派凤翔节度使李抱玉防守河阳。
叛军攻城时,李抱玉出奇兵里外夹击,杀伤了很多叛军。唐军擒获叛军的大将徐璜玉、李秦授。史思明还不知道周挚战败。李光弼驱赶俘虏到河边给史思明看,史思明于是撤退。接着,史思明派大将李归仁率领铁骑5000攻打陕州。神策兵马使卫伯玉用数百骑击破之,李归仁战败逃走。
安史之乱,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严重削弱了国家的实力和社会结构。为了安抚百姓,唐肃宗还颁布了一系列诏书,宣布赦免了部分罪犯,减轻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税负,以此来缓解社会紧张情绪,促进社会秩序的恢复与和谐。同时,唐肃宗推行了一系列旨在减轻民众负担、恢复社会秩序和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
肃宗知道,唯有让人民生活得到实际的改善,才能真正巩固国家的稳定与复兴。因此,他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免赋税,提供救济,帮助农民重建家园,恢复耕种。同时,他还致力于修复因战争而破坏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以促进交通和贸易的复苏。此外,唐肃积极整顿吏治,确保政令畅通,为社会秩序的迅速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这些努力,他不仅缓解了民众的生活困境,还逐步恢复了社会的生机与活力,为唐朝的再次繁荣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举措体现了对民生的高度关注和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深刻理解,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
提拔贤能治理朝政朝廷
在政治上,唐肃宗尝试进行改革,努力优化中央朝政的结构,减少官僚体系中的腐败现象,力求提高朝廷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肃宗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廉洁、高效的运作机制,从而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他知道,这个关键时刻,王朝很需要贤才的帮助来共同治理国家。因此,他提拔了一批忠诚且有才干的人士。比如,他重用了颜真卿——这位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更是一位忠臣,因为坚决反对安禄山而广受尊敬。此外,唐肃宗还任命了张镐为宰相,以提高朝廷的工作效率。他希望能在贤能之士的帮助下,更好地处理国家事务,恢复社会秩序,并带领百姓走出战争的阴影。
确立“五都”体系
唐肃宗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对国家的行政中心进行了多次调整。天宝元年,唐玄宗曾重新命名京师、东都和北都为西京、东京和北京,即形成了以京兆、河南、太原为主的“三京”体系。安史之乱后,“三京”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将荆州设为南都,并命名为江陵府,其官吏设置等同于京兆。同年,成都从南京恢复为蜀郡,不再是五京之一。
至此,“五京”体系转变为由中都、东都、西都、北都和南都组成的新格局。成都被降级的同时,凤翔的地位保持不变,而江陵作为新的南都崛起。上元二年(761年),唐肃宗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更改年号为至德,采用建子月为岁首,并大赦天下。同时,肃宗取消了京兆、河南、太原、凤翔四京及江陵南都的称号,试图去除浮华,展现收复失地的决心。不过,这些改变并未持续太久。宝应元年(762年)二月,唐肃宗再次大赦天下,并重新确立了京兆为上都、河南为东都、凤翔为西都、江陵为南都、太原为北都的“五都”体系。这次调整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变化,也体现了肃宗对国家治理结构的深刻思考。
限制唐玄宗
唐玄宗避难的地方在西蜀,而唐肃宗即位灵武,形成皇帝与太上皇并存的特殊状态。玄宗通过颁行诰旨、委派宰相等方式对肃宗政治进行渗透和干预,肃宗则力图减弱玄宗的影响。玄宗回京后,肃宗通过罢免玄宗委任宰相、逼迫玄宗迁宫西内、离散玄宗身边亲信等手段,使其逐渐丧失政治权力,直至宝应元年(762年)四月父子俩人相继驾崩,代宗即位,“二元格局”方告解体。
关注民生
唐肃宗以其宽厚仁慈的统治风格而被后世铭记。在他执政期间,曾多次颁布特赦令,不仅为那些因战争或政治原因而入狱的人带来了希望,也展现了他对治理国家的包容态度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通过这些举措,唐肃宗试图在动荡之后重建社会秩序,抚慰民心,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注重文化教育
同时,唐肃宗非常重视文化与教育的发展,他鼓励文人学士参与到国家政事中来,认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对于国家的治理至关重要。在肃宗皇帝的支持下,文学艺术在当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许多学者也得以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中自由表达思想,贡献自已的才智,这对唐朝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施榷盐法
安史之乱后,两京沦陷,中原地区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由于战乱导致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而开支却不断增加,唐朝政府的赋税收入主要依赖于相对稳定的江南和四川地区。这两个地方以产盐闻名,因此,唐朝廷特别重视盐税和盐业带来的收益。乾元元年(758年),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唐肃宗任命第五琦为盐铁铸钱使,开始实施榷盐法。这项政策规定,在所有产盐的地方设立“监院”作为管理机构。制盐的家庭会被登记在特殊的户籍上,称为亭户,国家免除他们的其他劳役,让他们专注于制盐工作。
所生产的盐全部由官府收购,禁止私人买卖。官府则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食盐:每斗盐原本只卖十钱,现在加价到一百一十钱出售。通过这样的措施,榷盐法推行后,朝廷每年从盐税中获得的收入达到了四十万缗,大大缓解了财政压力。这一政策不仅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也帮助稳定了动荡时期的经济状况。
与母亲张皇后的关系
唐肃宗与母亲张皇后(后来成为太上皇后的张良娣)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在唐肃宗登基之前,张皇后曾有意扶持自已的儿子李璘成为继承人,但这一计划未能成功。唐肃宗即位之后,对待母亲的态度既谨慎又微妙,不仅要维持母子间的亲情纽带,又要确保皇权的稳固。这种复杂的关系,反映了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也展示了肃宗皇帝在处理家庭事务时所展现出的政治智慧和谨慎态度。他深知,在如此敏感的情况下,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王朝的稳定和个人的安危。因此,他在处理与母亲的关系时,总是小心翼翼,力求平衡亲情与政治考量。
健康问题
长期的战争和繁重的政务严重影响了唐肃宗的身体健康。据记载,他在位期间经常患病,处理国事时不得不依赖身边的人协助。尽管肃宗身体状况不佳,当政时期又面临着重重困难,他还是尽力维持了朝廷的正常运转,并为后来唐朝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当时还是太子的李亨重用了宦官鱼朝恩和李辅国,这使得宦官势力逐渐增强。
(http://www.220book.com/book/AGU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